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首次发作后的高热惊厥(SFS)患儿采用不同的预防治疗方案,观察其预防再次惊厥的效果。方法将2000年2008年收治的首次单纯性高热惊厥(SFS)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在患儿体温达37.4℃时即给予鲁米那52008年收治的首次单纯性高热惊厥(SFS)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在患儿体温达37.4℃时即给予鲁米那510 mg/kg肌内注射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0毫克/次;其他如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等与对照组相同。随访时间至6岁。结果预防组182例共计发热232次,复发惊厥9例,共计惊厥14次,其中5次发作前未肌内注射鲁米那。结论对照组200例共计发热221次,其中复发为36例,有77次发生惊厥。两组患儿复发以及并发惊厥的次数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明显增强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片口服预防高热惊厥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2005~2008年收治的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在患儿体温达37.4℃时即开始口服苯巴比妥片,剂量为每次1~2mg/kg,每天3次,至体温完全正常时停药。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等。结果:治疗组2例发生惊厥,发生率为7%。对照组10例发生惊厥,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苯巴比妥片口服预防高热惊厥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王维维 《中国医药指南》2023,(5):146-148+15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20年1~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分别在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不同护理干预以后高热症状、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1)观察组的高热症状消失时间和惊厥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 <0.05)。(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vs. 43.33%),P <0.05。(3)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 66.67%),P <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儿高热症状和惊厥症状的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对患儿机体产生的损害,提升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发生高热惊厥63例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为护理干预组。同时回顾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取常规护理的45例高热惊厥患儿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2.2%、护理干预组患儿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4.4%、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高热惊厥患儿治疗的效果,迅速的缓解惊厥症状,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安定及对乙酰氨基酚对高热惊厥再发患儿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22例入院治疗的高热惊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当再次出现发热时,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安定及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预防再发,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惊厥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及对乙酰氨基酚对高热惊厥再发患儿的预防作用良好,并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患儿进行有效积极的急救护理,总结有效的急救护理对策。结果高热惊厥发生因素中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因素(P<0.05),肺炎及肠炎其次;6个月~3岁是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经规范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均退热,退热率为100%,患儿退热平均时间为(51.65±20.18)min,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癫痫等并发症。结论熟悉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
何英 《新药与临床》1994,13(5):297-297
有2次以上高热惊厥史的患儿84例(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21±s8mo),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有发热先兆或体温≥37.5℃时,观察组每8h口腔滴入乃近2滴/kg,连用3次;对照组在体温≥38.5℃或出现热厥时按常规治疗。结果,预防组高热惊厥复发率为7%,对照组为45%,2组比较差别有极显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
有2次以上高热惊厥史的患儿84例(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21±s8mo),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有发热先兆或体温≥37.5℃时,观察组每8h口腔滴入安乃近2滴/kg,连用3次;对照组在体温≥38.5℃或出现热厥时按常规治疗。结果,预防组高热惊厥复发率为7%,对照组为45%,2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与血钠、血钙的关系。方法:将68例FC组治疗前和42例FC恢复期组分别与60例高热无惊厥的同期留观及住院组治疗前查血生化对比。结果:FC组血钠、血钙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降低,(P<0.01);FC恢复期组血钠、血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钠、血钙水平低与高热惊厥有相关性。对FC患儿有必要在治疗前常规作血生化检查、尽早发现和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预防和减少小儿惊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于医院行高热惊厥急救治疗的患儿45例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接受急救治疗和护理,观察和分析2组急救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病情得到明显控制16例(80.0%),病情加重早产儿3例(15.0%);观察组患儿病情得到明显控制24例(96.0%),患病情未见缓解早产儿1例(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情获得确诊后及早进行惊厥控制以及降温等急救治疗能够使患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5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的运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阶段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恢复正常体温水平的时间,可缩短患儿住院周期,有利于患儿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3.
林巧 《中国医药指南》2023,(16):150-152
目的 分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的作用,及对其并发症与效果的影响。方法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急诊科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62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2.58%),急诊时间、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其护理的综合价值更高,患儿在经过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急诊疗效更好,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心理负性情绪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选择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惊厥消失时间(4.86±1.32)min、退热时间(1.36±0.58)d、抢救总时间(31.84±5.19)min、住院时间(5.32±1.96)d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1/60),对照组23.33%(14/60),差异具有意义(P <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当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300例到我院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31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通过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 (1)两组患儿在抢救之前体温较高,且组间无明显的差异(P> 0.05),抢救后6 h和12 h,观察组患儿的体温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 <0.05)。(2)观察组(15例,占5.00%)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38例,占12.26%)低(P <0.05)。(3)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 <0.05)。(4)观察组(291例,占97.00%)患儿护理以后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274例,占88.39%)更高(P <0.05)。结论 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能有效的改善小儿的体温状况,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促进患儿的恢复并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案,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加强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分别为(20.9±1.5)min、(26.7±2.1)min,短于对照组的(26.8±1.8) min、(31.2±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细节护理,能够快速退热、止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高热惊厥(F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首次FC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出现复发进行分组(复发组21例,未复发组69例),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FC复发组初发年龄≤1岁、初发体温/〉38.5℃、有惊厥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90例患儿随访,其中有2例转为无热惊厥,复发率为2.2%,最后诊断为癫痫,90例FC患儿智力发育良好。结论对FC患儿初发年龄、初发体温、FC类型和惊厥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及时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治疗FC患儿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时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应急处理知晓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刻血氧饱和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过综合护理的吸氧依从性、脑电图依从性、头颅CT依从性、头颅MRI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通过综合护理后高热应急处理知晓率、突发抽搐应急处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 <0.05);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发作2 min的血氧饱和度、惊厥发作5 min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依从性和患儿家属的应急处...  相似文献   

19.
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240例首次FC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将复发FC的5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无复发的18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惊厥类型、脑电图、贫血、血钠浓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FC中复发率为24.17%;复发1~7次,平均(1.9±1.1)次;6例转为癫痫(10.34%);引起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男性、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复杂型惊厥、脑电图异常、贫血、血钠浓度低。结论FC复发率较高,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少数可转为癫痫,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不良影响,对具有上述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处理发热和惊厥的自我管理,发作频繁应按癫痢药物治疗原则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高热惊厥(FC)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220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复发的FC患儿60例为观察组,以未复发的FC患儿160例为对照组,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儿FC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FC复发率为27.3%;观察组在患儿性别、首次发作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惊厥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惊厥的类型、阳性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存在合并症、发作后脑电图异常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C复发率较高,少数可转为癫痫,积极防治FC复发相关因素,必要时预防用药以减少复发,对患儿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