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引起的盆腔疼痛,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血竭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春  臧波  王泽山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56-756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主症。三九中药免煎颗粒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提取制剂,具有见效快、服用方便、吸收良好的特点。我们观察了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中草药饮片比较,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笔者应用中药免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74例,获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消癥汤加减治疗。结果: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结论:补肾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渐进性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常见的、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我们于2008年11月~2009年11月,运用陈颖异主任中医师经验方香鹿消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肾虚血瘀型)39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调免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调免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自拟调免化瘀汤治疗,对照组用安宫黄体酮治疗;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治疗组66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4%;对照组30例临床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CD4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健康人组(P〈0.01),CD8及NK细胞均低于健康人组(P〈0.01);治疗后CD4与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8与NK细胞显著回升(P〈0.05),但均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免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切,并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内壁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笔者自2000年起用自拟方益肾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气止咳免煎颗粒对风盛挛急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以降气止咳免煎颗粒与苏黄止咳胶囊口服,疗程两周,疗程结束后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73.33%,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气止咳免煎颗粒可明显改善慢性咳嗽各项症状,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灸药结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1例、药物组29例、灸药结合组33例,分别采用四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等穴;口服内异症基本方;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评分,并观察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清CA125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但灸药结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灸药结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艾灸或中药治疗,灸药结合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异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给予内异胶囊口服.对照组108例给予丹那唑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R82.00%、对照组56.4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痛经程度均明显减轻,痛经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P〈0.01)。结论:内异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益气化瘀消疒徵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月经失调 ,不孕 ,性交痛 ,盆腔包块为临床表现。尤其是内异症痛经 ,呈渐进性加剧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而西药治疗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且多数药物副作用较大。笔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消疒徵 法治疗内异症痛经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 2例患者年龄 2 1~ 4 8岁 ,平均 33.4岁 ;病程 3月~2 0a,平均 4 .1a。有原发性痛经 18例 ,人工流产史 2 9例 ,上环者 16例。经临床诊断 5例 ,临床结合B超诊断 39例 ,腹腔镜诊断 8例。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  相似文献   

12.
通瘀煎加减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瘀煎加减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合通疼煎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方通瘀煎加减舍西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儿童抽动障碍(TD)又称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等,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综合征。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平肝化痰免煎颗粒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组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的方法,58例EMT患者均给予化瘀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同时睡前先将热敷方敷于小腹或患处30min,然后用冷敷方敷于同一位置3h,月经期停用冷敷,并继续口服化瘀解毒方及热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及盆腔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血清CA125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8%。患者治疗前后痛经及盆腔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治疗前后除月经量外,其他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卵巢内膜样囊肿明显缩小(P0.05);血清CA125升高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患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化瘀解毒组方能够减轻EMT患者的痛经及盆腔痛,明显改善中医相关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地:观察内服汤剂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给予口服化瘀消癥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本组痊愈7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口服化瘀消癥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俊英 《河南中医》2005,25(1):48-49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盆腔包块为临床表现。尤其是内异症痛经,呈渐进性加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西药治疗远期效果不甚理想,且多数药物副作用较大。笔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消症法治疗内异症痛经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懿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66-866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免煎颗粒冲剂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面部扁平疣5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阳逐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3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好发年龄为30岁左右,并随年龄增长而呈加重趋势。近年来,此症的发生渐趋年轻化。笔以温阳益气、散寒逐瘀立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放环等宫腔手术以及剖宫产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日渐增高,且痛经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病程缠绵难愈,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笔者近2年来采用温肾化瘀治法,以异位痛经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西药组25例,分别用中药化瘀消癥汤及西药孕三烯酮治疗,比较术后应用化瘀消癥汤和孕三烯酮的疗效、妊娠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2%和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60.00%,西药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3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11.42%和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化瘀消癥汤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可预防和减少复发,调节内分泌,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