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 17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 ,99mTc标记的红细胞核素扫描 (ECT) ,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DSA ) ,术中肠镜检查 ,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结果 对出血部位的定位阳性率 :ECT为 ( 7/14 )5 0 % ;DSA为 ( 8/12 ) 66.7% ,X线钡餐为 ( 3 /8) 3 7.5 %。术前不能确诊的 5例病人 ,术中肠镜均明确出血部位 ( 10 0 % )。结论 ECT和DS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确定出血部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2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肠出血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剖腹探查术的确诊率及手术止血率均为100%。本组术后死亡2例。其余23例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活动性出血期行DSA、ECT检查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术前辅助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高,而对小肠憩室、息肉等出血病灶的诊断率低。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短期内出血量大、有休克表现和诊断不清的病例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诊治重点是准确定位,要重视病史、体检和一般检查的提示作用。特殊检查中,首选纤维内镜。小肠出血可先通过CT、同位素或胶囊内镜初步筛查,再经小肠镜检查并给予止血。消化道大出血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人,可进行手术探查和术中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部位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手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行手术探查的56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小肠镜诊断结果与术中检查所见加以比较,并随访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54例(96%)经术前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出血病灶,其中53例(95%)术前的病灶定位与术中发现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4例定性诊断不一致,1例手术探查未发现病灶。间质瘤是本组患者中导致小肠出血的最常见病因。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术前定位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肠镜对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并手术确诊的17例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病人均以反复黑便或血便等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出血;结肠镜检查排除下消化道(结肠及直肠)出血;术前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诊断小肠血管畸形10例(10/17),不能明确诊断或漏诊7例(7/17).17例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肠镜检查发现点状或片状黏膜血管扩张或出血点,分布于整个小肠,病变最多达18处,最少2处.行点状切除1例,点状+楔形切除7例,点状+肠段切除4例,楔形切除3例,肠段切除2例.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肠血管畸形.17例病人随访2~4年,平均33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 术中肠镜检查对小肠血管畸形具有重要价值,可对小肠血管畸形做出准确定性诊断,是诊治小肠血管畸形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肠道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3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小肠血管畸形急性出血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术前选择性行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定位下行腹腔镜辅助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0例,回盲部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造影无法明确,内镜协助探查明确出血部位,腹腔镜辅助下行小肠切除吻合1例;导管造影及内镜协助探查均无法明确出血部位,行小肠双口造瘘观察1例。1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DSA及术中造影是诊断小肠出血并准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定位。DSA及术中造影准确定位后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3~2004年间,对77例疑为 小肠肿瘤的病例,施行小肠钡餐检查、CT、MRI、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 有41例病人诊断为小肠肿瘤,其他疾病为30例,阴性为6例。在41例小肠肿瘤中 20例(48.8%)病人通过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通过胶囊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 肿瘤的仅有1例。另有21例(51.2%)通过X线钡餐、血管造影、CT、MRI等常规检查或是手术探查 确诊为小肠肿瘤。这些病人均施行根治手术或局部病变肠段切除,并得到病理证实。结论 推进式 小肠镜在诊断小肠肿瘤上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是常规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胶囊式内镜诊断及肠镜辅助定点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i SF  Chen G  Sun XT  Zhang K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91-993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胶囊式内镜诊断及肠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130例胶囊式内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血管畸型的11例临床资料。结果胶囊式内镜诊断为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11例病人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畸形者10例,均表现为无痛性反复多次解新鲜血便伴中重度贫血。10例病例确诊的患者通过术中辅助肠镜检查,精确定位后,采用点状、楔型和肠段切除。随访1~18个月,再出血1例。结论胶囊式内镜是目前小肠血管畸形较理想的诊断方法。术中辅助肠镜检查,采用点状切除结合楔形和肠段切除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肠出血泛指十二指肠以外的小肠的出血,占全消化道出血的2% ~ 15%[1],因受其发病率较低、症状隐匿及小肠本身解剖特点的限制,因此临床上确诊较为困难,既往很难在术前确定出血部位.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盲区.在出血期间,胶囊内镜基本不适用.术中肠镜辅助探查也许是明确出血部位更为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笔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一例成功救治小肠大出血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分类、临床特性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5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22.4%)良性肿瘤,45例(77.6%)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85%)、腹痛(19%)、肠梗阻和腹部包块(16%)。术前确诊10例,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良性肿瘤1例;另9例均为恶性肿瘤,其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发现3例,小肠镜检查发现4例,核素扫描发现2例;术前误诊率82.8%,48例为腹腔探查确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恶性比例较高,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消化道出血及定位不明的腹部包块患者应及早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1.
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46.8%),其他依次为憩室(25.0%)、炎性疾病(15.6%)及血管畸形(12.5%)。检查方法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镜在小肠出血病人中阳性检查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3.796,P=0.284)。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合理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等检查方法,是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良性肿瘤病人均得到随访,除1例死于内科疾病外,其余均存活。恶性肿瘤病人获随访18例,其1年生存率为55.6%,3年生存率为33.3%,5年生存率为11.1%。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其治疗措施主要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近8年收治的病因明确的76例小肠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小肠出血病人肿瘤占首位(37/76),其中包括小肠间质瘤32例,其余依次为美克尔憩室(21/76)、血管病变(15/76)及异位胰腺(3/76)。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1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诊断13例,腹腔核素扫描诊断11例,小肠镜检查诊断6例,腹腔镜探查诊断21例,剖腹探查诊断4例。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为主(68/76)。随访时间6月~5年,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核素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腹腔镜探查及剖腹探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