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对急救教育的态度以及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开展高中急救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对高中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急救知识来源较窄,主要来源电视、网络、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紧急救助电话知晓率为57%,中暑、溺水、外伤处理方式知晓率仅为30%,其他急救知识知晓率为30.5 ~ 49%。25%的高中学生曾遭遇急救情况,有10%的学生曾接受过急救训练。95%的高中学生希望学习急救知识的技能。结论急救知识的推广已成迫切需要。应积极开展青少年急救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急救技能知晓情况及施救意向。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地区某综合大学7个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生475名进行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外伤处理)知晓率及施救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外伤处理等急救技能的总体知晓率依次为14.9%、9.5%及11.6%,除心肺复苏术中"判断意识状态"知晓率在2组大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研究对象获得急救技能知识的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互联网、学校课程及书籍;74.5%的研究对象有施救意向。结论大学生的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偏低且不全面,学生获得急救技能的主要途径为媒体,但学生有较高的施救意向,学校应加强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全面、系统的急救技能培训,从而满足高校大学生获得急救技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高校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1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2学时的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63人,占26.69%)、电视(56人,占23.73%)、学校(54人,占22.88%)。119名(71.68%)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66名学生认为影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开展相关活动",占39.76%。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普遍较差。经过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后,学生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出的541名大学生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进行调查。结果仅12.19%的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在调查的23个现场急救知识中,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50%以下;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能力较差。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增强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州市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提高急救意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匿名自填问卷对广州市4所高校的1 0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9±1.8)分,大学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生活常见伤处理等知晓率均超过60%,而对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止血带使用等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7%和24.5%;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亲友是否患病和3年内是否参加急救培训等不同特征的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急救能力自评结果无相关性(P0.05);急救态度平均得分为(23.44±3.2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急救行为、急救能力自评得分、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觉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急救行为平均得分为(22.19±3.46)分,急救态度得分、亲友从事医药行业、最近3年是否参加急救培训是其影响因素;大学生中未参加急救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课程开展少(48.2%)。结论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态度和行为积极,但急救知识掌握不理想,高校应探索多种普及方式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救意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救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两所医学类院校在读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及决策树模型分析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738名大学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12.87±3.02)分,及格率为71.1%。大学生对黄金四分钟、搬运交通伤员的方法、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9.39%、85.47%、85.10%。但对判断心脏骤停的方法和心肺复苏的流程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5.33%和32.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52,95%CI=1.368~2.224)、年龄(相对于≥23岁,17~岁OR=2.692,95%CI=1.809~4.004;20~岁OR=1.835,95%CI=1.316~2.558)、学校(OR=1.576,95%CI=1.136~2.187)、专业(相对于非医学专业,护理专业OR=4.057,95%CI=2.362~6.969、临床医学专业OR=...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景宁畲族民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现状、态度与需求调查分析。畲族民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总体知晓率为57.1%,灾害事故避险知识知晓率最高(80.1%),CPR急救知识知晓率最低(32.8%)。畲族民众对急救知识普及整体态度积极,但在不同年龄段、学历和收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急救知识获取来源中,电视广播最高,参与培训的最少。在需求意向上,畲族民众最感兴趣的是运动损伤急救、CPR急救、火灾逃生急救。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民众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对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5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为93.1%,在5项急救技能自评中学生选择“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别是4.9%、4.9%、4.9%、5.9%和5.9%,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网络;培训现状:93.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需求:90.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识技能,71.6%的学生希望接受多媒体讲授与模拟实践的综合培训方式,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57.8%)愿意医院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促进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佛山市南海区某高中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为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2—4月抽取佛山市南海区某高中学生80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8份。自编《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运动损伤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44.35±12.24)%。曾参加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平均知晓率为(45.98±11.01)%,未参加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培训的平均知晓率为(43.87±12.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运动损伤发生率99.61%,居前5位的依次是擦伤(93.75%)、肌肉拉伤(55.08%),挫伤(45.31%)、韧带拉伤(35.16%)、撕裂伤(16.80%)。结论高中生对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开展运动损伤的急救培训、探索适合高中生的急救培训模式很有必要,能有效促进高中生运动损伤急救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在高校中针对性地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2010~2012年,每年在对青岛市3所高校4个校区进行AIDS防治知识巡回宣传活动中,从每个校区抽取500名共2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2012年大学生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94%、89.49%、92.56%(P<0.01);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网络、宣传资料分别占76.35%、69.52%;相关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11%、84.48%、88.18%(P<0.01)。结论青岛市部分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自身如何预防AIDS认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为规范、系统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长春市某高校1 2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为47.5%,不同性别、年级、有无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5,7.894,168.032,P〈0.05)。不同性别和是否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69和41.214,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网络电视和书籍报刊,分别占85.3%和83.1%。96.0%的大学生愿意学习相关急救知识,希望的学习形式为开设急救知识课程、专家讲座和阅读急救手册,分别占83.3%,73.6%和71.2%。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低,应加强对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以减轻伤害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出的541名大学生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进行调查。结果仅12.19%的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在调查的23个现场急救知识中,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50%以下;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痛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能力较差。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增强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信行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饮水方面的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抽取715名学生,对大学生饮水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于每天饮水量为1 500~1 700 mL知晓率为19.0%;对于饮水方式为少量多次的知晓率为95.0%,对临睡前是适宜饮水时间的知晓率为30.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x2值分别为22.16,12.49,P值均<0.05);对饮水不足与中风、高血压、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14.3%,2.2%,二年级学生对于饮水不足与中风之间关系知晓率高于一年级学生(x2=11.10,P<0.05).大学生理想获得饮水知识的途径比例最高为网络(60.0%),其次为校园宣传/课堂教学(48.3%).99.6%的大学生认为饮水对健康重要,98.3%愿意改变饮水习惯,93.0%愿意关注饮水宣教,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5.46,6.49,8.01,P值均<0.05).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晨起空腹、临睡前饮水比例分别为48.4%和40.7%,45.5%想起来就喝水.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识不足,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饮水知识存在差异.大学生饮水态度较好,但饮水行为存在一定问题,相关部门需根据调查对象不同特征开展相应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高一新生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长沙市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 方法 2013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长沙市7 687名高一新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掌握高一新生对急救科普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现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 结果 高一新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书本(62.16%)、电视(60.22%)、网络(55.54%)和学校(54.04%)。本研究对5项急救常识进行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最高(97.46%),其他急救常识均低于50%。对5项急救措施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的知晓率最高(88.07%),其次为足踝部外伤,知晓率为73.92%,对其他3项急救措施知晓程度低于30%。高一新生对严重创伤的现场急救原则和脊柱骨折伤员的搬运原则的知晓程度较开放性骨折处理原则的知晓度高,前两者知晓率在60%以上,后者知晓率仅达到30%。对于 “急救现场第一反应”和“烫伤的急救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38.09%和13.79%,曾经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新生知晓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新生,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13年长沙市高一新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率低,因此增加高一新生对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处理原则的培训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获取的主要来源和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知晓水平,为普及和提高学生急救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的对策进行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1 907名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3.47%,其中男生54.75%,女生52.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P>0.05);2009级学生(已学健康教育课)知晓率为56.28%,高于2010级学生(未学健康教育课)(5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P<0.05).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广播电视占62.17%,医学科普书刊占35.63%,报纸占42.33%,电脑网络占45.87%,听别人讲述占65.80%.结论 高职高专学生急救知识贫乏、急救技能低下,获取知识渠道和途径狭窄.应采取多种途径普及和提高大学生急救水平,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抽取两个人口较稳定的社区为研究现场,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教干预,对社区居民干预前后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行急救知识技能的干预后,居民核心急救知识知晓率由30.53%上升到60.15%,急救行为形成率由10.39%增长为41.31%,健教干预前后居民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间隔与最终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居民现场急救技能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最高,为91.1%;知晓率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