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在人体内的留置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寻找简便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是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我院2002年1月~2005年3月采用无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此法便于导管局部皮肤消毒、减少局部皮肤的感染、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感、减少导管扭曲成角而致不畅、减轻护士的工作量[1],尤其是在抢救成批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可以因减去缝合步骤而缩短插管时间,争取抢救时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本组516例,均采用无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法,男306例,女210例,年龄16~86岁,平…  相似文献   

2.
张来香  谢建璞  冯丽明 《全科护理》2012,10(15):1368-1369
[目的]探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线方法固定,实验组采用导管固定贴固定,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穿刺点红肿、不适感、导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便于局部皮肤消毒,减少局部皮肤的感染,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3.
选择在医院行临时性血液透析,采用中心静脉直头导管置管患者310例,用自制静脉直头导管外固定袋,并对临时导管的稳定性、活动性及导管置入口处皮肤的局部反应进行观察。外固定袋的稳定性及活动性高、导管置入口处皮肤的局部反应明显减少。外固定袋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直头导管的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局部皮肤有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行无缝线固定的28例患儿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导管穿刺口渗血率、更换敷料频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5.
经颈外静脉行PICC“三明治”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峰  吕红利 《护理研究》2009,23(7):1825-1826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方法]32例恶性肿瘤并行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病人的导管固定方法采用“三明治”固定方法(研究组),选择同期恶性肿瘤行颈外静脉1管化疗病人32例作为对照组(导管采用常规固定方法)。[结果]研究组导管固定性、导管压迫皮肤情况、颈部活动受限情况和病人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固定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法,减少了导管对皮肤的压迫,增加了病人颈部活动的自由度和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经颈内/外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及静脉给药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常不采用皮肤缝合,而直接采用3M敷贴粘贴或只是单侧缝合。但在实际中,由于颈部活动度大、皮肤褶皱多、皮脂腺分泌旺盛、穿刺点渗血渗液多,常使超薄敷贴不宜固定,以致重复更换敷贴,增大了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时间,耗费了医疗成本。针对此种情况,本科对传统的敷贴固定法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娟  陶小琴  李妮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43-1144
中心静脉导管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寻找便捷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我院2005年3月~2006年4月使用加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此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潘莉  操静  伍友春  陈宛婷  王爱红  王兰 《护理研究》2011,25(20):1833-183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方法]将22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结果]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固定法减少了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的机会和护理费用,减轻了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经颈外静脉行PICC"三明治"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方法]32例恶性肿瘤并行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病人的导管固定方法采用"三明治"固定方法(研究组).选择同期恶性肿瘤行颈外静脉置管化疗病人32例作为对照组(导管采用常规固定方法).[结果]研究组导管固定性、导管压迫皮肤情况、颈部活动受限情况和病人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固定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法,减少了导管对皮肤的压迫,增加了病人颈部活动的自由度和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治疗中运用广泛,导管固定的好坏除了与患者皮肤的干燥与否、皮肤消毒液的选择以及贴膜的种类有关,还与固定技巧有关。我科于2009年1—12月共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58例,对导管采取了一种新的固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在儿童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方法:将行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采用施乐扣固定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缝线固定。结果:两组患儿在导管局部感染、导管部分脱出、导管脱落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和患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乐扣固定深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可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积液病人中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导管的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住院手术后并发大量腹腔积液的病人80例,病人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采用数字单双号标记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方法固定,观察组予以重叠交叉法固定,比较两组皮肤并发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肤并发症、导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5%,低于对照组的52.5%和2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叠交叉法固定留置腹腔引流的中心静脉导管能明显降低皮肤并发症、导管脱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科的治疗中运用广泛,由于治疗需要,导管需在体内长时间放置,据报道,中心静脉导管最长留置使用时间为1a。因此,预防导管的脱落、有效地固定导管成为护理的难点之一。本文重点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有效、简便、舒适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共护理中心静脉置管病人689例,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对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思乐扣联合IV3000皮肤保护膜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皮肤保护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思乐扣联合IV3000皮肤保护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4.41%和1.47%,低于对照组的23.53%和17.6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53%,高于对照组的85.2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乐扣联合IV3000皮肤保护膜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可有效减少导管脱出,降低穿刺点接触性皮炎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赖孝兰 《当代护士》2006,(12):71-7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和长期输液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采用2种固定导管法,缝线固定导骨和医用粘贴敷料固定导管。结果本组37例,置管成功35例,失败2例,成功率达94.5%,缝线固定2例,局部感染1例,医用粘贴敷料固定导管33例,局部感染0例,置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1例。结论PICC导管的应用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通道,有效地保护了病人血管,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保护外周血管优势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因导管留置在肘部因活动等原因造成导管自穿刺点外脱的现象,脱出长度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不能长期使管端处于中心静脉的最佳位置,从而影响导管的预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蓉蓉 《护理研究》2006,20(10):2702-2703
PIOC是指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PICC因其安全、方便和易掌握,带管时间长,能避免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各种输液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外资料报道,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可留置近2年,但在长期保留使用过程中,随着病人的肢体活动,导管末端可能破损。按常规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一旦破损后,只能拔除后重新置管。护理人员对延长管末端破损的5例病人采取了补救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内静脉置管输液快捷、高效、留置时间久,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文献[1]报道,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因此妥善固定导管、维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是保护中心静脉导管的要素。我科患者术后多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为寻求更好的固定方法,2011年5月—2012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PICC无创固定技术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的固定,降低导管意外脱管率。方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112例患者分为常规固定组60例、无创固定技术固定组52例,观察两组导管意外脱管情况。结果常规固定组发生导管意外脱出7例,无创固定技术固定组无1例发生意外脱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采用无创固定技术固定导管,能有效减少导管脱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为中心静脉穿刺导管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血、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为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广泛。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已成为临床普外科尤为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解决了穿刺困难、具有能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便于抢救和用药、解决病情危重患者在救治中建立血管通路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具有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