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治疗顽固性下颌磨牙根尖周炎。并尽量减少对牙周膜的机械性损伤。方法 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配合局部麻醉。拔牙钳的尖置放于釉牙骨质界以上,采用颊舌向摆动的方式将患牙拔下。在不断滴有生理盐水的条件下,立即用高速车针磨除患牙根尖2~3mm的牙体组织,根管内3~5mm深的充填物要用圆钻将其清除,再用牙胶尖和氢氧化钙糊剂充填。将患牙再植入牙槽窝之前,务必用生理盐水将牙槽窝冲洗干净,要求严格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再植.并尽量减少对牙周膜的机械性损伤。再植牙齿一般不需要夹板固定,必要时可采用缝线缝合固定。结果 我们选择的5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1例患者再植失败,4例患者再植成功。结论 特异性再植术治疗顽固性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疗效理想,而且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磨牙区严重的牙周炎病变常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导致分叉区牙槽骨吸收,易于在根分叉的牙根面存积牙石、菌斑,进一步加重病损。本文就68例下颌磨牙重度根分叉病变,采用分根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Recentl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has been adopted in the study of tooth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dental prosthe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oading state of the supporting tissues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eeth in various shap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loading,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has applied the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the study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periodontal supporting tissues at the time when the second bicuspid and the second molar are vertically and obliquely loaded.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obtained and a curve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eeth is also drawn up.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When the vertical loading is applied to the occlusal surface of the bicuspid and molar,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periodontal supporting tissues is uniform. 2.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on the marginal ridge and thedistal apex of bicuspid under the oblique loading. 3. When the oblique loading is applied to the occlusal surface of the molar,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only on the marginal ridge, and it is smal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拔除下颌第三水平阻生磨牙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收治的76例行微创拔除下颌第三水平阻生磨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发生干槽症,占3.95%,其余73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创拔除下颌第三水平阻生磨牙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前、术后、术中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乳磨牙根尖周炎一次性充填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小玲 《广东医学》1995,16(2):99-100
乳磨牙根尖周炎一次性充填治疗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510630)李小玲乳磨牙根尖周炎的发病率很高,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对乳磨牙根尖周炎的常规治疗多采用变异于尸术,这种方法复诊次数多,疗效不保证.本研究对乳磨牙急、慢性根尖周炎进行空管疗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解剖因素以及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处的口腔卫生难以维护,易导致牙周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深牙周袋。机械清创对此处的疗效往往不佳,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现存多种改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治疗方法: 冠切除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等,但对于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仍有争议。本文就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早期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有利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状况的改善,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有利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黄新文  栾秀玲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25-926
下颌第 1乳磨牙和第 2乳磨牙之间存在有生理间隙 ,很容易嵌塞食物 ,产生第 1乳磨牙远中邻面 ,第 2乳磨牙近中邻面龋坏 ,且龋坏范围广。因此 ,临床上大量的乳牙龋病充填为乳磨牙Ⅱ类洞的充填。下颌第 1乳磨牙牙合面明显缩窄的特点 ,较难制备成标准的洞型 ,我们选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和银汞合金充填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结果如下。1 资料来源门诊患儿 90例双侧下颌第 1乳磨牙均有邻面龋的 180颗牙 ,这些牙齿的牙髓活力正常。观察时间 1年。2 材料银汞合金 (北京四泰科技开发公司 ) ;玻璃离子水门汀 (日本GcFujiⅡ ) ;氢氧化钙 (德国ESP…  相似文献   

8.
后磨牙因存在2个或3个牙根,一旦出现龋坏、牙合创伤、牙裂、牙周炎伴逆行性牙髓炎等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会产生根尖周炎,该类患牙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作者近五年来用根管治疗法治疗后磨牙根尖周炎70例加全冠修复,并对患牙的近远期疗效作了观察分析,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的横向、纵向位置及直径大小.[方法]取18个半侧下颌尸体,将下颌后区垂直分为4个组,即下颌体后区和下颌第2磨牙之间(第1组)、下颌第2磨牙和下颌第1磨牙之间(第2组)、下颌第1磨牙和下颌第2前磨牙之间(第3组)及下颌第2前磨牙和下颌第1前磨牙之间(第4组),测量下颌神经管直径、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舌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及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从磨牙区到前磨牙区下颌神经管直径逐渐变小,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从第2磨牙到第1前磨牙依次减小,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离从后到前逐渐增大,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距离每组均为10mm左右.[结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万永  陈新 《海南医学》2013,24(23):3519-3521
种植修复已成为现代修复治疗的主流方式,而即刻种植技术以其显著优势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下颌磨牙区由于其特殊解剖位置,邻近解剖结构的限制,在实施即刻种植技术时,对种植体选择、外科操作技术、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处理等问题均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就下颌磨牙即刻种植技术的相关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电凝法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曲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强  吕国庆  韦伟  朱立元 《吉林医学》2008,29(21):1845-1846
目的:探讨电凝法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总结和分析我院从2001年~2005年收治的64例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64例老年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64.5岁,男39例,女25例。病史为2~25年,伴有溃疡形成26例(40.6%),湿疹样改变有20例(31.25%),血栓性静脉炎19例(29.7%)。全部患者均采用电凝术治疗,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治愈,治愈率为100%。术后有58例(90.6%)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溃疡形成患者经过进一步局部治疗后,2例经久不愈,24例(92.3%)痊愈,溃疡愈合后仅有2例复发,复发率8.3%。结论:对于伴有并发症(主要是溃疡形成)的老年静脉曲张患者,电凝法手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毛华杰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17):369-370
目的讨论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下肢静脉血栓163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10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局部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术后认真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抗凝溶栓期间严密监测凝血功能,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作用,及时发现早期处理,才能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物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肺功能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哮喘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下呼吸道 P物质含量 ,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 哮喘组下呼吸道 P物质含量( 2 4 0 .2± 1 1 8.7) p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33.4± 2 5 .4) pmol/L,两组间差异显著 ( P <0 .0 1 ) ,且哮喘组P物质升高与 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P物质作为发病因素之一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并直接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老年下肢骨牵引患者维持有效牵引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下肢骨牵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维持有效牵引依从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8周内(含8周)对维持有效牵引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8周内(含8周)对维持有效牵引依从性比较发现,观察组在1、3、6、8周内对维持有效牵引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老年下肢骨牵引患者维持有效牵引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20-23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我院康复治疗部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酌情予以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基础疾病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下肢肌力、运动、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FMA评分、BBS评分和FA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不仅可提高下肢肌力,还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随机分为患肢局部溶栓组(110例)和上肢浅静脉溶栓组(55例),观察其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局部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9.0%,无出血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上肢浅静脉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81.8%,2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0.56%。2组在疗效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患肢局部溶栓可明显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岁。双下肢DVT3例,左下肢DVT8例,右下肢DVIv7例,12/18例双下肢不对称,膝上15cm大腿周径差。均值4.3cm,4/18例无下肢水肿,2/18例患径小于对侧。全部病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3/18核素肺灌注示多段肺栓塞,仅1例核素双下肢深静脉扫描示有血栓,男2例未见异常,与同期B超阳性率比有差异。本组病例中,有肿瘤、长期卧床史、术后卧床、制动史12例。18例确诊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5例猝死,1例因其它并发症死亡,总死亡率38.9%死亡病人多系手术科室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直接原因,长期卧床、尤其术后制动为DVT的直接诱因,术后DVT并肺栓塞猝死率高,双下肢彩超及时监测有助早期诊治,规范抗凝、溶栓治疗对减少死亡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