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脑损伤后神经修复和结构的重塑,一直是神经科学和康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此对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包括目前发现的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和受体,以及他们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08。检索词:inhibit factors,neurogenesis,brain endogenetic repaire。同时限定语种为英语。同时手工维普中检索和对《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5-01/2004检索。检索词:神经再生,抑制因子,脑损伤内源性修复。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神经再生抑制因子与脑损伤内源性修复的随机和未随机章,25个符合纳入标准,查全。排除的7篇中,5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为Meta分析研究。其中精选1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25篇章与该综述有关。结论:脑损伤是有可能进行内源性修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壳聚糖支架诱导神经突触形成,修复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方法60 只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平均分为单纯损伤组、单纯壳聚糖支架组和NT-3 壳聚糖支架组,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28 d 和60 d,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区神经再生。术后30 d 和60 d 应用神经示踪方法与免疫电镜技术观察损伤区内再生的神经突触。结果NT-3壳聚糖支架组海马损伤区内nestin+、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微管相关蛋白2 (MAP2)+神经细胞较单纯壳聚糖支架组和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NT-3 壳聚糖支架组在海马损伤区内观察到5-溴脱氧尿嘧啶(BrdU)/MAP2+双阳性新生神经元,并形成突触联系。结论NT-3 壳聚糖支架可激活脑损伤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并形成神经突触,参与脑神经网络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成年哺乳动物只有侧脑室区和海马的颗粒下区具有神经再生能力。有关神经干细胞 (NSC)的研究表明 ,NSC的分化过程受到周围环境信号的调控。Song等把来自成年大鼠海马的神经干细胞用绿荧光蛋白(GFP)标记后首先与原代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构成的滋养层共培养 ,6天后分化形成的神经元数是在层粘联蛋白底物培养的 8倍 ,但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数无明显改变 ,表明来自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的细胞因子能特异性地促进神经再生。当神经干细胞分别与原代神经元和星胶质细胞共培养时 ,前者得到的GFP 的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损伤后神经修复和结构的重塑,一直是神经科学和康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此对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包括目前发现的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和受体,以及他们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8。检索词:inhibitfactors,neurogenesis,brainendogeneticrepaire。同时限定语种为英语。同时手工维普中文检索和对《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5-01/2004检索。检索词:神经再生,抑制因子,脑损伤内源性修复。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神经再生抑制因子与脑损伤内源性修复的随机和未随机文章,25个符合纳入标准,查全文。排除的7篇中,5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为Meta分析研究。其中精选1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25篇文章与该综述有关。结论:脑损伤是有可能进行内源性修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熟大鼠在脑组织受损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与增殖情况。方法通过立体定向仪横断成熟大鼠皮质和内囊处的尾状核,于术后1、2、3、4、5周分别杀死动物。用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和Nissl染色的方法,观察损伤后成熟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反映模式。结果成熟大鼠在损伤后伤侧侧脑室、对侧侧脑室和三脑室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分裂增殖,伤后1周最显著;在伤口处表达为一个以伤口为中心的梯度递减模式,伤后两周最显著。结论成熟大鼠脑损伤后可诱导脑室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进而表达为伤口周围的神经干细胞梯度递减反应模式,提示神经干细胞对于脑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壳聚糖导管-生物活性载体系统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壳聚糖导管-生物活性载体系统诱导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50只成年雌性Wister大鼠脊髓T7-9节段行脊髓右侧半离断,分别植入含有(40只)或不含有(10只)生物活性载体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缝合硬脊膜,恢复脑脊液循环。结果:6-12个月后,在含有生物活性载体的导管中脊髓缺损部位神经再生完成,经过WGA-HRP进行顺行神经 束路追踪,发现再生轴索已到达缺损部位的远端,并越过导管远端与宿主的界面进入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到典型的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和突触。在不含生物活性载体的导管中,再生的轴突很少,且没有轴突穿过导管中点。结论:内含生物活性载体的生物材料导管可诱导大鼠脊髓神经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一、神经再生与神经发育研究的关系脑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放射性脑损伤、中毒性脑损伤等。这些脑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可通过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往往会得到改善,那么人们自然会问,其功能恢复与重建与神经再生是否有关?神经细胞是一种终末细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干细胞体内可发育成终末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重建神经环路恢复功能。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动物实验性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18只Wistar(来源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成年大鼠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致伤未移植;实验组:单侧致伤行细胞移植;双侧半球致伤组:一侧对照,对侧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区脑组织大体观察和该区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结果:移植组(侧)大脑半球肉眼观损伤区脑组织基本平坦,镜下见大量新生的细胞和血管,而变性或坏死细胞少见。实验组(侧)大脑局限性凹陷,组织坏死,镜下有细胞变性、坏死,区域性融合呈空泡状,缺乏细胞增生迹象。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熟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与增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成熟大鼠在脑组织损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与增殖情况。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仪横断成熟大鼠皮质和内囊处的尾状核,于术后1、2、3、4、5周分别杀死动物。用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和Nissl染色的方法,观察损伤后成熟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反映模式。结果 成熟大鼠在损伤后伤侧侧脑室、对仙仙脑室和三脑室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分裂增殖,伤后1周最显;在伤口处表达为一个以伤口为中心的梯度递减模式,伤后两周最显。结论 成熟大鼠脑损伤后可诱导脑室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进而表达为周围的神经干细胞梯度递减反应模式,提示神经干细胞对于脑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干细胞体内可发育成终末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重建神经环路恢复功能。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动物实验性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18只Wistar(来源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成年大鼠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致伤未移植;实验组:单侧致伤行细胞移植;双侧半球致伤组:一侧对照,对侧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区脑组织大体观察和该区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结果:移植组(侧)大脑半球肉眼观损伤区脑组织基本平坦,镜下见大量新生的细胞和血管,而变性或坏死细胞少见。实验组(侧)大脑局限性凹陷。组织坏死,镜下有细胞变性、坏死,区域性融合呈空泡状,缺乏细胞增生迹象。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更新能力、高度增殖潜能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途径的神经干细胞疗法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rMSCs进行培养扩增.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制模后第3日进行经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rMSCs脑内移植.移植后7、14、21、30 d进行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保持能力;另取脑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rMSCs对大鼠脑损伤的修复情况及rMSCs在脑内的定位.结果 Y迷宫实验发现rMSCs移植组在各个时间点学习和记忆保持能力都优于模型组和PBS对照组(P均<0.01).HE染色发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主要表现为皮质、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瘢痕形成.rMSCs移植后损伤脑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移植的rMSCs在脑内存活,并主要迁移到皮质、海马等损伤部位.结论 r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学习和记忆保持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与移植的rMSCs向脑损伤部位的迁移和植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表达水平的变化 ,从分子水平探讨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大鼠DBI模型 ,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方法观察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 1~ 1 2d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弥漫性脑损伤后 4~ 1 2d时间段内 ,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 ,其中第 6天时达到峰值。②弥漫性脑损伤后 1d时NGF表达水平迅速达到峰值(P <0 0 5 )。其后 ,在DBI后第 4~ 1 2d时间段内 ,NGF表达水平再次明显上调 (P <0 0 5 ) ,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 ,脑损伤诱导的迟发性NGF表达水平上调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出现增殖及分化,探讨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对其增殖及分化的调控。方法:制作液压冲击性脑损伤模型,bFGF,NT-3及人工脑脊液(artii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分别于伤后灌注侧脑室1,3,7和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5溴脱氧尿苷(5’Bromodexyuridine,BrdU)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脱氧尿苷(Gial fibrillary acidic Drotein/5’ Bromodexyuridine,GFAP/BrdU,双标免疫染色)的表达。结果:同aCSF组相比较,应用bFGF于伤后3~14d明显促进BrdU阳性细胞、GFAP^+/BrdU^+-双阳性细胞和GFAP^-/BrdU^+-单阳性细胞增多(P均&;lt;0.05);NT-3于伤后3~7d减少BrdU阳性细胞和GFAP^+/BrdU^+双阳性细胞增多(P均&;lt;0.05),而对GFAP^-/BrdU^+单阳性细胞无明显影响(P&;gt;0.05)。结论:bFGF促进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而NT-3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向非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染色,行为学情况,探讨50Hz电磁场在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磁场组、细胞组和磁场+细胞组。移植细胞选用的是骨髓源神经祖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2,经悬浮诱导获得。造模术后7天,将Dil标记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至大鼠脑损伤部位,磁场干预组置于频率50Hz,强度5 mT正弦波电磁场中,60min/次,1次/天,共30天,空白对照组和细胞组大鼠处于无磁场刺激的相同环境中。在移植术后第1天、3天、7天、30天予Wayne Clark、爬梯试验行为学评分并取脑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Ⅲtubulin)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0天,磁场+细胞组的Wayne Clark、爬梯试验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HE染色观察:磁场+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大鼠脑损伤部位水肿程度减轻,囊性...  相似文献   

16.
王卫东  王津存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64-2865,F002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规律。方法:使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4-12d时间段内,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第6天时达到峰值。这些BrdU阳性细胞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可诱导成年脑海马齿状回细胞再生水平在一定时间内上调。  相似文献   

17.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益气化瘀方在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对神经肌肉接头部神经元的作用和表现。方法:采用多克隆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作为神经元标记,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给予益气化瘀方灌胃,分别于术后10,20,30和60d取比目鱼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观察神经肌肉接头部末梢神经再生修复过程。α-bungarotoxin(α-BTX)荧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NIH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末梢神经与运动终板重叠面积。结果:肌肉失神经支配后,益气化瘀方组的末梢神经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聚集,出芽及延伸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神经再生修复期间,末梢神经与运动终板的重叠速度和范围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再构筑,益气化瘀方组亦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方能促进神经元的增生及提高其再生功能,加快神经肌肉接头的重建及明显缩短神经再生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GM1)通过激活神经营养因子,抑制毒性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并且能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死亡起到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作用。目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GM1,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损伤组(培养液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GM1组。脑损伤后4d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变化,并于脑损伤后24h,3d及伤后1,2,3,4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在脑损伤后21~28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大鼠行免疫组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及结论:脑损伤后4d脑损伤周围组织AQP4及其mRNA的表达损伤组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于神经干细胞+GM1组(P<0.05);移植后1,2,3,4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及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联合应用GM1有协同效果。移植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干细胞+GM1组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且软化灶消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损伤灶脑组织中的BrdU阳性细胞数神经干细胞+GM1组高于NSCs移植组和损伤组。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GM1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GM1)通过激活神经营养因子,抑制毒性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并且能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死亡起到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作用.目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GM1,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损伤组(培养液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GM1组.脑损伤后4 d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变化,并于脑损伤后24 h,3 d及伤后1,2,3,4 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在脑损伤后21~28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大鼠行免疫组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及结论:脑损伤后4 d脑损伤周围组织AQP4及其mRNA的表达损伤组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于神经干细胞+ GM1组(P 〈 0.05);移植后1,2,3,4 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及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联合应用GM1有协同效果.移植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干细胞+ GM1组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且软化灶消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损伤灶脑组织中的BrdU阳性细胞数神经干细胞+GM1组高于NSCs移植组和损伤组.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GM1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俊峰  马勇  魏伟  程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8):1493-1496
目的: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干细胞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其作为生物人工肝或肝细胞移植的供体细胞,以解决供体缺乏,同时自体细胞还可免除异基因或异种细胞所致的许多问题。为此,实验模拟肝脏发育的微环境,观察体外诱导分化大鼠骨髓干细胞为肝干细胞的可行性及特征。 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8在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南京军区肝病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2月龄,体质量(200&;#177;20)g,雌雄不拘,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并设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应用25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μg/L成纤维生长因子-4、10μg/L干细胞生长因子共同诱导。③实验评估:于诱导第0,7,14,21,28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甲胎蛋白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白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 结果:①诱导培养的骨髓干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的肝干细胞样改变。②放射免疫法检测到诱导组细胞甲胎蛋白浓度逐渐升高,第14天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与非诱导组相比,除第O,7天无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显著(P〈0.05)。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到诱导组细胞特异性表达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及白蛋白,非诱导组不表达3种蛋白。④流式细胞分析诱导组甲胎蛋白阳性细胞比例为66.20%、细胞角蛋白19阳性细胞的比例为44.96%。 结论:在实验建立的诱导培养体系中,骨髓干细胞在体外能分化为肝干细胞样细胞,诱导细胞有分泌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白蛋白的特征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