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脉线上钙调素CaM的分布有无特异性.方法:采用磷酸二酯酶法测定生理状态下大鼠腹部任脉组织与其旁开非经脉组织中的CaM的活性,足三里至上巨墟段与其旁开非经脉组织中CaM的活性.结果:生理状态下,大鼠腹部任脉及足三里至上巨墟段组织中CaM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旁开非经脉组织(P<0.01).结论:CaM在这两条经脉线上的分布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大鼠经脉线钙调素(CaM)活性分布特异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脉线上钙调素CaM的分布有无特异性。方法:采用磷酸二酯酶法测定生理状态下大鼠腹部任脉组织与其旁开非经脉组织中的CaM的活性,足三里至上巨墟段与其旁开非经脉组织中CaM的活性。结果:生理状态下,大鼠腹部任脉及足三里至上巨墟段组织中CaM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旁开非经脉组织(P〈0.01)。结论:CaM在这两条经脉线上的分布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水沟”与“井穴”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 (CaM )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电针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水沟”穴组、电针“井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升高 ,电针刺激“水沟”和“井穴”均可使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降低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针“水沟”与“井穴”均能明显降低活性CaM的含量 ,发挥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内活性钙调素 (CaM)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四肢井穴加药组、电针四肢井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 :造模后CaM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0 1 ) ,经电针治疗及针药结合治疗后CaM显著下降 (P <0 0 0 1 ) ,但针药结合治疗与单纯电针治疗组之间降低CaM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电针、针药结合均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活性CaM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NK细胞免疫活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近年来许多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针灸可以调整免疫功能,达到扶正固本或治病驱邪的作用。这些资料有的涉及体液免疫,有的与细胞免疫有关。本工作拟就针刺影响细胞免疫中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症大鼠组织NOS活性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针刺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组织NOS活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丙酸睾酮造模方法,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前列腺组织NOS活性和血清BUN、Cr。结果 模型组大鼠组织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BUN和Cr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BUN和Cr明显降低(P<0.01)。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大鼠组织NOS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肾功能亦明显改变,而针刺可以防治前列腺增生症大鼠的这些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缺血区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CaM)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水沟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造模后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经电针水沟穴治疗后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脾虚大鼠壁细胞钙调素活性及黄芪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黄、利血平两种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内钙调素活性变化以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作用。方法:胃壁细胞分离采用Lewin胃袋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细胞内钙调素活性测定用PDE酶法,结果:大黄和利血平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钙调素活性(ng/mg)明显下降,黄芪注射液治疗后钙调素活性明显上升,结论:脾虚大鼠壁细胞钙调素活性明显下降,黄芪注射液对壁细胞内钙调素活性这一病理变化有明显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针刺及药物治疗癫痫大鼠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针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脑电的放电波形、波幅及放电频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刺可以极显著地提高致痫大鼠脑电基本频率,极显著地降低放电平均波幅、放电最高波幅,极显著地减少放电频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相比,针刺在改善脑电的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凝结大脑中动脉大鼠为脑缺血实验模型(MCAo),以缺血区细胞内钙调素(CaM)含量为指标,观察了“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的作用。实验表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缺血引起的活性钙调素含量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了脑细胞,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 1 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 ,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 ,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 ,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 ,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 ,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机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洪峰  王富春  时岩 《针刺研究》2005,30(4):208-211
目的:从亚细胞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角度,开展针刺拮抗弱视剥夺效应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的研究,揭示针刺拮抗弱视剥夺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幼猫18只,采用单侧眼睑缝合的方法建立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治疗组于术后第1 d开始,取“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穴进行针刺治疗,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 d,治疗9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各组动物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模型组视皮质神经元出现退行性病变。治疗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状况。模型组动物视皮质、外侧膝状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数密度分别为(138.3±23.12),(38.91±18.43),(4.43±2.01)×102/mm2,积分光密度分别为(0.78±0.38),(0.86±0.30),(1.03±0.32)/μm2,与正常组比较BDNF数量和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具有显著的上调作用(P<0.01)。结论:针刺可逆转剥夺所造成的神经元退变,有利于神经元传导功能的恢复及突触传递的重建。针刺对剥夺效应的拮抗作用是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 五经配伍、针经治脏 ” 是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本研究通过探讨便秘与五脏的关系,以针调本经及所对应的母经、子经、我克经、克我经的 “ 大五经 ” 的整体观念治疗便秘,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脑组织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虹  王祥瑞 《针刺研究》2003,28(3):230-233,229
随着人口老龄化 ,心脑血管疾患日益增多 ,心脑等脏器疾病是造成临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目前仍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针刺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有防治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汇总了近几年从基因水平研究针刺对缺血再灌注的作用的文献 ,主要描述了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脑组织细胞的基因变化的影响 ,包括热休克蛋白、原癌基因、细胞因子、Bcl 2等 ,并描述了作用机制 ,从而概括地说明针刺在缺血再灌注后损伤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坚鸣 《四川中医》2013,(7):120-122
目的:以桡骨茎突腱鞘炎的针灸治疗为例,来验证同名经配穴法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69例做单纯的针灸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组经络辨证选穴合同名经配穴。均为针灸治疗3日1次,15次为1疗程,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治愈率分别为74.29%、52.9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差异,治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名经配穴法,辨证全面,标本兼治,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使用模式生物替代人作为实验对象是针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针灸的基础研究,模式动物的选取应考虑是否有利于揭示针灸的机制,是否与人接近、易饲养、体积和表面积较大、种系稳定和成本合理等因素。目前针灸研究中以大、小鼠的使用为多,部分实验是在体积中等的家兔和猫上进行的,大型动物如小型猪的使用在近年来针灸经络的研究中逐渐增多,而与人最接近的灵长类猴子使用尚少。鼠类体积较小,猫、兔等皮软毛多,牛、马等牲畜室内饲养较困难,作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型猪的体积较大,皮肤结构与人十分接近,易于饲养,猴子的基因和体型与人类最为接近,是较为理想的模式生物。由于存在着穴位和经脉的空间特异性问题,使用大型动物作为针灸经络研究的模式生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整体上观察快速老化及伴随的痴呆对脑蛋白质组的影响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以8月龄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10和同源正常老化鼠SAMR1为材料,分为P10针刺组、P10非穴组、P10对照组和R1对照组。针刺组施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非穴组针刺双胁下非穴固定点。双向电泳展示各组小鼠大脑蛋白图谱。结果:双向电泳显示,伴随着快速老化和痴呆,3个蛋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一个蛋白为P10所特有,两个为R1所特有;9个蛋白发生了量的变化,其中7个蛋白伴快速老化和痴呆高表达,2个低表达。针刺穴位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上述某些蛋白的表达异常,减缓衰老;而非穴无特异性。结论:伴快速老化,SAMP10痴呆鼠大脑某些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异常,针刺可改善其中某些蛋白的异常,并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