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与母儿预后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了2013年3-5月本院产科临床分娩孕妇188例,其中未胎膜早破104例设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84例设为观察组,入院后对两组孕妇进行常规阴道检查,观察羊水性状,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引产和感染预防,同时对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母婴预后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及预后情况,其中观察组孕妇中难产11例,难产率为13.1%,新生儿窒息4例,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中难产9例,难产率为8.6%,新生儿窒息2例,发生率为1.9%。母婴预后结果中观察组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胎膜早破孕妇具有较高的难产风险,且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加强监护,从而减少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0例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其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确诊治疗的30例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选取同期确诊收治的30例足月头位分娩无胎膜早破孕妇(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32.5%)显著低于对照组(65.0%);剖宫产率(60.0%)、难产率(70.5%)及各项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致使孕妇多行剖宫产分娩,易受各类因素感染,显著增加胎儿胎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加强早期卫生宣教及各项感染预防措施,提高母婴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朱敏 《当代医学》2014,(34):62-63
目的了解足月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6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胎膜早破,无其他产科合并症的正常产妇246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胎儿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胎膜早破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41.06%、26.42%、9.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仅为26.42%,较对照组的69.11%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而言,要强化临床观察,适当应用抗生素,尽可能地降低母儿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胎膜早破150例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研究足月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妊娠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难产因素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难产率(42.7%)明显高于对照组(24.0%)(P〈0.01);两组的难产因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发生产褥感染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预防及处理,防止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畅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9-2200
目的探讨头住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59例无其他产科合并症的胎膜早破病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难产发生率,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难产74例,占28.57%,对照组发生难产47例,占1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观察组产褥感染16例,对照组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7例,对照组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胎膜早破预示着难产,同时易引起母婴感染及新生儿窒息,临床上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应及时处理,以最大限度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刘光虹 《中外医疗》2014,(13):111+114-1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住院分娩的180例妊娠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发生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新生感染发生率均较高,与常见的母婴并发症关系密切,应积极预防及处理,以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曹雪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28-452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96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无胎膜早破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剖宫产率及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孕足月胎膜早破(PROM)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00名无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不良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0.00%,低于对照组的70.00%,剖宫产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绒毛膜炎、新生儿窒息、产褥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未发生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比较,孕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较高,应对孕妇实施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阴道炎,对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应及时终止妊娠,加强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124例设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正常的患者12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阴道分泌物异常在母婴结局上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2.26%,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7.26%;观察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25%,对照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8.87%;观察组新生儿病死率4.84%,对照组新生儿病死率0%.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病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关系密切,所以在整个孕期要多次进行分泌物检查,及时治疗阴道炎症降低胎膜早破风险.  相似文献   

10.
胎膜早破6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胎膜早破孕妇6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分娩无胎膜早破病例6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密切相关,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严密观察,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何春梅 《吉林医学》2014,(13):2767-276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未足胎膜早破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孕周的延长而降低,观察组产妇宫腔感染和产褥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1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129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检查,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CM)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UU、BV检出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检出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关系密切,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会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妊娠前预防,妊娠早、中期对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未足月胎膜早破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柳 《河北医学》2010,16(10):1213-121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按照孕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情况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68例,对照组阴道分娩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改善母儿预后,妊娠晚期节制性生活,预防感染,必要时适当使用宫缩抑制剂,同时加强产前诊惭,以便减少畸形儿出生。  相似文献   

14.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14例35~42周的胎膜早破病例,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41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剖宫产(181例,43.71%)、阴道助产(19例,4.59%)、胎儿窘迫(33例,7.97%)、新生儿窒息(12例,2.90%)、新生儿感染(31例,7.48%)、产后出血(18例,4.35%),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139例,33.57%)、阴道助产(7例,1.69%)、胎儿窘迫(10例,2.42%)、新生儿窒息(4例,0.97%)、新生儿感染(10例,2.42%)、产后出血(8例,1.93%),2组比较P〈0.05;产褥感染研究组(17例,4.10%),对照组(12例,2.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可导致难产及母婴并发症增加,应加强孕期保健,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加强产程监护,改善新生儿预后及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GDM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24h动态血糖监测,B组行常规末梢血糖检查,未予动态血糖监测。统计并比较:①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宫内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等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②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胎龄情况。结果①B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33%(4/30)]、早产[6.67%(2/30)]、宫内感染[6.67%(2/30)]、羊水过多[6.67%(2/30)]、胎膜早破[10.00%(3/30)]、剖宫产[53.33%(16/30)1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6.67%(2/30)、3.33%(1/30)、0.00%(0/30)、0.00%(0/30)、3.33%(1/30)、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围生儿并发症比较,B组高胆红素血症[13.33%(4/30)]、低血糖[6.67%(2/30)]、新生儿体重[(3345±512)g]、新生儿窒息[6.67%(2/30)]、巨大儿[6.67%(2/30)]等项均明显高于A组[6.67%(2/30)、0.00%(0/30)、(3045±460)g、0.00%(0/30)、0.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能为需要治疗的GDM患者提供早期的动态血糖监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血糖依据,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洪恩 《中外医疗》2014,33(7):27-2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3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0例,其中150例患者在怀孕期间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并予以治疗的作为观察组,其余的150例患者在临产后或发生并发症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和围生儿结局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等情况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能够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规范化的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和阴道助产术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足月妊娠临产时发生胎儿窘迫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阴道助产术,观察组使用剖宫产术,比较2组病例中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现象原因。结果对照组的正常率(50.9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正常率(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78,P〈0.05);对照组的重度窒息率(9.0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重度窒息率(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380,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过期妊娠(25.45%)和羊水过少(20.00%),观察组产妇发生胎儿窘迫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胎膜早破(27.27%)和脐带缠绕(23.64%)。结论当足月妊娠临产的胎儿出现窘迫时,需要根据孕妇状况恰当的选择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术,同时做好分娩前的抢救工作,可有效的提高缓解胎儿窘迫症状的成功率,提高母亲和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与早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共218例,根据产妇的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胎盘病理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无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质量、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于早产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2.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21.24%、80.50%、16.81%、11.50%;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4.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10.48%、65.70%、7.62%、3.81%;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小,胎膜早破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1710±355)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24%、33.63%、38.05%、19.47%、9.73%;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270±450)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9.52%、18.10%、12.38%、8.57%、2.86%;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该对所有的早产患者做胎盘病理检查,避免漏诊HCA,以帮助宫内感染的产妇及高危新生儿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胎膜早破的关联。方法选取43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非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141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胎膜早破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次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VS 4.3%,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4.9%VS 11.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与1年内VVC发生次数的Spearman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性(r=0.216,P〈0.001)。结论孕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增加孕妇的早产、胎膜破裂,且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次数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