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药味虽"繁",但其组方精妙,辛开苦降,寒温并调,具有泄肝和脾,调理阴阳之效,主治蛔厥与久利。后世医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多有发挥,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以治疗各种寒热错杂之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被视为治疗厥阴病的经方,其清热温寒的组方特点在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诸症如胸痹、失眠、黄疸等均有良效。临床中,结合患者症、脉、舌的特点,认准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辨证选方,可收奇效。  相似文献   

3.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通过梳理象与象思维的概念,深入理解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象思维的关系。从象思维角度认识厥阴病蛔象,厥阴病本质为寒热错杂、风气内动之象。支气管哮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表现为厥阴病证候。哮喘具有反复发作性、诱发多样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可逆性等临床特点,从象思维角度进行探究,与厥阴病蛔象相近。从乌梅丸组方特点及临床运用、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应用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进行探讨。结合典型病例对应用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思路与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是张仲景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之主方,笔者谨守病机,师其意而不拘其方,守其法而不泥其药。运用乌梅丸辨证治疗妇科杂症,取得了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修园是清代著名医家,对《伤寒杂病论》研究颇有成就,尤其是对其中厥阴病篇乌梅丸理解深刻独到。本文以陈修园著述合集为蓝本,分别从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方证、厥阴病欲解时等理论出发,联系古今医家,采众家之长,深入剖析其使用乌梅丸的心识体会。陈修园认为厥阴代表了两阴之尽、一阳之生,其病机寒热错杂,包括风气上扰、少阳相火内发、肝肾阴寒之证。乌梅丸主治脏寒,为统领厥阴各证之总方且擅治久利,其组方以柔养肝木、敛戢风气、苦寒下逆、温补肝肾、调补中焦为主旨,并针对肝体阴用阳等生理特点补气和血,与张仲景提出的治肝之大法完全契合。此外,各疑难杂症于下半夜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者都可以考虑选用乌梅丸。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篇众方之首。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蛔厥"及"久利不止"。在现代临床中亦应用于各个学科,尤以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脾胃科疾病多见。笔者在跟师抄方学习中,多次观察到老师应用乌梅丸屡获良效,故试从老师用药配伍、方证对应及厥阴病欲解时等三个方面浅析老师应用之原理,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7.
壮健 《江苏中医药》2018,50(11):57-58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主"蛔厥""下利"。但临证若拘泥于"厥""利"两端,则会限制本方的应用,诚如蒲辅周先生所言:"外感陷入厥阴,七情伤及厥阴,虽临床表现不一,谨守病机,皆可用乌梅丸或循其法而达异病同治"[1]。近年来有关乌梅丸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临床应用也日渐广泛。笔者现将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2则介绍如下。1定时发作支气管哮喘袁某,女,30岁。2018年1月12日初诊。  相似文献   

8.
重温厥阴病 活用乌梅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来重温《伤寒论·厥阴病篇》,玩味张仲景名方乌梅丸的药性配伍,结合自己以往的临证经验,认为乌梅丸不仅只为蛔厥而设,实乃厥阴诸病的主方,无论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只要谨守厥阴病机,临床灵活运用乌梅丸,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等组成,具有寒热并调,气血兼顾,扶正祛邪,调肝和脾的功效。厥阴病多寒热错杂,方中乌梅酸能制蛔,花椒、细辛辛能散寒,黄连、黄柏苦能泄火,黄连、干姜、黄柏、细辛等同用,寒热并调。伤寒三阴证多为虚寒,厥阴则为三阴之末,阴尽而阳生,故方中桂…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作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篇的代表方,主治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病证.原为治蛔厥、久利之用,现代诸医家将乌梅丸运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病症,被奉为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并不拘泥于治蛔.文章列举了几例临床运用乌梅丸的验案,表明只要抓住疾病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就可以将本方作为基础方化裁运用,辨证选方,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乌梅丸析义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后世医家尊崇仲景,奉乌梅丸为治蛔之主方,如成无己、尤在泾。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蒋俊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92-1193
<正>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主方。《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集酸甘苦辛,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效土木两调,清上温下之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为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目前中医药治疗多遵从传统的扶正祛邪原则,然而通过干预肿瘤患者寒热失调、阴阳失和的状态控制肿瘤发展,同样值得重视和思考.厥阴病与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转移存在一定联系,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主方可通过重塑阖机、调和阴阳,温补肝脏、燮理阴阳,畅达气机、平和阴阳抑制肿瘤发展,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  相似文献   

15.
类承法 《光明中医》2009,24(9):1641-1642
乌梅丸为蛔厥专剂,久利良药,厥阴主方,只要善抓主症,审因析机,病证结合,灵活加减,做到证治相应,方证一体,谨守病机,知常达变,就能举一反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方证涵义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廷刚 《吉林中医药》2009,29(3):247-253
乌梅丸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其作用机制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并非直接驱杀蛔虫。乌梅丸证症状上寒热并见,可表现为内热外寒或上热下寒,其病机总为本虚标实,以虚寒为本,邪实为标。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乃肝家郁导致的上热下寒证。乌梅丸证,可得于“伤寒”,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亦由肝家郁使然,其来也渐。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综观全方 ,为苦辛酸合用 ,寒热并调。分析该方主治范围和病机 ,实为肝脾两经病变 ,虚实寒热错杂 ,表现为肝热脾寒厥阴病变 ,并非只为蛔厥而设。笔者在临床上每遇到与上述病机相符之症即用本方加减应用 ,疗效显著 ,选验案数例于后。1 蛔 厥王某 ,女 ,48岁 ,1 994年 8月 5日初诊。患者于1天前开始右上腹部疼痛 ,状似钻顶 ,宛如刀绞 ,疼痛时发时止 ,伴有恶心 ,呕吐黄水 ,吐蛔 1条 ,胃中灼热嘈杂 ,呻吟不已。刻诊 :面色青黄 ,右上腹部疼痛拒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调查发现,神志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医学治疗本病多使用抗抑郁类及镇静安眠类药物,该类药物不良反应(成瘾性、抗药性等)明显,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且不能遵医嘱长时间服药,故疗效欠佳。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名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乌梅丸治疗神志疾病效果明显,此文从乌梅丸的药物现代机制及厥阴病病机出发,对乌梅丸治疗神志疾病做系统的研究论述,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方乌梅丸是由乌梅、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黄连、黄柏、人参、当归所制作成的丸剂,服用十分方便,各中药店都有销售。 乌梅丸有温脏安蛔的功用,是传统治疗蛔厥证及久痢、久泻的传统方剂。近年来,用乌梅丸治疗有蛔厥表现的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慢性结肠炎等病,由于疗效肯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原为蛔厥、久利而设,清代柯琴谓"乌梅丸为厥阴主方"。刘喜明老师认为乌梅丸酸苦甘辛寒热并用、阴阳共调、气血兼顾、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集扶正祛邪于一方;凡厥阴风木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而木土不和,及寒热虚实错杂的内、外、妇、儿各科诸证皆可使用。本文从厥阴之本质、乌梅丸使用指征、乌梅丸的组方思想、应用关键及验案举例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刘师使用乌梅丸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