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2.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肘前的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通过此管常用于输液、输血、取血等多种静脉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翠玲 《现代医学》2008,36(3):216-21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并将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输液方法.作者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PICC的经验及护理体会,认为 PICC为重型颅脑损伤需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其操作较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术简单,容易固定和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人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比,PICC置管术风险较小,可以降低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大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插置PICC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和化疗 ,禁食患者的治疗 ,必须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来补充每日所需要的营养剂和化疗药物。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会引起患者穿刺肢体的疼痛、肿胀、静脉炎等 ,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 ,技术要求高 ,操作较复杂 ,病人多有恐惧感[1] 。为此 ,我们自 2 0 0 2年 6月以来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 ,PICC)置管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应用PICC导管病人 1…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技术在近2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用不锈钢针,到留置针、中心静脉输液导管,再到目前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广泛使用,其目的是提供一个可靠的静脉渠道,为患者减少痛苦,为医护人员创造方便。PICC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一种穿刺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只有正确使用和维护PICC,使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患者才能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科患者中应用情况。方法:将血液科静脉输液患者分为3组,分别选择不同的输液方式,记录所需费用、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PICC较其他两种置管方式虽置管和维护费用偏高,但并发症少、安全。结论:PICC更适合在血液科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技术可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者、老年输液者及对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PICC穿刺术后继发感染是PICC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此病感染致死率为3%[1]。现将导致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由外周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穿刺插管 ,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1] ,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 ,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PICC置管的同时可以引起极少数病人穿刺点的持续出血 ,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为了避免拔管 ,从 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6月 ,我科对 12例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患者采用了云南白药介入的护理方法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232-23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有传统置管和超声引导下置管2种方法.本观察比较了2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穿刺成功率、置管后1周及1个月发生静脉炎、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140例.按照置入PICC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12.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在直观下置管,可由护士独立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高。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病人[1]。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穿刺的痛苦。但PICC置管带来安全、方便的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现就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护理综述如下。1穿刺时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1.1渗血、血肿许壁瑜等[2…  相似文献   

14.
曾令瑜  伍桂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498-3499
目的:经过颈外静脉与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首选颈外静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2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3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度、临床应用护理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贵要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置管组病人满意度及临床应用护理也高于贵要静脉置管组。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中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5.
杨凤妹 《右江医学》2006,34(1):108-108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1]。PICC有许多优点,近年来,经临床护理和观察研究,发现PICC可以作为连续外周静脉穿刺的第一选择置管[2]。操作简便,不良反应低,患者易于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4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36~78岁,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两者以上同时合并发生,恶性肿瘤占9例。2.操作方法①选用美国B-D公司PICC穿刺包一套,…  相似文献   

16.
汪玉娟  冯月文 《浙江医学》2011,33(9):1388-138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为静脉输液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通道,尤其适用于化疗或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但多数患者置管前均存在焦虑、恐惧、紧张心理,不利于顺利置管。为了保证PICC置管术的顺利进行,笔者对病情需要建议行PICC置管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及干预,取得了较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1]。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首选经肘部血管穿刺将PICC管送至上腔静脉内。但对于不能经上腔静脉途径置入PICC管时(如上腔静脉狭窄、肘部血管穿刺部位皮肤过敏或异常等),经股静脉穿刺将PICC管置入下腔静脉便是开通静脉通道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置入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其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1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经其他部位置入PICC的1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送管困难、第一次置管时导管异位及异位纠正成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送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纠正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与其他部位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及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成功率,也能降低送管困难的发生率,值得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1],操作简单,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少[2],导管留置时间长,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观察发现[3],部分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局部先后出现皮肤过敏(轻度表现为皮肤发红伴瘙痒,中度表现为局部瘙痒和皮疹,重度可出现水疱和脓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PIC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盲法穿刺置管,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置管,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容易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