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家庭医生》2011,(6):58-58
我今年33岁了,结婚4年,现专职在家里带孩子,女儿2岁。有一个情感问题困扰我四五年了。起因是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有了外遏。我小时候,父母感情就不好,父亲酗酒,家庭观念淡薄。上高中的时候,父母分居,母亲告诉我说父亲有外遇,而且还在外面和“小姐”乱来。我气愤极了,从此憎恨父亲。  相似文献   

2.
父母生育了4个子女。在那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为了做好田地里的农活多点收成,供养我和弟妹们读书,父亲累得手脚关节肿胀疼痛时,也不肯放下手中的活儿歇个半天。寒来暑往,父亲关节痛了,母亲就去路边扯些草药熬水,让父亲泡泡手脚。渐渐地,父亲对偶尔发作的关节肿胀疼痛,全都熬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木栅栏小院     
父母住那个小院的日子,是我今生最痛苦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谁说生活很苦很累,可因为有父母在,就有了家的温暖,活着就有了奔头。和父母间的那份牵挂那份期待,是我今生再难享到的福。在我工作的小城,护城堤下,一个小院。说是小院,其实只是用枯树枝围了一下,两间矮旧的小屋,墙皮斑驳。那就是我父母1998年洪水过后曾经的家。1990年秋天,正值壮年的父亲患上了癌症,做了切除手术。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分到县城教书。为了不拖累我,母亲独自在家,边种地边照顾父亲。那年夏天,母亲铲地累晕在地里,无力再照顾父亲了。无奈的父母只好在1993年春天,搬到了县城,借住在一间别人用来养鸭子  相似文献   

4.
我们家姐妹五个,我是老大。六十年代的孩子不像如今的独生子女那么珍贵。家里孩子多了,事情就多,父母自然没有太多的耐心,挨打受罚是常有的事。妈妈说小时候我挨的打比妹妹们加起来的还多。我想,可能因为我是老大,父亲比较年轻,火气比较旺盛  相似文献   

5.
外遇的轮回     
我的老家在湖南常德,从小时候起,我就感觉父母关系一直很紧张。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父亲是个军人,他是在1963年和母亲结婚的。在那场婚礼上,据说父亲喝得酩酊大醉,一点不象个  相似文献   

6.
班景涛 《长寿》2006,(9):51-51
"双休日回家看父母,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可谈家常时,父母往往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揭短,如母亲说父亲忘性大,烧水把水壶放在炉子上就不管了,水都烧干了。又如父亲说母亲没脑子,手上拿着药,还问他把药放到哪里,害得她找不到。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揭短,使本来难得在一起的拉  相似文献   

7.
关牧村的父亲出生在沈阳.她出生的时候父母户籍已迁北京。她的出生地是河南新乡.却是喝天津梅河水长大的。“我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地方人啦,从我父亲这方面来说,我就是半个沈阳人。”  相似文献   

8.
闻名 《健康生活》2022,(2):59-60
<正>华晨宇的父母喜欢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在父母的引导下,他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长笛是华晨宇最喜欢的乐器,小时候他写过不少曲子,有时他还会自己谱曲吹给父母听。随着年龄的增长,华晨宇并不满足长笛带给他的音乐世界,小学五年级那年,他告诉父亲华福雄,准备学习钢琴。和儿子交流后,父亲觉得华晨宇心中已经萌发音乐梦想,于是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的想法。然而华晨宇学习钢琴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仅仅学习7个月就遇到几次挫折,导致他突然不想学习了。在父亲的眼里,  相似文献   

9.
婚前受教育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做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3个孩子都在读  相似文献   

10.
父亲·母亲     
在我们兄妹的心目中,父亲是位爱儿女胜过一切的好父亲,母亲也是和蔼可亲的好母亲。只是不知道岁月何时在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生活里划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父亲对母亲常常发脾气,母亲则对父亲左挑右剔,唠唠叨叨。起先两个人是因一点小事吵架,后来发展到连话也懒得说了。我们作为儿女,为此事很是烦心。就在为父母关系无可奈何时,我们几个也纷纷离开父母,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了。记得离家走的前几天,我曾试探着问母亲:“你们之间是不是感情上有什么障碍?”母亲极肯定地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受不了他的倔脾气。”也是这次,我知道了,父母之间并…  相似文献   

11.
夕阳蝶恋     
我的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年近八旬,他曾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他16岁就到铁路上工作,由于父母早逝,弟妹六人中,他是长兄,因此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18岁他就投入了铁路上的党的革命工作,要养家,又要为革命事业奔波,父亲从早到晚都很忙。我的母亲自从嫁给父亲后,长嫂如母,就为这个家操劳,把二叔送到药店学徒,三叔到她娘家的哥哥家求学,大姑已嫁人,小姑于1938年就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身边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袋桃子     
余平 《长寿》2006,(1):49-49
父母是乡下农民,一间瓦房、几亩农田、一片桃树,就是父母全部的家当。自从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安了家,因为忙,再加上道远,就很少回家乡看望父母。上个月,父亲几次打来电话,说他和母亲种的桃子熟了,催促我和妻子回去拿。妻子有些不情愿,嘟囔着往来的路费不知可以买多少斤桃子呢!但耐着我的面子跟我一起去了。回到家乡,父母非常高兴。父亲年岁已高,却领着我和妻子在桃林里穿梭,用他那已不再灵巧的身子吃力地攀摘着桃子,汗水不停地溢出,流过满是皱纹的脸。但他看着我和妻子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时,却是那样笑逐颜开,心满意足。等我们吃完后,父亲又…  相似文献   

13.
细节识人     
马亚伟 《健康》2014,(2):71-71
那年,我交了一个男朋友。我们相处得还算不错,就把他带回家见父母。他带了礼物,我的父母准备了一桌好菜盛情款待。初次见面,交谈还算和谐。 他走后,父亲却一脸严肃地说:“这个人不是很好的结婚对象,不要和他交往下去。”我问:“为什么?”父亲说:“他吃完饭,就往沙发上一坐,准确地说是一卧,姿态慵懒,一看就知道不是好强上进的人。  相似文献   

14.
吴心 《家庭医学》2006,(5):35-37
很多故事的发生都很老套. 我和丈夫齐阳是大学同学.大学四年我们爱得死去活来,那时最担心的是毕业会让我们不得不分手.齐阳是湖北黄石人,而我是重庆人.我是父母的独女,对父母甚为依恋,早在我毕业前一年,父母就为我联系好了单位.齐阳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一直没有再婚.让齐阳抛离寡母和我厮守,我没有那么自私,但让我和齐阳到湖北,我又下不了决心.那时我常常为我们的爱情看不到前途感到悲哀,齐阳总是安慰我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朱睿 《家庭健康》2020,(4):26-26
一次去父母家,刚进门,他们就示意我安静。不明所以的我,只好蹑手蹑脚找个小板凳坐下。只见父亲坐在沙发上悠哉悠哉地半眯着眼,母亲则将五六份报纸郑重其事地放在茶几上,戴上老花镜、清清嗓子道:“现在就开始?”父亲点点头,于是母亲用方言朗读起报纸来。我聆听片刻,原来自己恰好赶上了父母的读报时间。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6年前,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我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付给抚养费1 5 0元.但现在我已年满18周岁,父亲就说法律有规定,子女满18周岁后父母不需要承担抚养责任,并以此停止了我的抚养费.如今,母亲下岗在家,每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费,而我又正在读大学,各项开支非常大,如果父亲不负担抚养费,或仅按原来协议的每月负担1 50元抚养费,都不能解决我必需的生活费用.请问:子女已满18周岁,父母还应负担抚养费吗?而且我可以要求父亲增加抚养费吗?   孙琴   ……  相似文献   

17.
父亲59岁生日刚过,退休进入倒计时.周日晚的家庭议事会,气氛十分热烈.参会人员有父母、我和妻子(女儿在外地上大学);会议主题: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 我是独子,妻子是独生女,岳父母住在200公里外的城市.她时常为自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愧疚. 我说:"等岳父退休后,就把他们接到咱这里,和爸妈一起住,这样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就都解决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爱     
2003年的夏天,我最好的朋友小米患乳腺癌住进了医院,小米的父母远在青海,她一个人飘泊到南方。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的小米拿不出钱交住院押金,她的父母也都退休了,根本帮不上忙。再说,小米也不想告诉他们,免得平添担心。我把自己的全部积蓄从银行提出来,还差两千。在决定去献血站之前,我给父亲打了电话。我已经从家里搬出来两年了,从不回去,自己挣钱自己花,随心挥霍,就连过年也是和一帮朋友醉酒狂欢。20分钟后,父亲出现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他因为肥胖和着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我的心有蹦极时往下跳的紧缩。我扶着父亲坐在长椅上,侧过脸去,不…  相似文献   

19.
父母的爱情     
温迎春 《长寿》2015,(2):61
特别喜欢看电视剧《父母爱情》,看完后在想:我的父母之间有没有爱情呢?父母亲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这个媒人不是别人——是我姥爷。话说姥爷去我父亲家的村子卖菜时,一眼看上了我父亲,于是托人为他待字闺中的女儿说媒,从此成就了一段姻缘。好姻缘坏姻缘暂且不论,我只记得小时候,母亲和父亲吵架后,会哭诉:都怪你姥爷,他把我这辈子害得好苦……父亲自小失去母爱,母亲总是说父亲可怜。母  相似文献   

20.
王胜良 《长寿》2007,(4):59-59
少小离家,在城市里终日为生活忙碌奔波,回故乡探望父母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而在乡下住惯了的父母,也很少来城里。前几天,母亲从乡下老家打来电话说父亲来了,并且已经在车上了。记忆中,父亲有五年多没来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又惊又喜,赶紧通报妻子,让她下班后抓紧时间准备晚饭,我则请假打车直奔车站,等候在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