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患者.而跨窦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特殊类型,其中骑跨横窦者较骑跨上矢状窦者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证实为颅内静脉窦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窦闭塞26例,上矢状窦闭塞9例.7例中线部位凹陷性骨折和12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给予手术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给予抗凝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31例闭塞的静脉窦再通,4例静脉窦闭塞未恢复.18例恢复良好,15例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结论 创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常由凹陷性骨折或硬脑膜外血肿压迫或跨窦骨折造成的静脉窦血栓引起.手术解除静脉窦压迫,抗凝治疗静脉窦内血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CSDH患者中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02例,明确外伤史176例.单纯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25例中产生气颅10例,其中6例为张力性气颅,5例血肿复发,均行二次手术治愈,其余患者亦治愈.钻孔冲洗加置管闭式引流手术治疗207例患者,无一例产生气颅和颅内感染,20例术后复发二次手术治愈,1例置管插入脑实质内导致脑挫裂伤,给予积极救治后好转.另18例采取骨瓣开颅术、血肿清除加包膜切除均治愈.结论 CSDH多发于50岁以上,大多数发病与头部外伤相关.钻孔冲洗加置管闭式引流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以及治愈率高等优点,掌握其手术技巧包括术中彻底冲洗、置管引流以及对脑组织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特有体征中间清醒期治疗方法、再次手术的教训 ,术中出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析 56例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例 ,其中有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8例 ,钻孔或小骨窗开颅引流血肿术 2 4例 ,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 2 7例 ,保守治疗 5例 ,再次手术 3例 ,术中出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2例。结果 痊愈 53例 ,轻残 1例 ,死亡 2例。结论 在诊断中不宜过分强调中间清醒期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以手术治疗为宜 ,术中应彻底止血 ,离骨窗缘较远的线形骨折线末端应钻孔悬吊硬脑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婴儿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婴儿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5例行头颅超声动态检测.结果 5例行开颅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治愈4例,死亡1例;2例行钻孔外引流术+尿激酶溶解血凝块,1例治愈,1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者均治愈.7例患儿随访0.5~1.0年,1例轻残,余6例均恢复良好,无智力及精神障碍.结论 呕吐、贫血及渐进性意识障碍为婴儿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基本临床特点;头颅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动态检测对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可提高婴儿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浅析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剖析.结果 14例患者,血肿出现在幕上10例,幕下1例,幕上下3例,血肿量35~120 (48.7±3.6) ml;均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痊愈,1例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最快术后30 min,最迟术后46 h CT确诊后急诊手术.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须对诸多因素加以防范,术后严密监护,必要时复查头颅CT做出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幕上开颅术皮下置T管引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颅骨修补术、6例幕上胶质瘤手术、12例幕上脑膜瘤手术和18例硬膜外血肿手术在术中皮下置T管引流。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切口无渗血,拔管后头皮下无积液和积血、切口无感染。结论幕上开颅皮下置T管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和积血和感染的机会,有利切口和骨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5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头颅CT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4例,小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例,复查发现进展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例。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2例,位于双侧后颅窝3例,血肿骑跨横窦2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人字缝分离3例,合并幕上血肿4例。血肿致梗阻性脑积水形成5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变形4例。12例行保守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伤后6个月,24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1例;3分4例;4分10例;5分9例。保守治疗患者与手术患者平均预后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 1例小脑幕脑膜瘤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 :小脑幕切迹外侧缘近岩骨尖 ,向中颅窝、海绵窦、上斜坡生长 7例 ;Ⅱ型 :小脑幕切迹后内侧缘及镰幕交界处 3例 ;Ⅲ型 :起源于小脑幕向CPA生长 6例 ;Ⅳ型 :小脑幕的其他部位 ,包括基底位于横窦、岩上窦及其骑跨型肿瘤 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颅窝生长 )肿瘤 3例 ;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上斜坡生长 )肿瘤 4例 ;Poppen入路切除Ⅱ型肿瘤 3例 ;CPA开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 7例 ;幕上下联合开颅切除骑跨型肿瘤 3例 ;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 1例。结果 :按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 :Ⅰ级切除 4例 ;Ⅱ级切除 8例 ;Ⅲ级切除 9例。结论 :Ⅰ型肿瘤可用颞下经小脑幕或乙状窦前入路获得较高的切除率 ;Poppen’s入路对Ⅱ型肿瘤有较好的暴露及获得良好的切除 ;Ⅲ型全切除常易损伤颅神经 ;Ⅳ型肿瘤大多可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形成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脑损伤术后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类型、部位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部位与原血肿部位比较:邻近型3例,远隔型1例,对侧型8例.迟发性血肿类型:脑内2例,硬脑膜外8例,硬脑膜下2例.迟发性血肿与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关系:8例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可见颅骨骨折7例,其中3例原骨折处无血肿,2例骨折为冠状跨窦,骨折缝>3mm,3例骨折处有少量硬脑膜外血肿;2例脑内血肿术前CT扫描时发现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2例硬脑膜下血肿中1例伴有皮层挫裂伤,1例为桥静脉断裂出血.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脑膜外、硬脑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致不同类型的血肿,低氧血症、脑血管麻痹痉挛、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实施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1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死亡率29.0%。结论对合并有幕下病变的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实施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存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同时,幕上进行减张缝合硬脑膜,幕下敞开硬脑膜并留置引流是值得提倡的手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骑跨静脉窦的颅骨凹陷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6例骑跨静脉窦的颅骨凹陷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4例,治愈22例,死亡1例,1例功能障碍;保守治疗2例,预后良好,术后随访1年,治愈病例无异常,1例功能障碍病例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及时清除血肿,正确处理损伤的矢状窦及横窦,手术疗效确切;非功能区的凹陷骨折,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因以找出最佳应对措施.结果 14例患者中并发硬脑膜外血肿4例,脑内血肿1例,硬脑膜下积液4例,血肿腔有分隔2例,颅内大量积气2例,原血肿腔感染1例.14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均获得治愈.结论 术前尽可能了解血肿腔是否存在分隔、血肿内膜是否增厚,以及术中严格止血、缓慢放液,避免颅内压急剧变化和血肿残留,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是避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郭玉林 《现代保健》2010,(29):159-160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CT表现为单侧呈细条状、宽带状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脑膜下血肿8例,CT表现单侧呈大片状高密度影4例、 双侧呈"U"形高密度影1例、累及大脑镰后部呈"Y"形高密度影3例.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行钻孔引流治疗的68例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第2天68例患者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部CT,42例血肿清除约80%,其中26例血肿清除约60%;余下血肿予以尿激酶注入法,拔管前复查头部CT,59例血肿清除80%以上,9例血肿清除60%以上,中线系统和脑室系统均恢复正常,意识状况和症状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 钻孔引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规范化的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对于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急诊立体定向置管,择期血肿外引流治疗。方法选择血肿有扩大倾向或血肿占位明显、脑功能障碍者,入院后急诊立体定向血肿置管,在颅内压增高不能耐受和脑功能明显障碍时立即开放引流管行血肿外引流治疗;颅内压增高尚处代偿期的患者,延期行血肿外引流。结果本组45例术后按GOS分级恢复良好和轻残27例(60.0%),中残14 例(31.1%),重残1例(2.2%),死亡3例(6.7%)。术中病灶无再出血,术后出血灶少量再出血3 例。结论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急诊立体定向置管,择期血肿外引流,疗效好,术中术后出血灶再出血少。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发斌  游潮  李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22-382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频数匹配对照的临床实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住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例328例,其中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89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3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38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疗效与保守治疗疗效,并比较与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脑疝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GCS评分6~12分,幕上血肿30~80ml,幕下血肿﹥10ml,手术组疗效优于内科保守组疗效。单侧瞳孔散大,手术组优于保守组。[结论]GCS为6~12分的中、幕上血肿30~80ml,幕下血肿10~15ml,特别在单侧瞳孔散大情况下则应首选手术治疗。至于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果46例病人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死亡1例。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果46例病人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死亡1例。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姬明  焦晓晖 《现代养生》2014,(24):90-90
目的:观察微创斜向锥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2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头颅CT定位,选患者平躺时血肿腔水平最低点斜向血肿中心最厚方向行微创斜向锥孔钻颅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方法的改进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无一例血肿复发,无癫痫,无感染,无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斜向锥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较传统钻孔及锥颅治疗更安全、有效,该疗法操作简单,细针穿刺创伤小,不受年龄及重要脏器功能限制,局麻下完成,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节省医疗费用,且斜向锥孔钻颅较垂直锥孔钻颅更能有效避免损失脑组织及利于血肿的冲洗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