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uassinoids是类苦木植物,本文研究了它的抗疟作用。实验中采用的Quassinoids类化合物有Glaucarubinone,SoularubinoneSimalikalactone D.Chaparrinone和Simar-olide。前4种化合物以3mg/ml的浓度溶于95%的乙醇中,而后一种化合物则以1mg/ml的浓度溶解。将1ml的乙醇与9ml的不含重碳酸盐的培养液混合配成的药液,经过滤灭菌后备用。对照组以同样浓度的乙醇与培养液混合制备。所使用的疟原虫是从FVO株培育出的FCR-1/越南品系,它在体内、体外对氯喹均有抗性,使用经体外培养5个月后进行冰冻保存的原虫。另一品系是在体外对氯喹有抗性的FCR-3/冈比亚疟原虫。所用的培养液为RPMI 1640,内含25mM的Hepes缓冲液及10%的A型人血清和感染了原虫的红细胞。培养液置于平皿中或置于24孔的直径16mm的井盘中。采用平皿法时,以50%的红细胞混悬液与感染率约1%的红细胞混和,然后用培养液稀释到10%的浓度。每只平皿中倒入1ml的混合液,然后加入含药物的培养液或只加入0.5ml的培  相似文献   

2.
作者等报导了旋光纯的二磷酸氯喹左、右旋对映体及消旋体对动物体内伯氏疟原虫的作用。实验用雄性18~20克 spf CF_1/winke-lmann 小鼠共669只,其中315鼠作疗效观察,354鼠作毒性研究。治疗组每鼠分别于腹腔内接种寄生有伯氏疟原虫 K_(173)株及 K_(173)株中的抗药株;VMR_C(抗 cycloguanylembon-ate+氯喹)、VMR_G(抗氯喹)、VMR_L(抗 cgcl-oguanylembonate+奎宁+氯喹+sulfameth-oxydiazine)疟原虫的红细胞约3×10~6个。感染后2小时,按1.25;2.5;10;25;50;100;250  相似文献   

3.
氯喹 (CQ)在 30年代合成后即作为安全、有效而价廉的一线抗疟药物被迅速广泛使用 ,直至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在亚洲和南美证实了有抗性产生 ,非洲在 70年代末亦报道了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对氯喹的抗性 (CQR)。然而 ,氯喹作为抗疟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了数十年 ,但仍有许多未阐明之处 ,而这一现状又为 CQR产生机制的阐明带来困难。本综述对氯喹的抗疟机制及 CQR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1 氯喹的抗疟作用方式1.1 疟原虫对氯喹的浓集 氯喹是一种弱碱 ,去质子态时能通过膜自由扩散 ,一旦穿过酸性食物泡膜就被双质子化而不能再通过膜…  相似文献   

4.
氯喹的抗疟作用方式及其抗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叔丁基羟基类化合物体外抗疟活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叔丁基羟基类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奎宁为阳性对照,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2(6)-叔丁基-羟基甲酚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活性,采用最小自乘法和几何均数法计算各测试化合物的IC50、IC90和完全抑制裂殖形成平均浓度。结果叔丁基羟基甲酚对体外生长的恶性疟原虫具有抑制作用,IC50和IC90分别是58.585μmol/L和170.411μmol/L,较阳性对照奎宁的IC50、IC90分别高出221.4和148.8倍,所设测试浓度系列内无BHT完全抑制裂殖形成的浓度。结论叔丁基羟基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但有效浓度明显高于奎宁。  相似文献   

6.
属9-菲甲醇类的卤泛曲林对具多重抗性的恶性疟原虫有高效。但其主要人体代谢产物-N-去丁基卤泛曲林的抗疟活性未见报道。故作者对卤泛曲林及其衍生物在体外抗不同地域疟原虫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中使用了5株已适应培养的疟原虫和10株自输入性疟疾病人新分离的疟原虫,其中  相似文献   

7.
从肯尼亚的学生中分离出M_(24)、M_(25)、K_(36)、K_(34)、K_(39)和K_(91)等6株恶性疟原虫,经Trager等的改良法在体外长期的连续培养观察,测出前3株对乙胺嘧啶敏感,后3株对乙胺嘧啶有抗性。在正常的(内含7.29×10~(-6)M PABA和2.27×10~(-6)M叶酸)和改良的(不含PABA,叶酸量相当于平均生理血浆的叶酸浓度2.27×10~(-8)M)RPMI-1640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这6株原虫。当原虫生长率每48小时达3倍以上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乙胺嘧啶、环氯胍、M&B_(35769)的抗疟活性。药液用不含PABA和叶酸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82年7~8月间,在桑给巴尔岛西岸的桑给巴尔镇,对960名1~13岁的儿童进行血检,选纯属恶性疟感染且原虫数≥1000/μl血,近来未曾服用4-氨基喹啉类药物,用Dill-Glazko试验证明尿中氯喹阴性者,作为测试对象。体内试验按WHO的28天方法进行。受试儿童分2组:C10组(22人)用单剂磷酸氯喹(10mg/kg),C25组(32人)用氯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红细胞浓度、起始原虫感染率以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体外测定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原虫减少50%(或95%)所需氯喹的浓度(SC_(50)或SC_(95)),与所观察的红细胞浓度(1.25~10%)呈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4和0.92),与起始原虫感染率(0.5~4%)也呈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5和0.99)。培养时间以48小时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不仅在调节骨和矿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现代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讨论了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维生素D在不同类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开发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曲发沙星 较其同类药对多种微生物的效力更强,近期  相似文献   

12.
由于辛可那树皮和青蒿素对抗性恶性疟有治疗作用,所以植物是抗疟药的重要来源。本文简要介绍非洲苦木属植物的抗疟作用。作者采用改良的~3H标记的次黄嘌呤摄入技术,测试鸦胆子的提取物quassinoid,bruceantin(I),bruceantinol和bruceine A对恶性疟利物浦株的作用,结果发现它具有高度抗疟活性,IC_(50)(50%抑制浓度)为0.015μg/ml,试用0.6mg鸦胆子素(bruceantin)纯品作用于尼日利亚的Wellcome/利物浦株、赞比亚的RFCR3株和PK1/G6株,结果对这3株恶性疟的IC_(50)无明显差异,其平均值为1.46±0.48×10~(-8)mol/l(0.0076±0.0025  相似文献   

13.
14.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及其抗性程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株,观察其对氯喹和喹哌的抗性变化。方法 按Trager等常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方法和Reckmann等分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和药效测试。结果 所解冻培养的3虫株,在培养初期疟原虫生长细弱,且能产生配子体,并以低配子体率维持一定时间,随着配子体消失,疟原虫无性体健壮,繁殖良好;对药敏测定,3株疟原虫对氯喹皆具高程度抗性(分别为32、64和32pmol/#);对喹哌也具抗性(分别为64、64和32pmol/#),但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对氯喹抗性程度逐渐下降,最后皆转变为敏感(分别为第170、110和第80d)。而对喹哌抗性则无变化。结论 3株抗氧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不稳定,可能与原抗性程度不高和易逆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等优点,但要有预制的涂氯喳板及培养基才能用于现场调查。世界卫生组织自1979年起试制这种板和冰冻干燥培养基,但后者至今尚无供应。 为了尽快摸清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情况,我们于1979年底仿制涂氯喹板获得初步成功后,1980年又着手研制冻干培养基,几经改进,制成的冻干培养基在4℃保存下有效期已达1年以上,可在加液后立即使用,不需过滤灭菌等手续,所制涂氯喹板的药效曲线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完全一致。且增加了一个对照井及一个药物剂量,有利于预先观察疟原虫生长情况及测定较高抗性的病例。1981年7~10月间经粤、桂、滇、黔、皖等省区试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三种适合于现场测定尿中氯喹(Cq)及其主要代谢物去乙基氯喹(DECq)浓度的方法。其中两种Haskins试验的改良法均基于Cq政DECq与甲基橙间发生离子配对而显色的原理。Haskins试验改良法I(MMI)有较高的灵敏度;Haskins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株,观察其对氯喹和喹哌的抗性变化. 方法按Trager等常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方法和Reckmann等分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和药效测试.结果所解冻培养的3虫株,在培养初期疟原虫生长细弱,且能产生配子体,并以低配子体率维持一定时间,随着配子体消失,疟原虫无性体健壮,繁殖良好;对药敏测定,3株疟原虫对氯喹皆具高程度抗性(分别为32、64和32 pmol/#);对喹哌也具抗性(分别为64、64和32 pmol/#),但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对氯喹抗性程度逐渐下降,最后皆转变为敏感(分别为第1 70、110和第80 d).而对喹哌抗性则无变化.结论3株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不稳定,可能与原抗性程度不高和易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阿苯达唑(Alb)及其代谢物阿苯达唑亚砜(AlbSO)和阿苯达唑砜(AlbSP)。检测血浆中的Alb和AlbSO的限度为5ng·ml~(-1),AlbSP的为10ng·ml~(-1)。应用本法检测Alb、AlbSO和AlbSP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虽然已出现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但至今氯喹仍是最常用的抗疟药。该药不但吸收快而且较完全,且主要随尿缓慢排泄。本文旨在研究用简便的方法来控制疟区人群的氯喹治疗剂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简化标本的采集和运输,并适用于现场的方法。故作者采用离子交换纸作吸附测试标本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鉴于非洲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已逐渐扩展,而奎宁在这一地区对恶性疟原虫仍然有效,因此有必要考虑将奎宁重新用于疟疾防治。但过去对奎宁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仅基于对个别病例的观察,故难以提出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