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情  宋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73-247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为PCI组,并选择同期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65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病死率、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介入成功率为98.4%(63/64)、出血等并发症10.9%(7/64)、院内外死亡率1.6%(1/64)、经随访表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2.5%(8/64)。药物治疗组介入成功率为95.4%(62/65),院内外死亡率为12.3%(8/65),经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6.9%(11/65)。两组院内外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脏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比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少、存活率高,并发症处理及时,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100例高龄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20例患者行急诊PCI术,80例行择期PCI术,观察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结果 96例介入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6.0%;靶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5.6%(151/158),随访期间发生15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成功率高、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观察组采用PCI与替罗非班治疗。结果对比9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组间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有下降趋势;两组均无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用于ACS介入治疗,安全可靠,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围手术期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PCI术前具有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或PCI术时发现慢血流或血栓的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相关血管的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血流)、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40例ACS患者术中即刻造影均未见有明显的新发血栓形成,原有新鲜血栓消失,靶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术后4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MACE与出血并发症。结论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存有靶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减少PCI治疗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联用血栓抽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4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抽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96.88%(31/3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6.45%(2/32),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2.50%(4/32);对照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87.50%(28/3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12.50%(4/32),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5.63%(5/3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患心前区疼痛患者施行PCI术并发症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如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抢救物品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压力变化,术后腹股沟血肿预防,血栓栓塞观察和预防.结果22例患者无发生腹股沟大血肿,心脏停搏血栓栓塞.结论术中熟练操作,规范压迫包扎,生命体征、伤口严密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静脉滴注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在PCI治疗时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B组:在PCI治疗时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C组:在PCI治疗时单纯血栓抽吸。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3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分别为96.67%(29/30)、90.00%(27/30)、86.67%(26/30),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30)、6.67%(2/30)、13.33%(4/3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13.33%(4/30)。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静脉应用人脑利钠肽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临床疗效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Tirofiban)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前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 239例高危并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使用组91例、术后立即使用组95例和未使用组53例。术前使用组应至少在PCI术前4 h使用罗非班;而术后立即使用组在PCI术后立刻使用;未使用组在术前术后都不使用替罗非班。对三组血小板聚集率、PCI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TIMI血流情况和7、30、90 d主要心脏不良问题发生几率、急性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发生几率进行观察。结果在PCI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罗非班,能够在手术后的24 h内有效的抑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增加,与未使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在术前、术后以及未使用相比较,术前使用能够提高靶血管的TIMI 3级血流的获得率,三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使用组的发生率较低。三组均没有发生重度和中度出血,轻度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够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水平,还能够提高手术前TIMI血流,降低术后心肌损伤和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时减少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75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手术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支病变、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主干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P<0.01).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尽管PCI术治疗高龄ACS患者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但临床疗效较好,仍可作为治疗高龄AC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