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乌头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附子与甘草和干姜配伍使用后的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与干姜配伍和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附子在与干姜和甘草配伍使用后,其内部乌头碱的含量明显使附子在单独使用时的乌头碱含量,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甘草或干姜与附子配伍使用,以达到时附子中的乌头碱含量降低,从而控制毒性的目的 ,保证临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使用后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使用后乌头碱含量的改变。方法:将附子分别和干姜、甘草配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配伍后乌头碱含量改变情况加以检测。结果:附子与干姜、附子与甘草中乌头碱含量及有毒生物总碱含量显著低于附子,且附子与甘草中乌头碱含量及有毒生物总碱含量显著低于附子与干姜。结论:附子在许多疾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中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之和干姜、甘草等合理配伍,促使附子内乌头碱含量降低,有效降低毒性,从而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使用后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生姜与附子配伍时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含量。结果附子与甘草、生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4.
Shen H  Zhu LY  Yao N  Wu J 《中药材》2011,34(6):937-942
目的:建立HPLC-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并用于研究大鼠口服3种含附子煎液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动学变化。方法:3组大鼠分别灌胃附子煎液(A液)、甘草附子单煎合并液(B液)、甘草附子合煎液(C液),附子剂量均为1.5 g/kg,HPLC-MS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用DAS 2.0数理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与附子配伍后,三种乌头碱的Cmax、AUC均降低,MRT、t1/2均延长,Tmax无明显变化。甘草附子合煎液相比于甘草附子单煎合并液,Cmax、AUC更低,MRT、t1/2更长。结论:甘草能够显著影响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5.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干姜与附子共煎减小附子毒性的有效部位及其机理。方法取干姜的水提物及醋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分别与附子共煎,取各种煎液进行小鼠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用HPLC法测定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次乌头碱含量减小。干姜的氯仿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同时煎液中乌头碱含量明显减小。尤其是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也明显减小。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但煎液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增加。干姜的水提物与附子共煎毒性略增大,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煎出量略有增加。结论干姜与附子共煎有减轻附子毒性作用。干姜中的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煎出量而减小附子的毒性,干姜中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同附子中的有毒生物碱发生某种结合而抑制其吸收的作用,也可能具有吸收后在体内发挥拮抗附子所含有毒生物碱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水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研究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产生的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现象,探讨附子甘草配伍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甘草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配伍合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含量,分别观察在煎煮的0,5,10,20,30,45,60,75,90 min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附子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比单煎时低。结论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是附子甘草配伍能增效减毒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从组分合和的角度,肯定了附子甘草组分配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的附子配伍甘草煎煮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与甘草配伍前后,附子化学组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确定附子配伍甘草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时间附子单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中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确定最佳煎煮条件;考察最佳煎煮工艺所得汤液的大鼠心脏毒性。结果:附子-甘草配伍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大火煮沸后小火微沸保持30 min;在煎煮0~90 min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的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30 min时达两者综合的峰值;煎煮30 min的单附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均表现出一定的大鼠毒性,但合煎液心脏毒性较小。结论:优选的配伍煎煮工艺可为中药复方及临床应用中附子的"减毒存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草、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环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草有降低附子毒性作用。与附子共煎时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无减少乌头碱溶出的作用。甘草解毒机理是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可能与乌头类生物碱结合,延缓或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甘草酸在胃肠道转化为甘草次酸而被机体吸收,吸收后的甘草次酸在体内有较强的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甘草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煎液中与乌头类生物碱发生结合沉淀,减少有毒生物碱的吸收;甘草黄酮在体内也可发挥拮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与乌头碱结合,减少有毒生物碱吸收或在体内与乌头碱结合加速其排泄而发挥解毒作用的可能性存在,但此减毒作用并非主要作用。干姜降低附子毒性作用确切可靠。在与附子共煎环节,干姜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能减少煎液中乌头碱含量,并减少其生物毒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并不减少煎液中乌头碱的溶出,但却能在体内发挥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水溶性组分能增加附子中乌头碱类的溶出,并增强附子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次乌头碱的LC-MS/MS检测方法,用于研究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方法:大鼠分别灌服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其中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73.29μg.kg-1、34.85μg.kg-1,LC-MS/MS测定次乌头碱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别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次乌头碱在1.98~198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Tmax显著延长,CL显著减小,AUC/dosage显著增大(P<0.05)。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1.
煎煮时间及甘草配伍剂量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小惠  何洁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15-3017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及甘草剂量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中的酯型生物总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法比较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酯型生物碱含量的降低,与煎煮时间和甘草剂量有较高的相关性;煎煮时间超过30 min,100 g制附子煎煮液所含的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低于2 mg/ml。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煎煮和配伍以降低毒性,发挥其特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计算半数致死量的方法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白术、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半数致死量法计算口服以上各组药材共煎液的急性毒性。结果:附子加白术、附子加人参汤和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质量分数较高,毒性也较大;附子加人参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质量分数基本无变化;附子加甘草共煎液中乌头碱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毒性也显著降低;附子加干姜共煎液中乌头碱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但毒性明显降低。结论:人参汤中的白术可以抑制附子中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从而增加共煎液的毒性;甘草和干姜对附子有解毒作用,人参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乌头碱和甘草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从化学角度揭示附子甘草配伍的机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比较了乌头碱单煎、乌头碱甘草酸合煎物质变化的规律。结果乌头碱单煎、乌头碱甘草酸合煎,乌头碱都发生水解;比较单煎、合煎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果,甘草酸加速了乌头碱的水解。结论甘草酸加速乌头碱水解是附子甘草配伍减毒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爱萍 《光明中医》2011,26(8):1709-1710
目的研究甘草、生姜与附子配伍时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 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甲醇-水-氯仿-三乙胺(体积比70∶30∶2∶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为常温。结果附子与甘草、生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5.
四逆汤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文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1):865-866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甘草、干姜、附子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能。近几年来,对四逆汤的临床研究报道趋多,现综合如下。1配伍研究张氏等对四逆汤中附子与干姜、附子与甘草以及3味药物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增高36.40%,但加入甘草后含量又降低;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28.68%,再加入干姜后含量又升高;而附子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增加17.54%。该研究结果为中医学所谓“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附子甘草配伍组对其主要药效成分乌头碱和甘草苷溶出率影响,并探讨甘草附子配伍后其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可光度法,分别测绘乌头碱及甘草苷标准曲线。用乌头碱和甘草苷为对照品,分别设置甘草∶附子——1∶0、3∶1、2∶1、1∶1、1∶2、1∶3、0∶1 7个比例组。将小鼠随机分为14组,雌雄各半,每组9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去痛片阳性对照组、甘草单煎低、中、高剂量组、附子单煎低、中、高剂量组、甘草附子3∶1低、中、高剂量组和甘草附子1∶3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其镇痛效果,二甲苯急性致炎法测定其抗炎效果。结果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y=0.028 5x-0.005 7 (R2=0.999 6),0.001~0.008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甘草苷线性回归方程:y=53.146x-0.003 6(R2=0.999 9),0.002~0.001 5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醋酸扭体法镇痛和二甲苯炎症实验中,甘草配伍组1∶3组效果最好。热板法物理镇痛实验中,甘草附子配伍组3∶1效果最好。结论随甘草苷越多,乌头碱溶出量有增大趋势。其中甘草∶附子为3∶1时水煎液乌头碱的溶出量最多,含量为0.002 1%;甘草比附子为1∶3时水煎液甘草苷的溶出量最多,含量为12.50%。同时,甘草苷可能是解痉、止痛抗炎的主要成分;乌头碱是抑制痛觉神经减轻疼痛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姗珺  陈长勋  高建平 《中成药》2006,28(4):526-530
目的:探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是否为甘草中降低附子毒性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环节。方法:将附子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甘草酸、附子与甘草次酸分别合煎,用HPLC法分析各种煎液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煎出量,同时用动物实验测定各煎液不同给药途径的急性毒性,比较各煎液的LD50。结果:口服给药,甘草、甘草次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减小,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毒性略有减小;腹腔注射给药,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增加。合煎时甘草能降低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而甘草酸、甘草次酸均有增加溶出的作用,甘草酸的作用强于甘草次酸。结论:甘草与附子合煎口服可减小附子毒性,部分原因是其可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但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不能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而可能与有毒生物碱结合,延缓其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后药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变化。以甘草单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四逆汤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甘草配伍不同药味之后4种药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均为甘草单煎液 > 甘草干姜合煎液 > 甘草附子合煎液 > 四逆汤。其中甘草苷质量浓度分别为11.18,9.89,9.67,9.17 mg·g-1;甘草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0.76,15.58,11.30,8.52 mg·g-1;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66,0.57,0.45,0.24 mg·g-1;异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14,0.07,0.03,0.01 mg·g-1。因此,甘草配伍干姜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明显降低,为甘草可缓干姜之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甘草配伍附子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为甘草解附子之毒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甘草与附子、干姜共同配伍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进一步降低,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以共奏药效,体现了四逆汤药味之间相畏/相杀、相须/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四逆汤组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四逆汤组方中所含的有毒中药附子,从毒理学角度研究四逆汤组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平行比较附子、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四逆汤全方水煎液小鼠急性毒性、大鼠心脏毒性和毒性成分,测定小鼠急性毒性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鼠心脏毒性半数中毒剂量(TD50)和水煎液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从急性毒性、毒性靶器官和毒性成分3个方面研究四逆汤组方中不同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结果四逆汤组方中附子配伍甘草急性毒性的 LD50和心脏毒性的 TD50高于单用附子与四逆汤全方。而附子配伍干姜对附子的急性毒性的 LD50和心脏毒性的 TD50影响不明显。附子配伍甘草水煎液中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低于附子配伍干姜。结论四逆汤组方配伍药物中甘草对附子毒性具有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