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西北地区非铅作业者血液ZPP值调查福建省三明市职业病防治院(365000)王建平吴小平黄福模赵青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值是国内外普遍用作职业性铅接触和慢性铅中毒诊断指标之一。ZPP血液荧光测定仪检测ZPP值,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读、灵敏、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XY—zpp血液荧光计是测定慢性铅中毒或缺铁性贫血的生化代谢指标—血液红细胞中zpp含量的新型仪器。铅的毒性作用是阻碍卟啉的代谢、使增加的原卟啉(EP)与锌离子结合成zpp存在于红细胞中。故在铅接触调查和铅中毒诊断时zpp测定是较特异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铅是一种常见毒物,在体内过量的铅可影响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卟啉代谢。普遍认为铅中毒的根本变化在于原卟啉不能与铁络合,造成血红蛋白形成障碍,导致原卟啉在红细胞中的积聚。因此,血液中游离原卟啉(简称血原卟啉)的含量测定可作为铅接触和铅中毒诊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锌原卟啉(ZPP)含量在诊断职业性铅中毒中的价值。选择本院住院铅中毒、铅吸收的病人共25名、铅接触工人35名,测定其红细胞中ZPP含量与驱铅后尿铅值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儿童血铅与红细胞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勇  肖琨  祝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35-4436
目的:以锌原卟啉(zinc protorphyrin concentration,zpp)作为铅生物学标志物,探讨铅对儿童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及红细胞压积等的影响。方法:用ZPP-3800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现场对456儿童测定血铅,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血铅中毒分组标准将受检儿童分为3组:对照组(铅<10μg/dl、中度中毒组(铅10~44.9μg/dl)、重度中毒组(铅≥45μg/dl)。对血铅超标者进行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压积(Hct)测定并分析。结果:重度中毒组儿童的Hb、RBC、Hc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中毒组中只有Hb与血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都随血铅水平增高,Hb、RBC、Hct降低,血铅与Hb、RBC、Hct成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铅中毒会引起贫血,中度铅中毒时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以Hb降低为主,发生重度铅中毒时,除Hb降低外,RBC,Hct也相应降低。应根据RBC、Hb、Hct等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铅中毒早期,及时诊断儿童铅中毒,重视儿童铅中毒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正常人群红细胞锌原卟啉正常值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头市正常人群红细胞锌原卟啉正常值范围的确定包头市防疫站(014030)李俊峰,邢补泉,郝晔波,李永平,胡功成为了确定我市正常人群中ZPP的正常值范围,我们对包头地区非接触铅的正常人群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包头地区无铅接触史,无贫血及其他血液病,无肝、肾...  相似文献   

7.
铅中毒和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水平升高,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血液锌原卟啉列为铅中毒诊断指标之一,因其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目前已被众多国家广为采用[1]。我国已于1989年将血液锌原卟啉列为慢性铅中毒诊断指标之一。为了解ZPP与其它铅中毒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关系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对356例触铅工人ZPP、尿Pb.尿σ-ALA测定结果及93例非触铅工人ZPP的测定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非触铅工人93人,年龄19~50岁,男55人,女25人;触铅工人356人,年龄20~52岁,其中蓄电池制造工人104人,男70人,女34…  相似文献   

8.
总结及分析我院诊治的194例铅中毒及83例观察对象的病例资料。经相关分析认为,驱铅后尿铅值(CPb U)是慢性铅中毒、铅作业观察对象较好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性、正确度及阳性预测度、阴性预测度均明显优于血铅值(Pb B)、尿铅值(Pb U)、红细胞锌卟啉值(ZPP)。建议在诊断铅中毒和驱铅治疗时,尽可能以CPb U作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在铅中毒早期临床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同地区红细胞游离原叶琳(FEP)正常上限值和铅中毒临床诊断值的研究,建议FEP的正常参考上限值在50us/dL(0.89umol/L)左右[‘l,轻度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值为if30pg/dL(>2.34pmol/L)[‘],在正常值与诊断值之间有一个铅接触者的亚临床带,也正是铅接触者早期筛检、早期发现。进行驱铅康疗的区域。为探讨FEP在铅中毒早期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FEP与驱铅诊断的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选择某工厂从事铅作业工人,排除对FEP有影响的血液系统疾患及黄疽,血红蛋白正常,F…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末,国外应用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锌原卟啉(ZPP)并配合测定血铅(PbB),在铅接触普查和铅中毒诊断方向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PbB、FEP和ZPP在我国也逐步得到推广和使用,但对于铅接触者是否存在相对安全的界限值;PbB、FEP和ZPP各为何值时,适宜作为铅中毒的诊断值,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机体吸收铅后的异常代谢产物,ZPP尤其在诊断慢性铅中毒上意义重大,它比尿中δ—ALA敏感,在特异性方面亦优于血铅,而且不受铅污染的影响。1976年美国就应用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血液中锌原卟啉,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在八十年代初期已经受到国内学者的推荐,继国内锌原卟啉血液荧光测定仪问世以来,由于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铅毒性指标(pb-B、FEP、ZPP)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4年我国颁布铅中毒诊断标准以来,随着对铅毒性研究的深入,检测手段不断提高。一些新的指标诸如血铅(pb-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锌卟啉(ZPP)逐步得到推广和使用,并有文献及专著报道,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指标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供修订我国铅中毒诊断标准时参考。 一、血铅 血铅是反映近期铅接触的敏感指标,铅接触后数日内即可升高,当铅接触一段时间后,  相似文献   

13.
FEP在职业性铅中毒诊断中的合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EP在职业性铅中毒诊断中的合适度徐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21005)殷永祥徐州市儿童保健所王文洁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作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指标之一,临床上用诊断性驱铅试验的尿铅值来诊断铅中毒更有意义,但后者操作复杂。我们探讨FEP与驱铅后尿铅...  相似文献   

14.
血中锌原卟啉的测定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血中锌原卟啉的测定及探讨,为铅中毒的评价、诊断提供一项可靠的早期系列化指标,同时为基层检验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用XY—D型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锌原卟啉(ZPP)值,并对一些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测定血中锌原卟啉的精密度试验、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10%,操作中对标本稀释影响做了不同稀释比例、不同时间测定的结果比较,证明在一定时间内血液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影响测定结果。结论 轻度铅吸收患者血中ZPP值变化与自身尿铅含量变化成正比。ZPP值随驱铅治疗而逐渐下降,在无缺铁性贫血情况下,能较快恢复抑制情况与临床表现相一致。ZPP值不仅能与尿铅、血铅相结合作为铅中毒诊断的可靠指标,在对铅接触者普查和生物监测铅的毒作用也是一项很有用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对慢性铅中毒患儿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375例儿童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52例,高铅血症组131例,慢性铅中毒组92例。对比分析上述3组儿童的红细胞参数。结果 3组儿童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均数不全相等;正常对照组的RBC、Hb、Hct显著高于高铅血症组(P〈0.05),高铅血症组的RBC、Hb、Hct显著高于慢性铅中毒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高铅血症组的MCV、MCH、MCH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铅中毒组的MCV、MCH、MCH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高铅血症组(P〈0.05)。结论慢性铅中毒可以导致患儿的红细胞参数包括RBC、Hb、Hct、MCV、MCH、MCHC等不同程度降低,MCV、MCH、MCHC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高铅血症与慢性铅中毒。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已了解FEP的升高可发生于造血性原卟啉症、缺铁性贫血和铅中毒等几种疾病。FEP的简易微量测定方法广泛地用作探测铅中毒的一种敏感筛检试验。1974年Van Eijk报告在100个Hb浓度7—17克/100毫升的病人中FEP和Hb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个发现提示人们在评价FEP对铅接触的反应强度时必须考虑血液Hb浓度。但至今尚未得到较多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本研究首先在无职业性铅接触人群中检验FEP与Hb浓度的关系,然后在考虑低Hb浓度时,评价FEP对低浓度铅接触的反应;此外还研究了接触有机溶剂时血红素生物合成所受到的影响能否在FEP检验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铅的生物监测中,锌原卟啉(ZP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等指标,由于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不易受污染,且指标量值能反映接触铅的影响等优点,常被选为铅毒性的筛选指标。1975年美国将FEP作为铅接触普查的首选指标,1979年WHO将ZPP列为铅接触普查和铅中毒分析指标,但不是特异性指标,缺铁性贫血对zPP和FEP的值有影响,正常人群血红蛋白(Hb)量低于9g/100ml时。对ZPP和FEP值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对空气中铅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的接触组女工血红蛋白量与ZPP和FEP值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铅中毒诊断用四项检验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驱铅试验的尿铅值能反应机体铅负荷 ,代表血液与软组织中发挥毒作用的含铅量 ,临床上用诊断性驱铅试验的尿铅值来作为诊断铅中毒更有意义[1] ,是诊断铅中毒最灵敏可靠的病因指标[2 ] 。本文以临床驱铅试验尿铅值为诊断基准 ,探讨血铅、尿铅、红细胞锌卟啉 (ZnPP)和尿δ 氨基酮戊酸 (尿δ ALA)在铅中毒诊断上的合适度。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4例铅作业工人 ,男 93例 ,女 2 1例 ,年龄 19~ 60岁 ,平均(3 4 94± 9 18)岁 ,工龄 2月~ 2 7年 ,平均 (9 76± 6 87)年 ,主要来自本市某蓄电池厂。其中 1例系口服含铅药物所致急性铅中毒 ,…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157 名铅接触工人和30名非铅接触工人红细胞P5’N 的活力,并同时测定血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及锌卟啉(ZPP) 、尿铅和尿δ- 氨基酮戊酸(δ- aminolevulinic acid 简称δ- ALA) 值。结果表明,铅中毒组红细胞P5’N活力为284 ±132 单位(μmol 尿嘧啶/gHb/h) ,铅吸收组为527 ±153 单位,铅接触组为906 ±213 单位,非铅接触组为1119 ±286 单位。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红细胞P5’N 活性存在明显差异(P< 0001) 。相关分析表明:血铅与红细胞P5’N 活力、FEP、ZPP、尿铅、尿δ- ALA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37(P< 0001) ,05734(P< 0001) ,05794(P< 0001) ,04824(P< 0001) ,046(P< 0001) 。提示,红细胞P5’N 既可作为铅接触的监测指标,又可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铜冶炼企业铅作业工人铅接触情况并探索铅职业接触人群健康损伤效应的敏感生物指标,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市东川区某中型铜冶炼生产企业448名铅作业工人为铅接触组,以200名不接触铅的管理、行政、营销、后勤等非接铅作业者列为对照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2组人员尿铅、红白细胞锌原卟啉和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相关性。结果尿铅检测648人,超标7人,浓度范围为1.0~220μg/L,工人工龄均值7.2 a,年龄均值40.2岁,平均尿铅浓度为(22.3±19.66)μg/L。接铅组工作场所空气中定点铅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超标率为16.7%,个体接触铅烟(尘)C_(TWA)超标率为15.2%。尿铅升高、ZPP升高和Hb下降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中毒观察对象和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检出率为0.5%和0.6%;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最高(19.60%);尿铅、Hb与ZPP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该厂应加强作业场所的监测评价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于铅超标岗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在职业健康体检建议选择合适的铅检测指标,结合红细胞锌原卟啉检测,能更好地反映铅对人体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