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为仲景治"蛔厥"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38条[1]言:"蛔厥者,乌梅丸之,又主久利."根据后世医家的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乌梅丸的应用从不应囿于"蛔厥"之症,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临证凡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特点的见症,皆可使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2.
韩雪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小儿肺炎喘嗽治疗有独到见解,临床善于应用对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选药轻清灵动,配伍巧妙,乌梅丸主治症状,以寒热错杂、虚实兼并是其主要特点。张仲景之乌梅丸原为蛔厥而设,蛔厥即由于蛔虫蛔而厥的寒热虚实错杂之证。但随着古代和现代医生对乌梅丸证的更深入了解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其功效得到了更切合实际的发挥。本文从乌梅丸来源、组方功效及其典型病例,介绍韩雪教授曾多次辨证应用乌梅丸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原主治蛔厥及久利,当今疾病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者比比皆是,为乌梅丸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空间,已非蛔厥久利所限,只要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皆可随证施用乌梅丸。笔者根据其寒热并用,清补兼施之功,加减运用于寒热错杂且正气虚弱之多种疾病,收效尚佳。  相似文献   

4.
常进  王兴胜 《新疆中医药》2009,27(2):F0004-F0004
1 寒热错杂,水饮上泛用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组成,系厥阴病主方,主治蛔厥证属于寒热错杂而正气虚弱者。乌梅丸具有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苦通降,酸苦通泄之效,并非只为蛔厥、久利而设。笔者临床应用,凡见寒热错杂、正气亏虚病证皆可选用。  相似文献   

5.
<正>1乌梅丸证治述略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说:"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后世医家认为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适用于"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的治疗,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杂病,而不仅仅作为驱虫剂的代表方。根据历代医家应用乌梅丸的经验,可将乌梅丸  相似文献   

6.
刍议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主治蛔厥及久利。后世方书均将此方列为“驱虫剂”,然历代医家验证,本方并不纯是驱虫之方,而是用来调整厥阴之寒热错杂证候的,为治厥阴病主方。清·柯韵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认为乌梅丸寒热刚柔、补泻升降并用,泻厥阴、和少阳、温太阴、护阳明,涉及肝胆脾胃心包等脏腑,但重在治肝而偏于潜敛。指出,乌梅丸对不是厥阴病提纲诸症及蛔厥久利证,如头痛、眩晕、口苦、痛经、崩漏、带下、失眠、心悸、癫狂痫等内妇儿外感内伤疑难杂症,只要辨证符合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病机的厥阴病临床特点,就可应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具有温脏补肝,调理阴阳的作用,治疗蛔厥证确有良效,吾师李士懋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乌梅丸的应用,只要抓住其实质,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1 仲景遣方,意在立法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李士懋教授常说仲景遣方,意在立法,以方示法,临床审症求因,辨证测机,法随机出,依法施治,凡是符合乌梅丸适用病机———肝虚而寒热错杂的,无论何证都可广泛的应用乌梅丸。2 谨守病机、寒热错杂临证遣方用药、审因测机,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之特色。寒热错杂的病机,临床并非少见,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但凡厥阴肝虚而形成的寒热错…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为治蛔厥及久利而设,后世医家根据其病机特点扩大其主治范围,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曹建雄教授在临证过程中认为放射性肠炎病久发展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不应采用纯苦寒清热、泄热通腑的治法,或者温涩药物使邪恋不祛,应寒热同调,通涩兼施,切中乌梅丸治疗久利之病机,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原为蛔厥、久利而设,清代柯琴谓"乌梅丸为厥阴主方"。刘喜明老师认为乌梅丸酸苦甘辛寒热并用、阴阳共调、气血兼顾、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集扶正祛邪于一方;凡厥阴风木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而木土不和,及寒热虚实错杂的内、外、妇、儿各科诸证皆可使用。本文从厥阴之本质、乌梅丸使用指征、乌梅丸的组方思想、应用关键及验案举例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刘师使用乌梅丸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功,主蛔厥,又主久利。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异议,认为其既为厥阴病主方,亦可用于疑难杂症。作为理肝重剂可泄木安土,用于肝脾、肝胃不和之诸证;同时亦将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等集于一身,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寒热错杂之虚证肢厥,则可救逆迴厥,临证还须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临床应用当以气升降失和为依据,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  相似文献   

12.
<正>战汗法多见于"温病"范畴,伤寒与杂病见之甚少。传统观点认为脏厥与蛔厥病机不同,乌梅丸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蛔厥、下利证。而笔者应用乌梅丸治疗脏厥1例,且表现为战汗而解,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人参、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连、黄柏10味药物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具有温脏安蛔之功,亦主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利.临床诸多医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将其广泛应用于内、妇、皮肤、儿科等疾病,常收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作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篇的代表方,主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病证.原为治蛔厥、久利之用,现代诸医家将乌梅丸运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病症,被奉为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并不拘泥于治蛔.文章列举了几例临床运用乌梅丸的验案,表明只要抓住疾病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就可以将本方作为基础方化裁运用,辨证选方,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新用     
安得辉  郑春叶 《新中医》2005,37(3):80-80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组成,系厥阴病主方。主治蛔厥证属于寒热错杂而正气虚弱者。乌梅丸具有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苦通降,酸苦通泄之效,并非只为蛔厥、久利而设。笔者临床应用,凡见寒热错杂,正气亏虚各种病证皆可选用。兹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兼治久利。《汤头歌诀》、《医方集解》等方书及现行通用的《方剂学》教材都将其列为"杀虫剂"、"驱虫剂"的首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寒热错杂证的治疗。清·柯韵伯~([1])论述乌梅丸立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方首见于《伤寒论》第338条,该条描述蛔厥的证候,并与病机属于脏寒的脏厥相鉴别。正因为张仲景以乌梅丸治疗蛔厥证,所以《方剂学》将本方归于驱虫剂,这显然是片面的。后世医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多有发挥,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用之治疗各种寒热错杂之证,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探讨厥阴头痛的病机及分析乌梅丸的方义,以阐述乌梅丸对其确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治巅顶脱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悔丸为厥阴病主方,已被医界所公认。其方不仪治蛔厥,也治下利,凡厥阴病阴阳两伤,寒热错杂之证,用乌梅丸治之最为允当。笔者曾于一九八四年仲春以乌梅丸治疗一巅顶脱发患者,收效甚速,为已所未曾科及。现将此案追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的治蛔机理,配伍特点及应用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治蛔厥的机理是安蛔止痛,具有改变蛔虫生存环境及抑制蛔虫活动两方面的作用;其组方刚柔相济,体用双调,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合升降,调畅气机,充分体现了和解剂的配伍特点,乌梅丸以乌梅为主药,顺肝脏曲直作酸之性,并在此基础上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调和肝脾(胃)正是针对厥阴病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而设,为厥阴病主方,临床应用乌梅丸当联系主证,脏腑,经络,功能等6个方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出自于《伤寒论》厥阴病篇388条,是治疗蛔厥证的主方,历代医家著述颇多,应用广泛,其酸、苦、甘、辛的配方组合使其在治疗寒热错杂证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我们将乌梅丸运用于皮肤病中,具有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表(经络)热里寒病机特点的病人,取得临床良好效果,报道如下。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男,18岁。初诊时间:2010年4月。患者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运动后或喝饮料后出现全身粟粒样针帽大小的风团,风团边缘有小红丘疹,瘙痒剧烈,伴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