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及螺内酯干预醛固酮逃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意义。方法将1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CEI、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组,检测其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H)、醛固酮(Ald)浓度变化;并将出现醛固酮逃逸的ACEI组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对照组,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依那普利6个月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对此类现象加用螺内酯干预后患者的UAER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没有出现明显的高钾血症。结论ACEI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更好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早期糖尿病性肾脏疾病(DKD)不同阶段的疗效。方法87例DKD早期患者按其不同阶段随机分为A、B两组,将A、B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ACEI组、ARB组、ACEI+ARB组,ACEI组服用洛丁新10mg/d、ARB组服用厄贝沙坦150mg/d、ACEI+ARB组服用洛丁新5mg/d+厄贝沙坦75mg/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尿素氮、肌酐、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HbA1c、肾小球滤过率(GFR)等的变化。结果在早期DKD不同阶段,A、B两组治疗前后UAER均明显下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单用组(P〈0.01)。A组达标时间(d)小于B组(13.9±4.2vsS46.9±19.8,P〈0.01);治疗后UAER(mg/24h)A组较B组低(17.4±8.2vs21.2±5.1)。结论对于DKD患者半量ARB联合半量ACEI治疗疗效优于单药治疗;UAER20-70μg/min组疗效优于UAER71-200μg/min组。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总量在治疗前的基础上均用不同程度降低,对照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总量在治疗前的基础上均用不同程度升高。结论中西结合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进程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洪世华  肖常青 《内科》2008,3(6):839-84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苯那普利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的基本治疗是控制饮食和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GE1及苯那普利,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血肌酐(SCr)j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4小时UAE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UAE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ACE1能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ACEI治疗基础上加用PGEI,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方面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组47例,依那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49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48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ACEI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3±2.7)%提高至(5.6±4.2)%(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V)从(12.6±7.4)%提高至(12.8±7.1)%(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9)%提高到(6.2±3.2)%(P=0.038),EIV从(10.6±5.8)%下降到(9.5±4.7)%(P=0.23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EIV改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EDV、EIV变化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相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伊贝沙坦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管紧张素II的影响。方法:对比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组(A组)与卡托普利合用倍他乐克治疗组(B组)的血管紧张素II水平,结果:A组血管紧张素II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V组(P<0.05),结论:提示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的血管紧张素II升高的发生率,是其降低CHF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A组为观察组,予预混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6个月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BUN、Cr、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AER水平3、6个月时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B组AER水平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预混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减少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行ACEI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ALD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尿24h蛋白定量、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24h蛋白定量、α1-MG、M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未出现明显的高钾血症及血肌酐升高。结论ACEI联合ALD受体拮抗剂可以更好地降低尿蛋白,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两组均连用30d,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血脂、24h尿总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葛根素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5205,3.8963,P均〈0.05);两组的5项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观察组t=4.0453,7.9941,8.4726,11.1290,4.0057,P〈0.01;对照组t=1.744,1.8436,1.9033,1.7801,1.7862,P〈0.05);观察组的5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t=1.7273,4.6300,5.9980,1.7801,1.7272,P〈0.05或P〈0.01),且未见葛根素的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结合西医治疗DN的疗效显著,可降低尿蛋白,调节脂质代谢,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18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贝那普利、洛沙坦或两药联合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血钾和血Cr等的变化。结果上述两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的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P〈0.05),但二者的降压效果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血钾、血Cr和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DiN患者,ACEI和ARB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尿蛋白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通过独立于血压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不同治疗阶段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不同治疗阶段,24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1、4、6个月后,治疗组尿蛋白均有显著下降,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有显著治疗效果,且长期用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LipoPGE1)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的疗效。方法将118例2型D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治疗组(贝那普利+LipoPGE1)。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UAER、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组Sc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③两组BUN、FPG、MPA、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腺素E1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病人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首乌降压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片,每片25mg,每日3次,每次1片;治疗组服用首乌降压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的血压、血浆RAAS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差异(85.3%,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结论 首乌降压胶囊能降低和控制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及肾脏组织PRA、AngⅡ、AL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颅脑损伤大鼠心肌损害、循环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建立颅脑损伤及ACEI药物干预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AngⅡ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表达,并观察心肌HE染色及超微结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浆AngⅡ、心肌组织AngⅡ和AT1R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K—MB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0.01),HE染色和超微结构的病理观察可见心肌损害;ACEI干预组血浆和心肌AngⅡ含量及血清CK—MB水平较单纯损伤组显著降低,HE染色和超微结构可见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明显的心肌损害,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参与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ACEI具有防止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文  钱琦 《山东医药》2009,49(3):82-83
将93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伴不同程度血脂升高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氯沙坦50mg/d及降糖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5mg/d,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24h尿微量自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UAE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认为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协同作用,可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钙离子拮抗剂非洛地平(康宝得维)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痛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康宝得维组(23例)与依那普利组(23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对血压的控制康宝得维组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组(P〈0.01),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宝得维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依那普利,两种药物对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难治性.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5.0mg/次,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治疗后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达标33例(86.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达标21例(55.3%),两组患者达标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个通过拆分技术获得的新药,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降压效果,尤其是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反映血压波动程度的新指标动态血压曲线平滑指数(SI)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89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动态血压曲线SI、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微量白蛋白尿(MAU),根据MAU量分为EH早期肾功能异常组41例(MAU≥8.68mg/L)和正常组48例(MAU〈8.68mg/L)。结果 肾功能异常组24h收缩压ABPV(24h SABPV)、夜间收缩压ABPV(nSABPV)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24h收缩压SI(24h SiS)、24h舒张压SI(24 h SID)、夜间收缩压SI(nSIS)、夜间舒张压SI(nSID)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U与24 h SABPV呈正相关;与24 h SIS、nSIS、nSID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SI可以作为一种反映血压波动的新监测指标,其与ABPV联合观察可以更好地反映血压的波动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醛固酮逃逸现象及螺内酯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治疗后所并发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并观察联合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后的效果.方法 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根据治疗3个月时的Ald浓度,判断有无并发Ald逃逸,对有Ald逃逸者,联合使用螺内酯3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Ald逃逸,发生率约43%,并发Ald逃逸的28例病人使用螺内酯3个月后,AngⅡ、Ald均有所下降,但并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ACEI后部分病人会出现Ald逃逸现象,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可能会改善Ald逃逸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5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成安搏维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后两组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时域参数,对心率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照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和PNN50显著增加(P〈0.01),而rMSSD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安搏维治疗,能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HRV各项指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