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58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各型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为面部共93例及躯干81例,病理组织学表现多为角化过度型及棘细胞型;激惹型常伴瘙痒,易结痂,常见皮损突然增大。结论各种组织学亚型与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联系,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提高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扁平疣、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CT图像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疑诊扁平疣的患者22例,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各20例,进行皮肤CT扫描检查。结果3种疾病皮肤CT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皮肤CT对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3种疾病具有辅助诊断和提供鉴别诊断线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9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9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棘细胞型、角化过度型和色素型占80.0%,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1%,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45.6%,临床诊断误诊率34.4%,误诊为色素痣、寻常疣或扁平疣占误诊病例的67.7%。结论年龄和日光照射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常易误诊为色素痣、寻常疣或扁平疣,误诊原因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2例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临床诊断色素痣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为色素痣33例,其中皮内痣25例,混合痣6例,交界痣2例,脂溢性角化病5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 色素痣样病变病理诊断多数为色素痣,少数为脂溢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需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莱泽-特雷拉(Leser-Trélat)征是伴有恶性肿瘤的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损害数目迅速增多,受累范围大,出现瘙痒性脂溢性角化病损害,合并恶性肿瘤大多为腺癌。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突发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合并异型管状腺瘤(腺上皮异型增生)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及早通过皮损表现发现内脏肿瘤性疾病,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Livin在不同病理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脂溢性角化病病例120例(6个类型,每种病理类型各20例),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所有病例的Livin表达情况进行染色检测。结果:Livin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包皮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Livin的表达强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组织普遍表达Livin,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凋亡抑制相关,其发生可能与Livin表达上调有关;Livin在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无关,提示不同病理分型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路径。  相似文献   

7.
冯智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6):85-85
脂溢性角化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男性多见,影响美容。高频电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精确、术中不出血、术后创面修复快和并发症少的皮肤美容外科技术。我院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以来对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70例采用高频电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皮肤镜下构型特点。方法:使用皮肤镜对临床表现典型的73例脂溢性角化皮损的镜下构型的表现回顾分析。结果:皮肤镜下可见脂溢性角化具有指纹状结构、假皮丘网状结构、脑回状结构、发卡样血管、粟丘疹样囊肿、虫蚀状边缘、粉刺样开口等。结论:皮肤镜可作为脂溢性角化病无创性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华伟  米新陵  蔡华  胡玮  李凡 《中国医药》2010,5(6):559-560
目的 观察CHR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倍频Q开关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HR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72例,118处面部皮损.结果 72例患者,共计118个面部皮损,治疗4周后随访,104个皮损痊愈,治愈率88.1%,14个皮损显效,有效率100%,经1至2次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CHR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迅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40例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AK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1)60~80岁为AK高发年龄,占67.5%,6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占17.5%;(2)发病时皮损多发生于面、颈等暴露部位,病理类型以鲍温样型、萎缩型及肥厚型为主;(3)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50%,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症等其他皮肤病。结论 AK好发于老年人,面颈部多发,病理类型以鲍温样型、萎缩型及肥厚型常见,临床上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