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AMI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选2003年9月~2004年9月符合AMI溶栓治疗病例50例,溶栓前给巴米尔0.3嚼服。t—SK150万U+5%葡萄糖100ml。60分钟滴完。并与UK组作对照观察溶检效果。结果:r—SK再通率80%,高于UK组(60%);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和10%。结论:应用r—SK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再通率高于UK。 相似文献
2.
3.
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重组链激酶(r-SK)对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老年AMI患者72例,分为溶栓组(46例)及未溶栓组(26例),行两组比较研究。结果 溶栓组再通率为76.1%,其中≤70岁组为78.1%,>70岁组为71.4%,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与未溶栓组比较: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AMI扩展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SK对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良好、出血反应轻微、溶栓后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5.
6.
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符合溶栓条件的 2 2例患者 ,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2 1例 ,女 1例 ,年龄 45~ 73岁 ,平均 5 6 .6 5岁。梗死部位 :下壁 7例 ,下壁 +正后壁 4例 ,前壁 +高侧壁 3例 ,前壁 +下壁 +右室梗死 1例。前壁 +下壁、前壁 +右室、前壁+高侧壁 +正后壁及单纯前壁各 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 1~ 96h。2 方 法2 .1 入院后溶栓前常规描记 12导联心电图 (ECG) ,下壁梗死加作V7~V9和V3R~V5R导联ECG。查三大常规、血小板计数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 相似文献
7.
8.
9.
我们从1999年11月-2000年11月采用重组链激酶(商品名思凯通,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3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于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寻求高效、安全的溶栓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者对使用重组链激酶 (r-sk)与尿激酶 (uk)两种溶栓剂治疗AMI的效果作回顾性分析 ,以比较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本院共收治AMI患者 113例 ,其中溶栓治疗 79例 ,采取r -sk溶栓治疗 37例 ,uk溶栓治疗 4 2例 ,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溶栓距发病时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 .0 5 ) ,详见表 1。所有溶栓患者均符合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疗法的参考方案标准[1] ,发病至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60-2362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其心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等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8、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I、CO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相关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按照国际指南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规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性;提出了临床实践中常见的5方面问题: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少、r-tPA的价格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国人r-tPA用量尚待摸索、溶栓疗效不理想以及中医药参与溶栓治疗有限,并对每一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AMI患者随机地分为尿激酶组(UK组)与对照组各38例。UK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国产UK150万U溶于0.9%的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静脉滴入。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又将UK组根据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3h、3~6h、<6h及6~12h的4个亚组。结果:冠脉再通率:总再通率UK组极显著优于对照组(57.9%与18.4%,P<0.005),UK组的亚组中,<3h者显著优于3~6h者(77.3%与37.5%,P<0.05),<6h显著优于6~12h者(66.7%与25%,P<0.05)。治疗3周时,原梗塞区R波存在例数:UK组极显著优于对照组,(42%与13%,P<0.01);异常O波导联未增加例数:UK组显著优于对照组,(47%与20%,P<0.05);心功能改善:UK组极显著优于对照组(5.3%与28.9%,P<0.01);病死率:UK组低于对照组(10.5%与15.8%,P>0.05),并低于本院开展溶栓治疗前的14%(P>0.05)。UK的副作用仅为轻度出血,无1例死于出血及严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溶栓及抗凝后再转入病房途中无1例危险事件发生。结论:在急诊室内开展紧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AMI为观察组.同期收入心内科后溶栓的58例AMI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6±1.3 h、72%和5.8±1.8 h、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提高AMI溶栓后的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介入心肌断层显像,用存活心肌定量分析结果评价溶栓和PTCA治疗AMI的效果.方法将35例AMI病人随机分成溶栓组和PTCA组,10天后做静态及异舒吉介入心肌断层显像,分别计算心肌缺损面积(%).治疗12周后行静态显像,并计算出缺损面积(%).结果溶栓组和PTCA组比较静态显像缺损面积(%)为32.04±17.95和29.88±15.43(P>0.05),异舒吉介入显像缺损面积(%)为26.62±15.13和15.07±13.80(P<0.05),存活心肌面积(%)为9.45士6.63和14.81±4.97(P<0.05).术后12周缺损面积增加者溶栓组和PTCA组各为4例和7例.结论PTCA较溶栓治疗AMI可以得到更大面积的存活心肌,但术后12周PTCA组中病变面积又扩大的病人较溶栓组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提高溶栓疗效 ,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 8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 3 .12± 1.17小时 ,对照组为 5 .42± 1.92小时 ,P <0 .0 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 71.2 % (3 7/ 5 2 ) ,对照组为 5 1.7% (3 0 / 5 8) ,P <0 .0 5。 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 7.7%(4 / 5 2 ) ,对照组为 10 .3 % (6/ 5 8) ,P >0 .0 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 10 0 % ,院前无 1例死亡。结论 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冠脉再通率 ,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序贯给药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脉再通的疗效。方法205例AMI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组(溶栓前肝素-尿激酶-溶栓后肝素)107例,和对照组(98例)。尿激酶溶栓前序贯组先用肝素5000U,而对照组只用安慰剂(尿激酶-肝素)。结果序贯组的早期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03%和52.04%,P<0.01,前者的ST段回落和T波反转也明显快于后者。两组出血并发症相似。结论静脉溶栓序贯给药法明显提高早期冠脉再通率而不增加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近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AMI静脉溶栓的患者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的QT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周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QTd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明显减少(P〈0.01),未再通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12.7%比32.1%,P〈0.01)。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明显大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成功的静脉溶栓能显著减少AMI患者的QT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对判断静脉溶栓疗效、评价AMI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