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第1天静脉滴注巴曲酶10BU,第3、5天各5BU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脉滴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并于治疗前后5、10d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观察组患者的PT、TT、APTT延长,FIB浓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72h内)随机分成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在入院后第1、3、5d予巴曲酶10BU、5BU、5BU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IB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距起病6~72h的巴曲酶早期使用仍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 2000年 5月~ 2003年 5月,应用巴曲酶隔日一次对发病 1~ 3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例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东菱克栓酶为主治疗 和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 x~2检验和 t 检验。结果:观察组 有效率93. 4%,对照组有效率80. 2%,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 ,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 05) 。 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赵静华 《临床医学》2010,30(7):40-4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21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巴曲酶,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5、15 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巴曲酶治疗后能快速阻止局限性脑缺血症状的进展,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增加梗死后出血发生率。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快速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巴曲酶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和6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进行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66例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降低( P〈0.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 P〈0.001),总有效率为93.9%;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巴曲酶静脉滴注可作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1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巴曲酶第1天 10BU,第3、5天各5BU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巴曲酶第1天10BU,第3、5天各5BU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0例应用巴曲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基本治愈,未发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过敏反应等。结论应用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期间,周到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用药期间的健康指导,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早期发现可能出现梗死后出血、降低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采用巴曲酶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次5Bu,每日或隔日一次,共用5次;对照组(40例)用生理盐水加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4d。结果观察组起效明显早于对照组,停药后10d观察组疗效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而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巴曲酶注射液临床疗效良好,药物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和第2、7、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IB无区别;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较对照组FIB下降明显(1.89±1.23vs3.72±1.05,1.49±0.92vs3.69±1.03,2.66±1.25vs3.90±1.26,P<0.0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较对照组高(22.0%vs6.0%,P=0.02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2.0%,P=1.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降能低脑梗死患者血浆FIB,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急性脑梗塞使用巴曲酶治疗能提高好转率,降低患者血粘度和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年至2010年国内外发表的葛根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估与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临床试验(RCT),共1889个病例,葛根素注射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OR为4.82,95%CI(3.48,6.68)]。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剂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5例急性脑梗死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巴曲酶和血塞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9.4%,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g水平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患者Fg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Meta分析软件分析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有效率的影响,从而评价针灸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并选取公开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Rev Man5.3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39项,患者3792例,经Meta分析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1.86,其95%可信区间为-2.0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综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优于西医常规综合疗法;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疗效合并效应量OR=3.95,其95%可信区间为3.0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针灸结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优于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显效+痊愈率Meta分析结果为,疗效合并效应量OR=1.54,其95%可信区间为1.4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针灸结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显效+痊愈率优于西医常规综合疗法。 结论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立普妥组31例,巴曲酶组31例,联合组31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立普妥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立普妥20mg,1次/d,每晚口服,疗程1~2个月;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首次剂量10 BU,并于治疗第3天,第5天分别用5 BU,均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30 min 内滴完;联合组立普妥用法同立普妥组,巴曲酶用法同巴曲酶组.4组疗程均为20 d.比较4组治疗前、治疗后7,15,2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治疗15,2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7,15,2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巴曲酶组和立普妥组(P<0.05).4组治疗20 d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高于巴曲酶组、立普妥组、对照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联舍巴曲酶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78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5 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74%;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继发脏器大出血等副作用。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晁文波 《山西临床医药》2009,(32):2175-2177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脑死塞治疗前和治疗后10天血浆颗粒内的GMP-140含量。多功能血液凝集仪测定治疗前后Fg。结果 GMP-140和Fg含量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巴曲酶能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降低Fg含量。说明对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