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康复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外,在成人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对患儿实施寓教于乐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测试和才藤氏的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为评定标准,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20d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价。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经洼田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吞咽功能训练前后经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节律性咽肌痉挛(RSPM)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干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92例,其中伴有RSPM的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配合药物和针刺治疗)22例和常规康复组(仅作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1例;剩余49例患者均未发生RSPM,将其设为无RSPM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前,综合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吞咽功能均低于无RSPM对照组(P〈0.05),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吞咽功能均高于治疗前(P〈0.05),常规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低于综合治疗组和无RSPM组(P〈0.05),综合治疗组和无RSPM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PM影响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对RSPM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5例为早期康复组,15例为延迟康复组,另外30例为对照组。根据才藤分级法分级并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评分,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较延迟康复治疗改善吞咽障碍更明显,早期康复治疗较延迟康复治疗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电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12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咯痰功能计分及吞咽功能透视检查患者吞咽功能,进行疗效评估;同时采用SPECT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灌注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其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伴吞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另外给予康复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治愈率为73.33%,对照组治愈率为34.8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MES组和反馈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NMES组加用NMES治疗,反馈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NMES组、反馈组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反馈组更优于NMES组(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反馈组总有效率更高于NMES组及对照组(均P〈0.05),NME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8.
刘璐 《当代护士》2013,(12):85-86
目的探讨喂食指导与吞咽功能训练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喂食指导与吞咽功能训练,治疗30d后评价治疗疗效和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洼田饮水试验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喂食指导与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药物、针灸)和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表面肌电图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电生理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比例为43.33%(13/3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7/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 =-3.318,P <0.01)。治疗后两组对空吞咽时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肌电积分值(IEM G )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 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分法分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吞咽能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31例,对照组按留置胃管行常规护理及治疗,康复组入院后即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未给予留置胃管。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38.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有明显的效果,避免了鼻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操作上的繁琐,便于患者出院后的营养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30天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19.51%),有效40例(48.78%),总有效率68.29%。对照组治愈4例(4.88%),有效19例(23.17%),总有效率28.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及研究组(62例)。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康复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康复吞咽功能训练+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吞咽能力等级评定)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等级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O.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妍妍 《中国康复》2011,26(1):43-44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重症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食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重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1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针刺、吞咽及进食训练等。结果:治疗4及8周后康复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7%与53.3%,P〈0.05)。结论:配合综合吞咽功能训练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进食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康复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评价吞咽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60.3%,两者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13.64,P〈0.01);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8.6%和39.7%,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X^2=6.26,P〈0.05)。结论改良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组患者住院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两组均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吞咽障碍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偏瘫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骨盆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2组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性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3级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