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利培酮、氯氮平对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研究方法,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得分结果评价疗效,时间 6周。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PANSS平均减分率均显著下降(P<0.05)。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减分率分别是(86.52±16.94)%、(69.38±18.8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短期治疗分裂样精神病,氯氮平治愈率优于利培酮,对类青春型、紧张型兴奋的病人利培酮控制不利,利培酮组脱落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抗精神病药利培酮与氯氮平均可导致体重明显增加 [1 ] ,我们对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前后做血糖分析 ,了解两药对血糖的影响 ,探讨血糖是否与两药引起肥胖有关。1 对象与方法病例为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首次住院 ,符合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入组前未经任何抗精神病药治疗 ,血糖正常 ,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 PANSS)总分均 >60分 ,均单一服用利培酮或氯氮平。共 70例 ,分为两组。其中利培酮组 2 9例 ,男 16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 1.3± 9.9)岁 ,平均病程 ( 3 .7± 4 .8)年。氯氮平组 4 1例 ,男 2 2例 ,女 19例 ,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其与症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74例入组前1个月内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给予单一的抗精神病药治疗4周,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浓度,并与来自体检人群的153名正常对照作比较;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患者组治疗前后的执行功能,并与另89名正常对照比较;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0.64±6.32) ng/mL vs (23.72±5.61) ng/mL,P<0.01];治疗后BDNF浓度升高(t=-2.48,P=0.02)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下降 (t=21.13,P<0.01),WCST成绩虽有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完成分类数仍较少,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错误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组的BDNF浓度、WCST及PANSS总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的BDNF浓度降低,认知功能受损,治疗后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与BDNF浓度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观察12周,利培酮组33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4.5±1.2)mg/d,氯氮平组31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269.4±133.3)mg/d。于治疗前后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及记忆商数(MQ)受损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300电位成分中P2、N2及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及P3波幅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利培酮和氯氮平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降低,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组的WMS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明显高于氯氮平组;2组治疗前后P300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两药均不能改善患者的P300。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培酮、氯氮平对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研究方法,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得分结果评价疗效,时间6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PANSS平均减分率均显著下降(P<0.05).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减分率分别是(86.52±16.94)%、(69.38±18.8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治疗分裂样精神病,氯氮平治愈率优于利培酮,对类青春型、紧张型兴奋的病人利培酮控制不利,利培酮组脱落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每组各34例,进行为期8 周的对照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利培酮有效率为64.7%,氯氮平为61.8%,两者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培酮对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氯氮平(P<0.05),利培酮的副作用较氯氮平少而轻。结论 利培酮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并探讨TNFα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4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及36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08,P<0.01),治疗后4周末及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0.11,0.52,P>0.05),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血清TNFα水平与对应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TNFα与阳性症状分及总分呈正相关。治疗后4周末TNFα变化率与阴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病理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治疗后8周末TNFα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呈正相关;利培酮组患者TNFα水平治疗后4周末无显著变化,治疗后8周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及8周末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4周末血清TNFα变化率与氯氮平日剂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利培酮日剂量与TNFα变化率无相关,8周末两药日剂量与TNFα变化率均无相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TNFα有抑制作用,血清TNFα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对血清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氯丙嗪、氯氮平及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γ-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单用氯丙嗪(30例)、氯氮平(29例)或利培酮(32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8和12周末分别进行血清酶测定及对比分析。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氯丙嗪、氯氮平及利培酮均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AST、CK及HBDH活性明显下降,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下降更明显。氯丙嗪、氯氮平均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LDH活性明显下降。结论:氯丙嗪、氯氮平及利培酮均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血清酶活性,但这些酶活性的改变不能说明精神分裂症发病和严重程度,也不能作为抗精神病药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 检测64例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6名正常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2组间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PANSS评分、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间的关系.结果 ①患者组血清S100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筹异有统计学意义[(0.27±0.13)μg/L vs(0.11±0.04)μg/L,t=10.89,P<0.001];②患者组中偏执型、瓦解型、未分化型、残留型4个亚组间血清S100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P=0.006),残留型组明显高于偏执型组(P=0.001)、瓦解型组(P=0.012);且各亚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患者组血清S100B浓度与年龄、总病程、PANSS总分及其阴性症状因子分相关(r为0.36、0.46、0.42、-0.38,P均小于0.005).结论 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浓度升高,并与某些病理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SIL-2R含量,并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患者间无差异;Ⅰ型精神分裂症血清SIL-2R浓度显著高于Ⅱ型和混合型(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SIL-2R浓度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69,P<0.05),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446,P<0.05);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SIL-2R浓度(P<0.01,P<0.05);此外,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升高与病程,治疗前的SIL-2R和PANSS总分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SIL-2R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亦可能成为其临床亚型分布和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新指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可能通过升高SIL-2R血清浓度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服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1 对象和方法为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 ,年龄 18~ 4 8岁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 6 0分 ;治疗前 1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或 1个月内未肌注长效抗精神病药 ,无器质性疾病 ,无酒或药物依赖。共 36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30 8± 5 6 )岁 ;平均病程 (4 8± 3 8)年 ;PANSS总分为 (84 6± 14 8)分。利培酮治疗剂量为 2~ 6mg/d ,平均 (2 2± 1 6 )mg/d。疗程 6周。不合并其他抗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在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美金刚治疗,对照组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8周及1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SAN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结论: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可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6例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或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换用利培酮治疗,用PANSS、TESS、SDSS作为评估工具做自身对照,对换药前后的疗效、副反应、社会功能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都安全地换用了利培酮治疗。换用利培酮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进一步改善,嗜睡、EPS、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显著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用利培酮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结论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SIL-2R含量,并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患者间无差异;Ⅰ型精神分裂症血清SIL-2R浓度显著高于Ⅱ型和混合型(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SIL-2R浓度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69,P<0.05),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446,P<0.05);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SIL-2R浓度(P<0.01,P<0.05);此外,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升高与病程,治疗前的SIL-2R和PANSS总分显著相关.结论血清SIL-2R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亦可能成为其临床亚型分布和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新指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可能通过升高SIL-2R血清浓度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IL-10水平,对同一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药物治疗组之间、患者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IL-10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分析IL-10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氯氮平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周及6月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两治疗组之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6月末IL-10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⑤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8周末血清IL-10变化率与8周末的氯氮平日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均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7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分别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数字划销试验(CT)和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检查,评估其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脱落4例,73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的WAIS-RC、CT、CMS总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好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氯氮平和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它们对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不同,但均能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及阴性症状,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许多研究发现,氯氮平、利培酮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我们观察上述两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因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抗精神病药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选择未曾用过抗精神病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资料:患者组共28例,均为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经治疗的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外周血单核细胞miRNA-92a-3p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26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单药治疗12周;治疗前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miRNA-92a-3p相对表达水平,并与48名正常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与miRNA-92a-3p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的关系。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内miRNA-92a-3p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miRNA-92a-3p相对表达量变化与PANSS总分变化无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NA-92a-3p相对表达量增高,抗精神病药治疗进一步提高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较少引起体质量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雌激素水平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至少3个月未服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25)和奥氮平组(n=30),治疗12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激素及泌乳素水平,以12名年龄、种族等相匹配的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利培酮组雌激素水平为(23.0±7.6)pg/mL、奥氮平组为(27.3±10.8)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1±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基线雌激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末,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雌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利培酮组泌乳素水平升高(P<0.001),奥氮平组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均P<0.001),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减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均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雌激素水平异常,其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