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125I粒子治疗后头颈部腺源性癌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2002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头颈部腺源性癌患者43例,因全身或局部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部位包括腮腺、颅底颞下窝、舌、上颌、咽旁、口底、颌下、唇。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远处转移率为53.5%(23/43);转移发生时间为5~96个月,平均时间(27.0±23.7)个月,中位时间21个月;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16/23,69.6%);远处转移常见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14/23,60.9%)和非特异性腺癌(7/23,30.4%)。最终死亡26例,其中18例因转移而死亡,占所有死亡患者的69.2%(18/26)。27例获得了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2例消退大于5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消退小于50%,2例无效,有效率(CR+ PR)为90.7%。3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0.1%和82.6%,5年分别为53.4%和56.0%。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无法切除的头颈部腺源性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肺为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细胞癌脊柱转移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6年6月本科介入病房收治的16例肝细胞癌患者共23处椎体转移病变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标准疼痛数字评分(NR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残损分级,评价疗效.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局部肿瘤控制率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靶区共23个,处方剂量12 000 cGy,靶区体积(GTV)为(22.9 ±21.4) cc,植入粒子数为24(5,50)粒,粒子活度0.8 mCi(1 Ci =3.7 × 1010Bq),术前靶区D90 (12 399.7 ±837.4) cGy,术后验证靶区D90 (10 506.2±427.1) cGy,KPS、NRS评分在术后3个月均有改善(P<0.01),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60% (3/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局部控制率93.75%,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56.2%、12.5%.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细胞癌椎体转移,能显著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改善脊柱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预防涎腺恶性肿瘤复发的初步疗效。方法 24例涎腺恶性肿瘤经手术完整切除,术后利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预防复发,其中14例为腮腺,7例为下颌下腺,2例为舌下腺,1例为磨牙后区小涎腺。结果随访5~72个月,22例患者局部未复发,未发生远处转移;2例患者局部无复发,但出现区域转移和肺部转移。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内植入能有效控制涎腺恶性肿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但对于高度恶性涎腺肿瘤,仍有发生局域及远处转移的可能,需要结合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治疗头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40例,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26例,低分化腺癌14例;按解剖部位分为:下咽癌17例,上颌窦癌15例,口腔癌4例;颈转移癌4例.所有患者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治疗,予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10 Gy,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80 mg/m2 2个周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急慢性放射性损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肿瘤完全缓解13例(65%),部分缓解5例(25%),无效2例(10%),有效率为90%.术后随访42个月,失访1例,1 a生存率80.0%,2 a生存率48.75%,3 a生存率13.0%,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主要并发症为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和局部出血.结论 I125粒子植入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对于有手术禁忌或无法切除的头颈癌近期疗效好,患者生存率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均经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2~15个月随访,1年生存率50.00%,临床受益率72.2%,整体受益率为75.00%,总有效率为75.00%,局部控制率为75.00%,并发症发生率25.00%。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具有较为明显效果,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价外放疗联合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性损伤的有关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常规分割外放疗,然后再行125I粒子植入增量放疗。外放疗总照射剂量(total dose,DT)为50 Gy(鳞癌)或70 Gy(低分化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为60 Gy (TNM分期为Ⅰ~Ⅱ) 或80 Gy (TNM分期为Ⅲ~Ⅳ)。125I粒子活度为25.9~29.6 MBq/个。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急性放射性损伤、晚期放射性损伤、局部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2~28个月),有1例出现软组织坏死,1例出现吞咽困难和局部大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副作用。所有病灶均在6个月内完全消退,1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远处转移,余未见复发和转移。10例患者中有7例存活。结论:外放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能根治手术头颈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复发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9例既往接受过颈部外照射或颈清扫术联合外照射后再次局部或区域复发患者,局部麻醉,利用超声引导插植18 G粒子针,针间距1 cm,范围包括肿瘤靶区+外周0.5 cm;后退式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 cm;中位植入粒子数27颗(范围3~61颗),粒子活度0.35~0.80 mCi(1.30×107~2.96×107Bq)。术后即刻或24 h内行CT扫描,层厚5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结果:随访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剂量验证D90(90%靶区内体积接受的照射剂量)为90~160 Gy,中位剂量为130 Gy。1年局部控制率为53.1%,2年为34.8%,3年为17.4%,全组病例中位控制时间8个月(95%CI 2.8~21.1)。1年生存率54.1%,2年生存率27.5%,3年生存率27.5%,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95%CI 7.6~18.3)。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是较好的挽救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术中125I粒子植入组30例和常规手术组33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紫杉醇/卡铂(TP)化疗方案。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125I粒子植入组与常规组的远处转移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16.67%、93.33%、83.33%和21.21%、75.76%、63.64%(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分别为3.33%和24.24%(P<0.05)。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用于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对肿瘤局部复发率的控制,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6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52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4例),收集并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指标,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PDR组和NPDR组患者病程和HbA1C均长于与高于DM组(P<0.05~P<0.01),而PDR组患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亦长于与高于NPDR组(P<0.05和P<0.01);PDR组和NPDR组25-OH-VD水平均显著低于DM组(P<0.01),而PDR组患者25-OH-VD水平亦明显低于NPDR组(P<0.01);PDR组患者SBP高于DM组(P<0.05),但与NP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病程、SBP和HbA1C与D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25-OH-VD水平与DR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程和HbA1C均是DR的危险因素(P<0.01和P<0.05),而25-OH-VD是DR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低血清25-OH-VD水平与DR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中颈围(NC)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性。方法:将糖尿病病人165例分为男女两个群体研究,分别测量体质量指数(BMI)、NC、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及血生化指标,比较不同性别各参数有无差异。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NC与各参数相关性以及NC、WC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NC是否为T2DM危险因素。结果:在男性组,仅年龄与NC无相关关系(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与NC呈负相关关系(P<0.01),其余指标均与NC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在女性组,年龄和臀围2个指标与NC无相关关系(P>0.05),HDL与NC呈负相关关系(P<0.01),其余指标均与NC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尤其NC与BMI、WC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校正年龄及性别后,NC、WC、TG均是T2DM危险因素,HDL则是保护因素。结论:NC与IR呈正相关,是T2DM的危险因素,且相较于BMI、WC等其他人体测量参数有更多的优势,可作为评估T2DM更好的指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黄爱  沈薇 《重庆医学》2018,(8):1064-1067
目的 探讨胰腺癌(PC)患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近10年936例P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未合并肿瘤、消化系统及激素代谢异常类疾病患者83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DM)发病率及病程、降糖药物类别、BM I,以及胰腺炎病史、PC家族史、DM 家族史的区别及相关性.结果PC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男性比例更高;PC组中合并DM 251例(26.8%),明显高于对照组DM 的发病率13.0%(P<0.01);PC组中新发DM高达14.1%(132/936),明显高于对照组3.4%(P<0.01).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DM家族史、超重和肥胖是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发DM患者PC发生风险升高4.9倍,二甲双胍可降低 PC发生风险.二甲双胍组确诊DM至PC发生时间最长(18.86 ± 3.46)个月,未用药组时间最短(6.44 ± 1.07)个月.结论 伴DM家族史、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超重及肥胖的新发DM患者应警惕PC发生,二甲双胍可能具有延缓新发DM患者PC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45例,单纯糖尿病组25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Hcy、FI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PP结论:血清Hay、FIB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探讨内脂素在肝糖代谢的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 组)、肥胖组(DIO 组)、糖尿病组(DM 组)、胰岛素治疗组(INS 组)、二甲双胍治疗组(MET 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 )、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RT‐PCR 测定大鼠肝组织 visfatin 、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 的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visfatin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蛋白表达量。结果 DM 组 FBG 较 NC 组、DIO 组均显著升高(P<0.01);INS 组、MET 组 FBG 较 DM 组显著下降(P<0.01)。 DIO 组、DM 组 HOMA‐IR 均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1);DM 组 HOMA‐IR 较 DIO 组显著升高(P <0.01)。DIO 组、DM 组 ISI 均较 NC 显著降低(P<0.01),DM 组 ISI 较 DIO 组显著降低(P<0.01)。 DIO 组 TG 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1);INS 组、MET 组 TG 较 DM 组显著降低(P<0.05),DM 组、INS 组、MET 组 TG 、TC 均较 NC 组升高(P<0.05)。 DM 组、MET 组、INS 组 FFA 均较 NC 组明显升高(P<0.05);DM 组 FFA 较 DIO 组明显升高(P<0.05)。 DM 组 visfatin mRNA 表达较NC 组、DIO 组显著升高(P<0.05);INS 组、MET 组 visfatin mRNA 较 DM 组显著降低(P <0.01)。 DM 组、MET 、INS 组 G‐6‐Pase mRNA 较 DIO 组显著升高(P<0.05),MET 组 G‐6‐Pase mRNA 较 DM 组显著降低(P <0.05)。 DM 组、INS 组、MET 组visfatin 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升高(P<0.05);DM 组、MET 组、INS 组 AMPKα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P<0.05),DM 组AMPKα蛋白表达较 DIO 组显著降低(P <0.05);DIO 组、DM 组、INS 组、MET 组 p‐AMPKα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肝组织 visfatin 表达可能与肝糖脂代谢有关联,visfatin 可能未参与到二甲双胍激活 AMPK 降低血糖的机制中。  相似文献   

16.
许益芬  陈胜东  王达飞  龚伟达 《重庆医学》2017,(36):5059-5061,5064
目的 研究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15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采集其临床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50个月,1年生存率49.8%,2年生存率31.0%,3年生存率19.3%.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N分期、初诊是否化疗、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及化疗期数、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肺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131 I治疗的DTC伴肺转移患者.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累积剂量、病理学类型、显像时机、摄131 I形态、治疗前Tg水平、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观察131 I治疗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率为63.3%(31/49),无效率为36.7%(18/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4.194,P<0.001),治疗前Tg水平(t=3.632,P<0.05),胸片和(或)CT显示(χ2=7.385,P<0.05),伴其他远处转移(χ2=8.586,P<0.05)及显像时机(χ2=8.077,P<0.05)5个因素与131 I疗效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伴其他远处转移及治疗前Tg水平是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131 I治疗对患者造血功能、肝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唾液腺功能受损.结论 131 I是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其中年龄小、治疗前Tg水平低以及仅肺转移的患者131 I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王静  陈时芳  徐淑静 《重庆医学》2016,(10):1345-13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老年2 型糖尿病(T2DM)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方法:528 例T2DM 患者(T2DM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彩超检查结果,并与同期参加体检的312名中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作比较。结果:T2DM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总患病率为 57.58%,高于对照组的45.83%(P<0.01),且以多发结节为主。男性和女性70~岁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均高于50~岁组(P<0.05),但不同病程的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2DM 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3.30%,高于男性患者的50.22%(P<0.01)。糖化血红蛋白<7%和≥7%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独立相关。结论:中老年T2DM 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可能对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影响,应加以重视,予以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