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62例血液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口腔、消化道等;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G-菌为主,但G+菌及真菌感染也较多。患者化疗期间及其后2周内感染率较高,同时外周中性粒细胞是影响血液病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发生感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多能控制。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率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具有感染发生率高、双重感染多、易致患者病死的特点。在护理环节中,认真落实各项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减少或避免患者感染并发症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01~2009-12笔者所在科共收治血液病患者420例,发生医院感染60例,感染率14.2%。其中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血液病80例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4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结果护理组呼吸道感染8例,感染率为40%;血液感染6例,感染率为30%;口腔感染3例,感染率为15%。对照组呼吸道感染12例,感染率为60%;血液感染9例,感染率为45%;口腔感染5例,感染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率,值得在各地区中小医院进行推广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血液病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2.39%。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6.57%。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其中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19.26%。革兰阳性致病菌占15.59%,真菌占7.33%。药敏实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加,肠球菌对青霉素类,部分头孢第二代产生耐药。结论:医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患儿免疫力低下与抗生素应用密切相关。病原菌的耐药率呈增加趋势,故保护性隔离,抗生素合理应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该院血液内科收治的 2 10例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接受诱导治疗、白细胞数低、住院时间延长都与医院内感染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血液病住院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细菌5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痰液、尿液等,革兰阳性细菌占14.3%,革兰阴性细菌占85.7%.革兰阴性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各有12株,分别占革兰阴性细菌的2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5.0%(8/12)和33.3%(2/6).结论 上述结果 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严红  赵海军 《安徽医药》2013,17(6):993-994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年来该院血液科诊治的1 38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73%,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18.16%),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16.66%)、淋巴瘤(13.88%);发生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为主共69例(42.59%),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有27株(占58.6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菌株有13株(占15.43%)。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且易出现MDRO感染。结论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感染源控制,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血液科160例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120例患者产生院内感染临床资料,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院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进行院内感染结果比较。结果干预组院内感染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3.33%,病亡人数2例,病死率为3.33%;对照组院内感染并发症32例,发生率为53.33%,病亡人数12例,病死率为20%,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内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常规性护理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减少了院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学习[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更远上切断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使ICU的院内感染的到有效地控制。结论加强ICU病房的管理,改善环境,落实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强化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我院近四年 10 6例次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基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抗菌治疗的效果。结果 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序为呼吸道、血液、口腔、肛周等 ,感染的病原菌以G- 菌主 ,约占 49% ,其对泰能 (亚胺培南 )、马斯平 (头孢吡肟 )、阿米卡星较敏感 ;G+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较敏感。按要求进行口腔、肛周护理及房间消毒的患者较其他患者控制发热所需的时间短。结论 恶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见于条件致病菌 ,耐药率较高 ,积极控制原发病 ,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护理及房间消毒 ,有效的抗菌消炎治疗 ,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12.
李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11-112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血液科诊治的3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300例本院其他科室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感染率、感染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率、感染次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感染消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消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拖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防治措施,降低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 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儿科住院患者病历1200例.统计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采取有效地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儿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为4.1%.发生感染的病例中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为50%,胃肠道感染为30%,下呼吸道感染为20%.结论 加强院内感染的监督工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患儿童,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患者5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3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11.9%(25/210),干预组院内感染率为5.1%(16/316),两组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6,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56.2%,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82.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1,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脑卒中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和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轻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12月524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者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58%。院内感染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口腔等,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结论: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病房管理,教育医护人员注意保持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等.方法:对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发生医院感染6z例,占52.1%,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46.0%),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55.1%),其次是真菌(23.0%).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82.8%,非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42.2%.结论:化疗、粒细胞缺乏、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妇产科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2008年1~12月医院内出院患者2115例(妇科1250例,产科865例)感染登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24例,感染率为1.13%;产科发生院内感染12例,感染率为0.57%,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宫腔等。结论: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如执行无菌操作,落实规章制度,加强病房管理等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血液科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不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危害患者健康,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为了降低血液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率,笔者调查了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宏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8):16-1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我院近四年106例次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基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抗菌治疗的效果。结果 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序为呼吸道、血液、口腔、肛周等,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主,约占49%,其对泰能(亚胺培南)、马斯平(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较敏感;G^ 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较敏感。按要求进行口腔、肛周护理及房间消毒的患者较其他患者控制发热所需的时间短。结论 恶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见于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积极控制原发病,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护理及房间消毒,有效的抗菌消炎治疗,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