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美满霉素干预后,TGF-β3表达变化和高尔基体形态学变化,研究美满霉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0只沙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美满霉素干预组;建立颈总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存活神经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3阳性细胞数及高尔基体形态学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后TGF-β3表达水平升高,美满霉素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死亡,并降低TGF-β3相应时间点的表达;仅缺血再灌注7d组中,部分高尔基体形态改变。【结论】美满霉素通过改变TGF-β3表达水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美满霉素有助于维持高尔基体细胞器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髓鞘相关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区域的表达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进行。将8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64只,缺血再灌注组分为2h、6h、12h、24h、48h、3d、7d、14d8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其中4只用于Nogo-A检测,另外4只用于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尼龙线,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ogo-A与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ogo-A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区凋亡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注6~12h皮质区及纹状体区Nogo-A表达达高峰,海马区表达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24h均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48h~3d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二次达高峰,海马区表达恒定。缺血再灌注7~14d均降至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各组Nogo-A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②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区阳性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注24h达高峰,48h恒定表达,3~14d仍维持高值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海马、皮质、纹状体等区域Nogo-A与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均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增加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脑轻度损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仅限于大脑皮质区,重度损伤时弥漫整个海马及纹状体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皮质区Bcl-xl/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磷酸化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prague Dawley(SD)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预处理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脑内皮质区Bcl-xl/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磷酸化(p-Bad)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后,缺血-再灌注组皮质区p-Bad表达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再灌注3 d p-Bad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3 d显著增加(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比灵对沙鼠脑缺血后脑内环氧合酶-2(COX-2)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前给沙鼠喂食西比灵;分别在缺血再灌注(IR)d1、d3、d7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COX-2和PAI-1蛋白的表达,并与其他各组比较.[结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和PAI-1均明显表达,COX-2随再灌注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而PAI-1却递增(P<0.01).西比灵干预后COX-2和PAI-1表达趋势同缺血再灌组,COX-2阳性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PAI-1阳性率高于缺血再灌组;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沙鼠脑缺血后可诱导表达COX-2和PAI-1蛋白,西比灵可下调COX-2而上调PAI-1蛋白表达,有利于抵御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 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4 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 d达高峰,14 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δ阿片受体(DOR)在急性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以评价其与脑复苏时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全脑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及再灌注大鼠模型模拟心跳骤停引起的全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ing(Western印迹法)方法研究全脑缺血及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DOR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组DOR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下调),而缺血再灌注组中的DOR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上调)。结论:全脑缺血的机制可能涉及δ阿片受体的下调;DOR可能通过上调自身的缺血预处理作用以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K4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再灌注1d、3d、7d、14d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CDK4的表达。结果:缺血侧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CDK4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有差异(P<0.05);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较发现,神经元中的CDK4在假手术组、再灌注7d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星形胶质细胞(P<0.05)。结论:脑缺血后,缺血侧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DK4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8.
背景:氟桂嗪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都具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目前还不明确。目的:通过研究氟桂嗪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转化生长因子I型,II型受体(TβRI,II)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桂嗪与TGFβ信号转导途径在抗脑缺血损伤方面的联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蒙古沙鼠60只,9月龄,体质量(90±5)g,随机分为脑缺血组、氟桂嗪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其中脑缺血组、氟桂嗪治疗组各有缺血再灌6h,1,3,7d组,共计10组,每组6只。干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氟桂嗪治疗组实验前1d给沙鼠喂食氟桂嗪犤按20mg/(kg·d)犦。采用原位杂交检测TβRI,II基因表达情况,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内TβRI,IImRNAs的表达。结果:氟桂嗪治疗组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各组沙鼠脑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均有TβRI,IImRNAs阳性表达。棕褐色颗粒主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胞浆中,但表达程度有所不同。假手术组的TβRI,IImRNAs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氟桂嗪治疗组中缺血再灌注6h,1d,3dTβRI,IIm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双肾动脉狭窄术制成高血压模型,喂养2个月后随机分为3组:托吡酯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线栓法制做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1d。取脑组织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后,用病理图象分析仪计数HSP70阳性和阴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比。结果托吡酯干预组大鼠HSP70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对照组未见HSP70表达。结论托吡酯能促进HSP70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微血管Notch1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脑缺血后BMSC移植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缺血皮质区Ⅷ因子及Notch1的表达.结果 (1)植入的BMSC可以趋向性迁移到脑缺血损伤区域.(2)BMSC移植组脑缺血皮质区新生微血管密度较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3)BMSC移植组缺血皮质区多数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Notch1,且明显多于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结论 B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血管新生,且可能与促进Notch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只TBI大鼠分为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组)、干细胞移植+高压氧治疗组(联合组),每组20只。对照组造模成功后不接受治疗;干细胞组于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干细胞移植;高压氧组于造模成功24 h后接受高压氧治疗;联合组于造模成功24 h后先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完成1 h后即接受高压氧治疗。4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后和取材前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SS),并于对应的取材时间点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于光镜下计算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kB(NF-k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 结果 造模后第3、5、10、20天,均以联合组的NSS评分最低,与其余3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0天,联合组的NSS评分为(1.8±0.45)分,显著优于组内造模后第3、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干细胞组、联合组的脑细胞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轻,炎症细胞浸润少。造模后第3、5、10、20天,联合组脑组织中NF-kB和BDNF的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余3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压氧联合BMSCs可显著改善TBI大鼠神经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减轻损伤区和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水肿,促进NF-kB和BDNF的表达,且以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水肿与水的转运有关,水的转运与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P)密切相关,研究脑水肿与水通道蛋白关系,会为进一步阐述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水肿后 AQP-4的变化,研究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选用 Wistar雄性大鼠 42只,体质量 250~ 300 g,鼠龄 3~ 4月,按缺血时间随机分为 6 h, 1, 3, 5, 7, 14 d及假手术组,每组 6只. 干预参考 Longa等方法建立大鼠大脑缺血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中 AQP-4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缺血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病理表现及 AQP-4染色阳性细胞数. 结果在缺血 6 h组主要表现为神经元固缩,有轻度水肿.缺血 1 d组和 3 d组,神经元出现胞核崩解,胞浆淡染,同时出现明显的水肿,有的神经元只剩下淡红色的印记. AQP-4在缺血组织表达增强,缺血 6 h即增强 [(18.03± 1.51)个 /视野 ], 1 d时为 [(23.05± 2.01)个 /视野 ],3 d达高峰 [(38.14± 2.12) 个 /视野 ], 5 d时为 [(21.75± 1.80) 个 /视野 ],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14.88~ 29.32,P< 0.01) ,7 d恢复正常 [(9.03± 1.25) 个 /视野 ]. 结论 AQP-4是影响缺血性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亚低温(28~35℃)正成为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较有前景的方法,低温可有效地减轻脑水肿是其神经保护作用之一。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材料: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体质量250~300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No.SYNK(苏)2002-0079]。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将大鼠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n=10);②常温组(n=50);③亚低温组(33℃,n=50)。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又分为缺血后再灌注6h,1d,2d,3d,7d各亚组,每亚组各10只大鼠。每组中5只用于脑含水量测定,5只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参考Pulsinelli方法对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制备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为15min。假手术组大鼠仅电凝双侧椎动脉及分离颈总动脉,不作结扎,手术后24h断头取脑。对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于再灌注后6h,1d,2d,3d,7d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和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脑含水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②所有大鼠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结果:①常温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6h可见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细胞外间隙扩大、脑组织变疏松等脑组织水肿表现,以缺血再灌注后2d最明显;亚低温组大鼠各时间点与相应的常温组比较,脑组织水肿表现相对减轻。②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6h内即出现脑含水量增高,2d达高峰,7d时脑含水量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组脑含水量均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少(6h,7d组P<0.01,余各组P<0.05)。③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AQP4表达水平在再灌注后6h增高,2d达最高水平,7d时明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高。亚低温组AQP4表达水平均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在时间上一致,表明AQP4表达上调可能是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而通过抑制AQP4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脑梗死大鼠脑内NGF、BDNF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移植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移植组于成模后1d、4d经尾静脉移植2×10^6UCBMSCs,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移植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3d、7d、14d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计数梗死灶周边区域NGF、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移植后3d对照组、移植组脑内NGF、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d、14d逐渐下降,14d时两组比较元明显差别,大鼠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移植UcBMSCs促进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但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跑台训练组和手术对照组。跑台训练和手术对照组又分为跑3天、跑7天、跑14天3个亚组,各亚组及假手术组每组5只大鼠。跑台组于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跑台训练,假手术组及手术对照组不予跑台训练。于跑3天、跑7天、跑14天3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技术测定缺血区脑组织中MMP-2及VEGF的水平。 结果:跑台训练组在跑7天、跑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跑台训练组缺血区脑组织在跑7天、跑14天MMP-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跑台训练能通过上调MMP-2及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和神经再生等,有利于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Nogo.AmRNA的变化。方法采用Longa的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动物模型;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ogo.AmRNA表达。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Nogo.AmRNA在小脑皮层有动态表达,第5d、7d和14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第ld和3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远离梗死灶的相关部位脑组织继发损害机制可能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脑水肿时的变化及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将 7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S)、感染性脑水肿组 (IBE)和热休克处理组 (HSP) ,每组又分为 4、8和 2 4 h3个时间点亚组。采用 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的 HSP70的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分别检测 3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白介素 1β(IL 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经密度扫描后结果表明 ,感染性脑水肿及正常大鼠脑组织内均有一定量的 HSP70表达 ,而 HSP组的 HSP70量明显高于 IBE组 (P均 <0 .0 1)。与 NS组比较 ,4、8和 2 4 h IBE组的 TNFα含量明显增加 ,以 8h为最明显 (P均 <0 .0 1) ;而在 4和 8h IBE组中 ,脑组织 IL 1β含量明显增高 ,以 8h增高最明显 (P均 <0 .0 1) ,2 4 h则明显下降 ;热休克反应能降低 IL 1β及 TNFα在脑组织中的含量 (P<0 .0 5或P<0 .0 1)。结论 :IL 1β及 TNFα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 ,HSP70能减轻感染性脑水肿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IL 1β和 TNFα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督脉取穴法(人中-百会穴)与督脉取穴法联合背俞取穴法(人中-百会穴+肝俞-肾俞穴)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1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A组(电针人中-百会穴)、治疗B组(电针人中-百会穴+肝俞-肾俞穴),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min后开始,30min/d。分别选取缺血第1、3、7及14天共4个时间点,运用Longa评分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RT-PCR及免疫组化测定缺血侧皮质LINGO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障碍。治疗A组和治疗B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LINGO1mRNA和蛋白表达在模型组中缺血第1天时明显增强第3—14天表达逐渐下降,但第14天时仍较假手术组高(P<0.01);治疗A组和治疗B组在第7—14天时其LINGO1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低(P<0.05),并且,治疗B组在7—14天时的LINGO1蛋白表达较治疗A组低,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缺血侧脑皮质LINGO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在脑梗死急性期给予电针刺激后能下调其表达水平,促进轴突再生,加速神经功能恢复;联合取穴法与单一取穴法比较,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大鼠局灶性脑损伤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 4(AQP4)、蛋白激酶 C(PKC)的表达水平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CIR)组。通过绿色荧光蛋白 G FP 标识的 AQP4 示踪系统评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水通透性,同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QP4 和 PKC 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结果CIR 后 6 h 大鼠开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含水量在 CIR 12 h 明显升高,24 h~3 d 时达到高峰;AQP4 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 12 h 逐渐升高,至 CIR 24 h 明显升高,3 d 达高峰;PKC 在 CIR 6 h 后缓慢增加,连续 5 d 维持较高水平。 结论脑水肿可能和 PKC、AQP4 的升高相关,PKC 可能在 CIR 早期通过磷酸化 AQP4 以降低 AQP4 的表达以延缓脑水肿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去骨瓣兔应用高频超声经颅骨骨窗监测脑组织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8只大白兔,经右侧颞顶开颅咬除直径3cm骨窗后建立去骨瓣兔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各4只。对照组术后仅行超声检查,观察组应用高频超声经颅骨骨窗间断监测兔颅内情况,24h累计监测时间为1h。术后24h处死动物,取骨窗区局部脑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改变情况。结果 2组HE染色标本示脑组织清晰完整,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居中,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周围致密无水肿;透射电镜检查显示2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及周围血管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高频超声可经骨窗监测去骨瓣兔颅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