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大脑相关皮质的形态学变化,为研究iRBD的中枢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例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iRBD患者(iRBD组)和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MR3D T1W1扫描。在Matlab平台上应用SPM12软件和CAT12工具箱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过程包括脑的空间标准化、灰白质分割、自动化重建脑表面及空间平滑,采用基于脑表面的形态测定法对iRBD组和对照组双侧脑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BD组左侧额下回、额中回、扣带回皮质厚度显著变薄;右侧大脑半球未见皮质厚度明显变薄的脑区;双侧大脑半球未见皮质厚度明显增加的脑区。结论 MR3D T1W1扫描发现i RBD患者存在相关脑区皮质厚度变薄,为其脑代谢及血流灌注异常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快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一种以REM睡眠期骨骼肌弛缓能力障碍为特征的异态睡眠。患病个体因此在REM睡眠期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与梦境吻合的异常行为。至今与RBD相关的神经核团及通路尚未完全阐明,存在不同假说。文中从REM睡眠神经调控机制入手,结合猫和大鼠RBD模型发现,回顾近年来RBD相关神经通路研究的进展,并与人类RBD病例对照,综合阐述RBD产生的相关神经通路,为RB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观察特发性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和iRBD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对照组)。两组均行~(18)F-FDG PET脑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将大脑划分为90个左右对称的脑区,计算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对iRBD组和对照组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iRBD组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iRBD组的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杏仁核、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岛叶、左侧内侧与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苍白球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增高(P0.05);双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双侧楔叶、双侧舌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角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右侧颞横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RBD组双侧杏仁核、双侧颞上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上回、右侧颞横回、左侧海马、左侧颞中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海马旁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iRBD患者脑内存在疾病相关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改变,有助于客观评估iRBD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RBD)是一种发生在快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的异态睡眠,以骨骼肌失弛缓,伴噩梦以及不同程度的梦境演绎行为为特征,常引起自伤或伤及同床者。RBD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继发性RBD也称症状性RBD,常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发作性睡病、脑干损伤)、服用药物(如抗抑郁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酒精戒断等~([1,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并经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PSG)且符合RBD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特发性RBD 5例,帕金森病(PD)伴RBD 12例,多系统萎缩(MSA)伴RBD 8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伴RBD 5例。另选健康对照者25例。使用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HRV)分析来定量测定30例RBD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比较2组的HRV情况。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时域分析指标如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NN间期标准差(SDANN)、每5 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均值(ASDNN)及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较健康对照组低(P均<0.05)。病例组频域分析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均较健康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 RB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RV下降情况,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以REM期睡眠肌肉失张力的消失、伴随梦境发生的暴力行为等为特点,患者常会伤及他人和自身。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伴有RBD的PD与不伴有RBD的PD有着不同的发病模式。在少动-强直型PD患者,RBD可在PD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发生。RBD在经颅脑超声信号、脑电图、脑血流灌注、多巴胺代谢等方面的异常表现越来越支持RBD可能是PD发病的一个阶段。多数患者对氯硝西泮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反复出现的肌紧张现象,而其他快速眼动睡眠成分均存在,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肢体和躯体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DEB)。其中RWA,又称为骨骼肌失弛缓,是一种由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发现的异常电生理表现,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的认识过程、临床表现、多导睡眠图特征、可能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RBD)的认识过程、临床表现、多导睡眠图特征、可能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方法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RBD的临床最低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RBD筛查问卷(RB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RBDSQ)量表来诊断临床很可能RBD(clinically probable RBD,cpRBD),将PD患者分为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与不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两组。对入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修订的H-Y分级、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3.0版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MDS-UPDRS震颤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且分别对两组患者首发侧肢体姿势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及静止性震颤的幅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震颤特征的差异性。对所有患者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将两组患者UPDRS-Ⅲ及MDS-UPDRS震颤量表评分最大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42例伴有震颤的PD患者,PD+cpRBD组19例,PD-cpRBD组共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关期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PD-cpRBD组相比,PD+cpRBD组关期震颤评分明显增高(t=2.379,P=0.022),震颤症状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短(u=-2.133,P=0.033),首发侧肢体静止性震颤幅度大(u=-2.956,P=0.003),动作性震颤幅度大(u=-2.657,P=0.008)。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200/50 mg)后,PD-cpRBD组的UPDRS-Ⅲ及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均明显高于PD+cpRBD组(UPDRS-Ⅲ最大改善率u=-3.134,P=0.002;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t=-3.189,P=0.003)。结论本研究表明,伴有cpRBD的PD患者震颤程度相对较重,以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主,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伴或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PD-RBD+;PD-RBD-)在临床特征上的差异。方法 收集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D患者,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将其划分为PD-RBD+组和PD-RBD-组,收集人口学资料,完成临床资料收集及相关神经心理量表测评,统计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PD患者59例,其中PDRBD+组25例,PD-RBD-组34例。PD-RBD+组比PD-RBD-组男性更多,强直为主型占比多,UPDRS第Ⅲ部分分数更高,冻结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结论 总体而言,PD-RBD+组症状较PD-RBD-组更重。  相似文献   

13.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与神经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RBD)是指正常REM睡眠期骨骼肌张力弛缓消失,伴随与梦境相关的吵架斗殴等暴力性异常行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众多研究显示约50%的RBD与神经退变性疾病有关,例如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等.本文将对RBD的研究进展予以回顾,全面阐述RBD与神经退变性疾病之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一种发生于快动眼睡眠(REM)期的异态睡眠,常见于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等突触核蛋白病,并可作为上述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前驱症状。RBD的确诊有赖于多导睡眠图。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行症、夜间癫痫发作及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睡眠安全、应用氯硝西泮/褪黑素等。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 病例1,患者男性,汉族,65岁.在睡眠中出现喊叫、拳打脚踢行为,醒后不能回忆间歇出现2年.既往有高血压及腔隙性脑梗死,病情控制稳定.2年前起,在睡眠中出现自行坐起,大声喊叫,并用拳头砸墙,被家人唤醒后,自述在做梦,看见小偷进入家门,拿砖头追赶小偷,并大声喊叫抓小偷,梦境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RBD组)和15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底节高回声、第三脑室宽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改变。RBD组黑质高回声(6/15)、基底节高回声(7/15)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1/15和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109)。RBD组伴与不伴黑质高回声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但RBD组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MMSE评分高于不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P=0.02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作为突触共核蛋白病前驱期,经颅脑实质超声可表现为黑质和基底节高回声,且伴不同结局。经颅脑实质超声可以检测出脑亚临床改变,评价突触共核蛋白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纹状体结构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方法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扩散张量成像对12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1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1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头部MRI检查,观察纹状体结构(灰质体积)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BD组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缩小(P0.005),以及左侧(P0.005)和右侧(P0.001)尾状核、右侧壳核(P0.05)FA值降低;PD组仅右侧壳核FA值降低(P0.05)。与PD组相比,iRBD组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缩小(P0.001),以及左侧(P0.01)和右侧(P0.005)尾状核FA值降低。结论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存在纹状体灰质体积缩小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损害,其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损害与帕金森病具有一致性,为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及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BD)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0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并对患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SG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OSA组18例、RBD组34例及OSA+RBD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RBD组及OSA+RBD组MoCA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与OSA+RBD组比较,RBD组体质量指数及PD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显著降低,RBD组慢波睡眠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与OSA组及OSA+RBD组比较,对照组及RBD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氧减指数显著降低,最低脉搏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均P0.05);OSA组的觉醒次数较其他三组显著升高(均P0.05)。在相关分析中,PD患者的MoCA评分与RBD(r=0.324,P=0.001)、总睡眠时间(r=0.212,P=0.035)、睡眠效率(r=0.272,P=0.006)、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时间(r=0.257,P=0.010)呈正相关。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伴RBD的PD患者中很常见。PD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时间及RBD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REM behavior disorder,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现象并伴随不愉快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1]。国内近年有陆续的报导,但女性RBD伴摔伤报导较少,现报道1例女性RBD案例如下。1病例患者女,39岁,汉族,医生。间歇出现"夜眠中出现喊叫、拳打脚踢并摔伤,醒后不能回忆2年余"于2013年11月5日入院。2011年初无明显原因出现夜眠时梦多,出现腿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在多项睡眠监测下(PSG)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期肌肉失弛缓(RSWA)严重程度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iRBD患者共156例(iRBD组)以及同期来体检的健康人群101例(对照组),所有人行PSG监测。分析iRBD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睡眠结构特点和RSWA参数结果,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RBD组睡眠结构紊乱,片段化,慢波睡眠减少,周期性肢体运动(PLM)相关指数增高。iRBD患者RSWA现象明显,但男女亚组分析发现两组的下颌时相性肌张力增高指数、下颌紧张性肌张力增高指数无明显差异。下颌时相性肌张力增高指数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结论 iRBD患者睡眠结构明显异常,男女患者RSWA严重程度相当,睡眠效率是iRBD患者RSWA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提高iRBD患者的睡眠效率有助于降低iRBD患者的RSWA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