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盆腔淋巴囊肿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经阴道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盆腔淋巴囊肿50例,盆腔局限性积液2例,诊断符合率96.1%;经超声介入治疗28例(介入治疗组)均痊愈,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组),复发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不良反应较手术治疗组轻(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准确率高,超声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对有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 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例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出现有症状性淋巴囊肿患者的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穿刺抽液组、无水乙醇硬化组和置管引流组,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 结果单纯穿刺抽液组患者11例,治愈率为36%(4/11),对于合并感染的较小淋巴囊肿(<5 cm),单纯抽液+抗生素冲洗有效,1例淋巴囊肿直径>10 cm者效果为无效;无水乙醇硬化组患者13例,治愈率为62%(8/13),2例淋巴囊肿直径>10 cm者效果为无效;置管引流组患者12例,治愈率为83%(10/12),淋巴囊肿直径>10 cm的病例均为治愈和好转。置管引流组治疗效果优于无水乙醇硬化组,无水乙醇硬化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穿刺抽液组,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P=0.012)。36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淋巴囊肿安全有效。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效果最佳,尤其是对较大囊肿;无水乙醇腔内硬化治疗治愈率较高;单纯抽液治疗疗效较差,而伴有感染的淋巴囊肿穿刺抽液并抗生素冲洗留置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淋巴囊肿27个,3个囊肿1例,2个囊肿3例,1个囊肿18例;左侧盆腔20个,右侧盆腔7个;位于髂外血管旁18个,髂内血管旁9个。MRI表现为边界清楚,圆形、椭圆形或带状,呈均匀长T1长T2液性信号,囊壁较薄而且均匀,囊肿最大径1.0~5.8 cm,平均最大径线2.6 cm &#215;2.2 cm,增强扫描囊壁呈轻度环状强化,囊液无强化。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MRI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卵巢癌30例(双侧18例,单侧12例)、内膜癌16例、宫颈癌14例术后出现的96个盆腔淋巴囊肿,囊肿大小≤5.0 cm、无任何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正常(A)组60例,囊肿大小>5.0 cm、有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感染(B)组36例, 两组均进行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结果:经7天~3月随访观察,盆腔淋巴囊肿治愈率A组达100%,B组达86.1%,有显著差异(P<0.05)。硬化剂治疗前A组无不良反应,B组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微创优势及满意疗效,将成为临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腹置管引流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对112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所形成的143个淋巴囊肿经皮穿刺置入8.5F Cook外引流管持续引流淋巴囊液。结果 143个淋巴囊肿均一步法一次成功穿刺并置入8.5F Cook外引流管,未出现与导管穿刺相关并发症。所有病灶均成功治疗,完全消失142例,治愈率达99.3%,仅1例于治疗3个月后复发,复发率不足1%。引流时间3~15 d,平均5 d。引流量270~3200 ml,平均812 ml。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盆腔淋巴囊肿行穿刺置管治疗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是盆腔淋巴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马丽丽 《临床医学》2012,32(1):109-110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3例淋巴囊肿患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我院2008至2010年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4.1岁,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2例.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13例盆腔淋巴囊肿,其中有4例为双侧, 9个囊肿,其中1例右侧1个,左侧2个, 9例为单侧发病,共计18个囊肿.其中体积在5 cm以上的囊肿10例,经穿刺抽液及细胞学检查证实,余3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积较小,直径1.2~3.7 cm不等,由超声提示为盆腔淋巴囊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图像表现,评价超声对盆腔淋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囊肿穿刺证实的11例盆腔淋巴囊肿病例进行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盆腔淋巴囊肿超声所见多是位于盆腔一侧或双侧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透声好,长条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1例14个囊肿中9个囊肿壁较厚,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5个囊肿壁薄光滑。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熟悉其超声表现并结合病史对其诊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CT、MRI影像诊断特征。方法对51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淋巴囊肿数量共68个,均经穿刺检验和临床随访证实。其中行CT检查的患者30例,行MRI检查的患者21例,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囊肿位置都在盆腹膜外髂血管旁;囊肿平均上下径5.1 cm、前后径3.5 cm、左右径2.4 cm;囊肿形态均为不规则卵圆形。CT增强囊壁轻度强化,囊壁显示清晰度较低;MRI增强囊壁、囊内分隔中等度强化,可见光滑、均匀的囊壁,囊内容物无强化。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采用CT、MRI检查,能够对其分布特点、典型密度、形态学特点、信号强化表现等清晰显示,可以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史联合分析,进而准确诊断盆腔淋巴囊肿。  相似文献   

9.
盆腔肿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盆腔肿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对淋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囊液穿刺证实的8例15个盆腔淋巴囊肿病例进行超声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为长条形或椭圆形囊性无回声,5个囊肿壁较薄而均匀,内壁光滑,囊液透声佳,内壁见短线样回声突起;10个囊壁厚度不均匀,内壁不光滑,内壁未见短线样突起。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的形态学特征,熟悉其超声表现并结合病史对其诊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形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琴 《护理学报》2005,12(12):38-39
淋巴囊肿的形成是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伴有发热、下肢疼痛、下肢水肿、行走不便、腹胀、排尿困难。做好相关护理,减少淋巴囊肿的形成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预防淋巴囊肿的形成,主要通过掌握引流的部位、方法、时间来进行,同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扭曲、粘连、阻塞、预防感染发生。(2)做好并发症如发热、下肢疼痛、排尿困难等护理。(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多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 由于腹膜后留有死腔, 原有的淋巴循环紊乱, 淋巴液回流障碍,从下肢回流的淋巴液滞留在盆腹膜后, 如引流不畅, 或局部间隙大, 淋巴液潴积在后腹膜间隙内和盆腔创面积液汇集而易形成假性囊肿称之为淋巴囊肿[1]。 腹膜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2%-20%【2】。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却增加患者不适和加重其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淋巴囊肿的各种治疗方法都不同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的淋巴囊肿主要以预防为主。护士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淋巴液的及时彻底引流;以及临床上金黄散的应用 ,对预防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和防治淋巴囊肿,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后伴发淋巴囊肿是否会影响辅助放疗盆腔淋巴引流区亚临床靶区(CTV)的勾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性盆腔淋巴清扫术后伴高危因素行辅助放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包括或不包括淋巴囊肿重新勾画淋巴引流区并分别命名为CTVcyst和...  相似文献   

13.
14.
罗传玲  徐薇  杨克文  潘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911-1911
盆腔腹膜囊肿又称盆腔假性囊肿或包裹性积液,继发于盆腔手术后或感染后而形成,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采用阴道超声介入穿刺抽吸及尿激酶与聚维酮碘液灌洗治疗盆腔腹膜囊肿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盆腔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进行临床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且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100%,高于对照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下腹疼痛7例,面色潮红2例,腹痛3例,但不良反应极轻,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疗效显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对临床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护理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对14例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病人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病人感染均得到控制,其中13例囊肿完全吸收,1例缩小至3cm持续存在,但无自觉症状。[结论]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经联合应用抗生素,淋巴囊肿局部穿刺引流,辅以中药外敷,病人可痊愈,同时加强专科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孕妇26岁。孕1产0。于孕24^-5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单胎,双顶径6.1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后发生淋巴囊肿及其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淋巴囊肿发生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淋巴囊肿,将患者分为有淋巴囊肿组以及无淋巴囊肿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期、手术方式、是否关闭后腹膜、切除淋巴结数目、术后24h引流量、引流时间、实验室检查、术后是否放化疗及是否合并基础病与淋巴囊肿发生的相关性。并将淋巴囊肿组患者进一步根据有无感染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发生时间、淋巴囊肿大小、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共48例发生淋巴囊肿,发生率为30.3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关闭后腹膜、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目、术后24h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化疗、年龄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开腹)、关闭后腹膜、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目(>20个)、年龄(>55岁)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8例具有淋巴囊肿并发症的患者中,10例并发囊肿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囊肿发生时间、淋巴囊肿的直径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淋巴囊肿的直径≥5cm为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开放后腹膜可以有效减少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的发生,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目>20个、年龄>55岁以上淋巴囊肿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淋巴囊肿直径≥5cm时,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9.
对超声诊断胎儿淋巴囊肿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4岁,已婚.因停经5个月余,胎动消失15 d入院,本病例特点:(1)患者为已婚育龄女性.(2)该患停经40 d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1个月自愈,孕3个月出现自觉胎动,渐活跃,于15 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胎动消失,无腹胀,腹痛及阴道流血.外院超声检查发现为“死胎”.查体:BP 100/60mm Hg、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腹膨隆,子宫增大,约孕5个月大小,未触及胎动,听诊胎心搏动(一).彩超所见:胎头上方,双顶径3.9 cm,头围16 cm,,腹围19 cm,股骨长2.7 cm,脊柱位于后方,回声连续,未见胎心搏动,胎儿头颈侧方可见7.6cm×4.6 cm的无回声,其内可见分隔回声.胸腔可见最大深度0.8cm的液性暗区,腹腔可见最大深度0.5 cm的液性暗区,腹壁厚1.3 cm.胎盘位于前壁,羊水最大深度5.1 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盆腔良性囊肿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及局部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确定本方法的适应证、安全性、病人的耐受情况、复发率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近2年在我院行穿刺治疗的84例盆腔良性囊肿的患者,其中卵巢内膜样囊肿39例、卵巢单房性囊肿11例、盆腔包裹性积液2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13例。并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囊肿完全消失20例,囊肿体积缩小>70%34例,有效率为89.29%,复发率为10.71%。穿刺不需麻醉,患者无明显的不适和不良反应。结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一种操作简单、直观、准确及安全,病人创伤小、痛苦少、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且可重复进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