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5株变形菌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5株变形菌属中检出携带Ⅰ类整合子46株占38.60%,检出携带Ⅱ类整合子32株占25.60%,同时携带Ⅰ、Ⅱ类整合子17株,阳性率为13.60%;携带Ⅰ类或Ⅱ类整合子或同时两种整合子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Ⅰ、Ⅱ类整合子的变形菌属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60.00%;125株变形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均<10.00%。结论临床分离的变形菌属中携带Ⅰ、Ⅱ类整合子的菌株比例较高,Ⅰ、Ⅱ类整合子与变形菌属的多药耐药具有相关性,临床上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GNB,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CR-GNB 9 50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3 879株(40.18%),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3 602株(37.89%),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RPA)1 322株(13.91%),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CREC)334株(3.51%)。CR-GNB主要分布在ICU(6 340株,66.69%),其次是呼吸内科(751株,7.90%);以呼吸道标本来源的菌株最多(6 614株,69.58%),其次是血标本(800株,8.42%)。四种主要的CR-GNB均对常见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中CRPA仅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9.39%、74.18%;CRAB、CRKP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0.30%~99.66%;CREC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6.49%~99.13%。结论 CR-GNB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ICU分离株,临床医生应个体化制定更为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包括CR-GNB在内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并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的分布,分析整合子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Ⅱ2、intⅢ3)及Ⅰ类整合子可变医基因盒,并分析可变区上游启动子的类型.结果 74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有67株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90.5%,2株检测到Ⅱ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2.7%,未检测到Ⅲ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55株(74.3%)成功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可变区,主要携带甲氧苄啶及早期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可变区启动子大多为弱启动子;携带Ⅰ类整合子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布广泛.所携带的整合子具有非常强的从周围环境中捕获耐药性基因盒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与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9株医院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株及41株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株,以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K-B法)检测其耐药表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分析Ⅰ类整合子与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82.1%,非多药耐药菌株阳性率为26.8%,多药耐药菌与非多药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P<0.01);比较研究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表型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耐药表型发现,除了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较高,对氨曲南均耐药,两者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类整合子的表达与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安宁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及流行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昆钢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376株,采用双纸片法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采用K-B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SBLs菌株基因型以及整合子3’、5’保守区的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3.19%(200/376);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敏感性较高,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50%、12.50%,有较好抗菌活性,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携带CTX-M基因占74.00%(148/200),携带TEM基因占34.50%(69/200),携带SHV基因占1.00%(2/200)株,同时携带CTX-M与TEM基因占9.00%(18/200),同时携带CTX-M与SHV基因占0.50%(1/200);整合子检出率占37.00%(74/200),均为Ⅰ类整合子。结论云南安宁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流行率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趋势,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携带整合子为Ⅰ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患者388例,其中CRPA肺部感染患者251例为研究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SPA)肺部感染患者13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及炎症因子指标等临床资料,分析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CRPA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PA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入院前卧床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COPD、机械通气时间10 d、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人工气道患者C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6.33%,头孢他啶25.50%外,其余耐药率均高于55.0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含有IMP、VIM、OXA-23、OXA-51等多种耐药基因。结论 CRPA肺部感染与合并COPD、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相关,CRPA含有多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耐药率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1型整合子携带情况及耐药性,探讨其与多重耐药的关系,为烧伤患者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6株分离于烧伤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型整合子检测;用K—B纸片法检测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分析1型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关系。结果2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携带1型整合子16(61.5%);整合子阳性菌株对13种抗生素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93.8%)、环丙沙星(87.5%)、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62.5%)、阿米卡星(56.2%)、安典南(50.0%)、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43.8%)、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37.5%)。2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耐4种以上抗生素)为61:5%(16/26),其中1型整合子阳性菌株多重耐药率占93.8%(15/16),阴性菌株多重耐率为10%(1/10),1型整合子阳性菌株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株(P〈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1型整合子阳性携带率较高,并与多重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等。结果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308例,分离病原菌3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35.3%),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菌215株(63.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3株(0.9%),均为热带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逐渐增加,最高达7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接近或达到1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 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5.6%、4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6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6.7%。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根据不同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抗感染治疗情况,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确诊为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例共45例,根据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碳青霉烯类治疗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序贯治疗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其他抗菌药物单药治疗组,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结果。结果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组在合并重症肺炎、APACHEⅡ评分、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不恰当经验性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等方面与无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其他治疗组的抗感染治疗有效比例分别为55.6%、68.8%、50.0%、85.7%、100%;患者预后与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密切相关,治疗无效组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构成比为91.7%,而有效组仅为39.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的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与感染耐药菌的比例正相关。结论重症合并有重症肺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预后较差,深静脉置管或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不恰当经验性治疗、多重耐药菌为其高危因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二者序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成都、雅安地区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和Ⅰ类整合子存在、流行状况。分析Ⅰ类整合子在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K B法测定 78株大肠杆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 ;PCR扩增Ⅰ类整合子 ;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78株健康大肠杆菌对 7类 11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最高为萘啶酸 4 2 13% ,最低阿米卡星 2 5 6 % ,多重耐药率 (耐受 3种以上药物 )为 31 6 2 %。Ⅰ类整合子阳性菌 2 2株 ,阳性率 2 8 2 %。对 9种常用药物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率与阴性株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0 )。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 (77 2 7% )显著高于阴性株 (17 86 % ) (P <0 0 0 5 )。结论 :健康人群大肠杆菌携带有Ⅰ类整合子 ,Ⅰ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基因水平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研究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东省3所医院2010-2012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3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和整合子可变区,测序分析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类型。结果共收集156株大肠埃希菌,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耐药率<1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0)、亚胺培南(3.85%)、头孢替坦(4.35%)、厄他培南(7.69%)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97%);I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57.69%(90/156),多重耐药菌与非多重耐药菌的整合子检出率分别为66.00%(66/100)和64.71%(22/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敏感菌组(9.09%,2/2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检出的整合子可变区分为9种类型,大部分都含有aadA和dfrA耐药基因盒。结论大肠埃希菌整体耐药情况严重;I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并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关系密切,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β 内酰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某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69株,主要检出自痰液及咽拭子(234株,63.41%)、尿液(41株,11.11%)和伤口拭子(28株,7.59%)标本;在病区,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146株,39.56%)、呼吸内科(51株,13.82%)和神经外科(37株,10.03%)。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无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6.81%~22.73%);各年度相比,除多粘菌素B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部分抗菌药物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以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分布较多;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有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泛耐药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某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耐药情况及发生泛耐药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5月1日间分离的53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并对其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泛耐药组,28例)的住院资料与同期非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对照组,48例)进行比较。结果53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8.40%和27.7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9.52%、56.88%、45.91%和56.88%。检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5.20%。对泛耐药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分析表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气管插管、长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及长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增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对于入住ICU及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尤其是应用机械通气者,应警惕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3年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分析其痰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调查SAP患者98例,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75株(占60.48%),革兰阳性(G+)菌44株(占35.49%),真菌5株(占4.03%)。存在混合感染的患者21例(21.43%),治疗过程中出现细菌变更者23例(23.47%)。检出菌株数居前4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占34.68%)、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15.32%)、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各18株,各占14.52%)。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2%,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均100%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MDR)现象,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3.33%。真菌中未检出耐药菌株。结论该院S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且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余均耐药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的选药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卡及K B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结果为:非黏液型PA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黏液型PA(P<0.05),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耐药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黏液型PA感染前后,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结果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一致;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黏液型PA体外药敏试验耐药性较低,但体内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使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药物与能抑制细菌表面生物膜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2-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9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423株,分离率为9.2%;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8.6%,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占16.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29.9%,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脑外科,分别占19.8%和16.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完全耐药,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严重,呈逐年上升态势,其总体耐药率为70.3%、67.4%、7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2002-2008年也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2009年后均有所下降,尤其以2010年下降明显,其总体耐药率为分别为48.1%、52.2%、51.7%、57.2%、56.0%、59.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2005年以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2006年耐药性迅速上升,2008年达到66.2%和55.3%,2009年后又明显下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9年间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医院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4年间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 986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48例,104例微生物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0.27%。共分离病原菌197株,其中胸内吻合口瘘52株(占26.40%),颈部吻合口瘘145株(占73.60%);革兰阴性菌127株(占64.47%),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2株(占31.4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草绿色链球菌为主,真菌8株(占4.06%);混合菌感染者49例(47.12%)。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在17.86%~47.62%,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均7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50.00%;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50.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其中金黄色葡糖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均60%,肠球菌属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为100.00%。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定期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为最初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治疗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李政  蒋冬香  王玉春  李霞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34-1535,1546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 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39株,检出率为19.2%,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8.79%~31.58%、25.76%~30.53%,相对较低,而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91%~45.26%、45.45%~50.53%、47.00%~52.63%、48.48%~54.74%、50.00%~57.89%、50.00%~58.95%、51.52%~56.84%、53.03%~57.89%、54.55%~67.37%,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83.33%~90.53%),但这些抗生素近三年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P>0 05). 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严重,ICU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出现与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结果判断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142株老年肺部感染PAE,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产生了3.5%的耐药率;对氨曲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均>50.0%,对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耐药率均>40.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为79.6%~86.6%.结论 医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PAE耐药性已十分严峻,应采取综合性预防与控制措施,遏制PAE耐药性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医院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耐药性。方法对北京市某城区16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消毒剂抗性试验,并检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剂耐药的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16所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共采集标本979份,检出病原菌75株(7.66%),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占78.6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4株)、阴沟肠杆菌(1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株)居前3位。有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1株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7株对呋喃妥因耐药;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全耐药,2株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1株对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7个耐药基因阳性,以mir阳性率最高(100.00%);阴沟肠杆菌有4个耐药基因阳性,tem 1和shv阳性率均为100.00%;肺炎克雷伯菌有5个耐药基因阳性,shv和mir阳性率均为100.00%。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对葡萄糖酸氯己定(耐药率分别为4.17%、57.14%)和三氯异氰尿酸(均为50.00%)均产生耐药,两种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 E△1-sul 1)阳性率分别为79.17%、57.14%;肺炎克雷伯菌对两种消毒剂均无耐药性,均未检出耐药基因。结论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均存在多种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病原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剂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