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脾虚、脾虚痰湿证血浆及胃粘膜胃肠激素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虚与脾虚痰湿证等不同证候状态下血浆,胃粘膜胃泌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皮生长因子(EG),含量的变化及相互调节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及胃粘膜Gas,CGRP,EGF含量。结果 脾虚证,脾虚痰湿证是由虚证向虚实夹杂证转变的两个证候状态,体内胃肠激素Gas,CGRP和EGF的调节表现为不同模式。使如脾虚痰湿证患者血浆Gas水平比脾虚证明显升高,脾虚湿热证患者胃粘膜Gas水平比脾虚证明显升高,脾虚痰湿证患者胃粘膜CGRP水平比脾虚证,脾虚湿热证明显升高等。结论 脾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血浆,胃粘膜胃肠激素的改变,反映了中医证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气血湿炎虚辨证,简称五证辨证,涵盖了中医五行辨证及八纲辨证,辨主证,辨兼证,辨变证,医药相对、辨证施治。辨证并不难?只要不孤立的看问题,不死搬硬套,把辨证及病程看作一个流动的过程,事实上病程就是流动和发展的,在整个病程及辨证中、气血湿炎虚都处于病程中及辨证中的某一位置或某一点,各证之间互为转化,主兼证及变证互为转化,尤其是证中证,证套证,证证相扣,所谓辨证就是找出主证及兼证,预测下阶段病程发展的变证,预则立,医者才会胸有成竹,遇变不惊。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张磊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即辨证中之证与证外之证,注意其杂;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辨有症状之证与无症状之证,注意其隐;辨宏观之证与微观之证,注意其因;辨顺易之证与险恶之证,注意其逆;辨正治之证与误冶之证,注意其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6.
刘进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9):391-391
1证与证候的关系证与言正是繁简字。言正,俗与证字通用。故而辨析证与证候的关系,首先应明确“证”与“证候”的关系。中医学中最早使用“证”这个概念的是《内经》,所谓:“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即把证作为疾病的征象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中医证素特征和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四诊资料等信息,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临床特点,中医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中医证素特征上,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主要病位证素为肺,病性证素为痰。高龄老人组及老年组证素心与气虚的出现频率均高于中青年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证素心与气虚的出现频次增加(P <0.05)。预后与证素相关性研究发现,死亡组证素阴虚的出现频率高于存活组(P <0.05)。证型分布上,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主要有5类: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热陷心包证。结论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多见于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群,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可致重症肺炎发生率升高。证素辨证中,肺、痰为其主要证素表现,心及气虚证素与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正虚证素表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尤其阴虚证素预后不良最为显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证型以痰浊阻肺证最多见,临床多见2~3种证型重叠出现。  相似文献   

9.
张磊主任医师学验俱丰,临证重视辨证论治,几十年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临证思维模式:辨证中之证与证外之证,注意其杂;辨静态之证与动态之证,注意其变。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11.
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能解肌透表,内能清脏腑之热,运用范围很广泛。张仲景对石膏的运用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在15个方证中使用石膏,且独具特色。即越婢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越婢加术汤证、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桂枝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大青龙汤证、风引汤证、厚朴麻黄汤证、木防己汤证、竹皮大丸证。本文从仲景运用石膏的用量和用法两个方面对仲景运用石膏的经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千余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证候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提出病毒性心肌炎可见8个证候类型,分别是热毒侵心证、痰阻心络证、心血瘀阻证、大气下陷证、气血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归纳出每一证型的辨证要点,并确立相应治法及其方药,旨在提高中医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个体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从而形成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贝叶斯网络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对信息进行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算法,将其运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探讨证候-证素-证名问关系,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例小儿发热辨证论治疗效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例发热患儿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可将其证型归纳为表热证、里热证、半表半里证、虚热证、湿热证及暑热证6种,采用合乎理法的方药证治后,平均停1.7天。据此,认为治疗小儿热病,须融贯伤寒、温病之理法,在把握主证、分清证型的基础上,兼顾清咽解毒、因时制宜、顾护胃气诸要点,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医湿证、非湿证各组与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海南省中医院按照课题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NAFLD患者11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中医湿证组90例(包括:湿浊证组41例、湿热证组33例、痰瘀证组16例)、非湿证组20例(气滞证组),另外收集正常对照组30例。对各组进行肝纤维化脂肪肝一体化诊断检查仪(FibroScan-CAP,502B)检查并抽血检测血脂、肝功能等,比较中医湿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非湿证(气滞证)不同组与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课题组收集到符合要求的NAFLD患者110例,其中,非湿证组(气滞证组)20例(18.2%),湿证组90例(81.8%),湿证患者比例远远大于非湿证患者,提示NAFLD的发生发展与中医湿证关系密切;②中度脂肪肝中,非湿证组(气滞证组)75%占比最大,与湿证三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重度脂肪肝中,非湿证组(气滞证组)与湿证三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痰瘀证组68.7%占比最大,与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各组脂肪肝程度排序,从轻到重依次为:非湿证(气滞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③对照组、非湿证组、湿证三组之间CAP值、LMS值比较显示递增趋势,依次为:对照组-非湿证组-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④对照组、非湿证组、湿证三组之间TC、TG、AST、ALT和GGT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依次为对照组-非湿证组-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医湿证密切相关,且湿证与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呈正相关,为中医“聚湿成痰、痰瘀互结”理论提供了数据支持,为NAFLD的早诊断、早干预及制定更合理化的管理及诊治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有关疑难杂症的几个问题赵恩俭天津南开医院3000711疑难杂证疑难杂证是个通俗名称,或称疑难大证,无名大证等等。所谓无名之证多是内证,俗说:。病怕无名,疮怕有名”,无名之证有的是证候不清,有的则是限于条件弄不清楚,无名而又是大证当然问题就严重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 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 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 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 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 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 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 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8.
王鸿谟 《北京中医》2005,24(6):343-345
脉证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原则。针对历代文献乃至现行规划教材中脉证合参与脉证顺逆相互混淆以及论述过于简略等问题,本文将脉证合参与脉证顺逆做了明确区分,并提出脉证合参应包括脉证相应、脉证相反、脉证独显、脉证互测四个方面。还结合长期临床经验,系统介绍了脉证相反中,脉证取舍的实际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宓余强  陆小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9-150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黄贤樟认为,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乙肝患者中68%属于以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娃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