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本病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1 发生率ABO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主要病因 ,占 96 %,也是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原因 ,占2 8 6 %〔1〕。刘海棠等报道ABO血型不合发生率为4 5 4 %,占母儿血型不合的 87 98%,HDN发生率为2 7 8%,占受累儿的 75 9%〔2〕;国外母儿ABO血型不合约为总出生数的 15 %,临床表现为HDN者为3 0 %〔3〕。2 病理生理2 .1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第 9对染色体长臂 3区 4带 (9q34)上 ,基因ABO及H控制着A、B抗原的形成〔4〕,…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1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儿ABO血型不合主要是孕妇和胎儿之间由于ABO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笔者于2002年3月至11月诊治122例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其中以ABO血型不合常见,需依据检验血清抗体确诊,其发病率高且危害性大,越来越受到重视。吾师王翠霞教授认为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病因主要为湿热内蕴及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胞胎,冲任瘀阻,胎元不固,胎失所养而成本病,并以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佐以补肾安胎法为治疗原则,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母儿血型不合是由于妊娠期间母-胎间血型不同而造成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常见的类型有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可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后遗症(HDN)[1],刘海棠等报道ABO血型不合发生率为45.4%,占母儿血型不合的87.98%,HDN 发生率为27.8%,占受累儿的75.9%[2],国外母儿ABO血型不合约为总出生数的15%,临床表现为 HDN者为30%[3],祖国医学对此病记载很少,没有确切的病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以流产为主要表现者属于中医"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以胎儿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属于"胎水",以新生儿早发性黄疸为主证,则属于"胎黄"、"胎疸"等范畴.根据孕期现将近几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母儿ABO血型不合产前治疗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O血型不合多见于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抗原致敏而产生IgG抗A或抗B免疫抗体,抗原抗体结合而产生胎儿或新生儿溶血[1].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降低新生儿溶血,我院采用中药治疗产前母儿ABO血型不合86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母儿血型不合是婴幼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我们在遗传优生咨询门诊病人中,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有关的产前诊断检查以外,还开展了母儿血型不合-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以供临床治疗参考,现将567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交替疗法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先口服合抗汤4d,再服减抗汤10d如此交替至分娩;对照组用茵陈汤每日1剂至分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交替疗法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 ABO 母儿血型不合是妊娠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因孕妇和胎儿血型不合而发生的,若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后果严重。本文收集1982年~1990年我院 ABO 母儿血型不合35例,对其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胎次、分娩时孕周及血型分布本组1胎16例(占45.71%);2~5胎19例(占54.29%)。在37~42周分娩。35例母隶均为 O 型血,小儿 A 型血17例,B 型18例。二、诊断时间和根据 相似文献
9.
复方面陈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5):286-286
目的:探讨复方菌陈汤对降低母儿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的作用。方法:将50例孕妇自确诊母儿ABO血型不合之日起至妊娠结束,服用中药复方菌陈汤,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0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84%,50例均足月妊娠正常分娩。结论:复方菌陈汤有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降低血型抗体效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81对既往有不良孕育史的夫妇行ABO血型鉴定及母血清免疫抗体测定,检出34对夫妇ABO血型不合,阳性检出率42%。对其中13例再孕者,自怀孕起进行严密监护及系统治疗,已分娩11例,无一例发生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产前诊断与治疗在预防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化疗相关性腹泻已成为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使用中医传统古方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西医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笔者对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多的传统古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着重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探讨传统古方在化疗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为取得更满意的疗效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茵陈为主的中药方剂对ABO母儿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49例抗体滴度≥l:64的ABO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进行研究,其中307例孕期给予以茵陈为主中药方剂治疗,余42例作为对照,观察孕妇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情况。结果:孕妇服药后抗体滴度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87.6%;孕期抗体滴度为1:64的孕妇中,治疗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茵陈为主的中药方剂对ABO母儿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将抗体滴度≥1:64定为孕期干预指标可以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樊永平教授诊治脑震荡辨证及用药规律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2):292-299
目的 探讨脑震荡(concussion)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分析54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分析中医治疗脑震荡的用药规律。结果 54例脑震荡患者男女比例1.5:1,平均年龄(39.69±16.34)岁,20~50岁的青壮年人群占70%;车祸伤居外伤原因首位;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纳差、恶心等;痰瘀阻窍是脑震荡的核心病机,主要的中医证型包括气虚痰瘀(38%),心肾不交、瘀血内阻(13%),肝郁痰瘀(11%)和肾虚痰瘀(9%),气虚痰瘀为主要证候类型;桃仁、石菖蒲、茯苓、川芎、清半夏是治疗脑震荡的基本用药。结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脑震荡的关键,痰瘀阻窍是脑震荡的核心病机,中医辨证以气虚痰瘀为主,基础用药是桃仁、石菖蒲、茯苓、川芎、清半夏,不同证候类型随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一种爆发性和高传染性肺炎。重型COVID-19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咳嗽及乏力症状外,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等[1]。目前仍未发现经严格临床试验而得出有效结论的抗病毒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治疗COVID-19的最常用方法。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为感受“疫戾”之邪所发[2], 相似文献
15.
房性早搏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者可诱发房颤及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可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中医药对房性早搏的研究和治疗有一定的历史和经验,且近年来对房性早搏的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房性早搏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房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湿疹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3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虚风燥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3个证型并采用自拟祛风养血汤、止痒汤以及健脾除湿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9例(30.2%),显效25例(39.7%),有效14例(22.2%),无效5例(7.9%),总有效率达92.8%。结论对湿疹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费用低,毒副作用少,疗效可靠,值得,『名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有药物、手术及药物联合手术、辅助生育技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疗效快,但同时有卵巢早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诱发排卵失败等风险出现.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有辨证论治、周期治疗、外治法、综合疗法等,通过改善其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增强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促进卵泡发育等促进妊娠,并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刘家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81-1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西药施尔康口服1粒/次,1次/ d,碘甘油涂于患处2~4次/ d,连用5 d;中医辨证按虚火型、湿热型、郁滞型等加减用药。结果5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明显减少复发次数,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行宽教授倡导张仲景"病脉证治"的中医学诊疗模式,首要辨病,次要辨证,证从脉出,然后处方。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医学诊疗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论述了对当下"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思考与困惑,对"病脉证治"的诊疗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