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长脑心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来自本院住院或门诊的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均服用盐酸丁咯地尔缓释片,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R)、韦氏记忆量表(WMS)、Blessed行为量表(BBS)、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SDSVD)积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认知功能、记忆功能、生活及社会行为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各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丁咯地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伴有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别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35例)或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步长脑心通(研究组35例)治疗,通过评定老年临床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为期八周的对照研究。结果:合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八周治疗后,老年临床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均见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下降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合并益智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也可以协助使其精神症状在早期获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敏  马璟曦  罗春阳  彭雪梅 《重庆医学》2008,37(21):2453-2454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6个月观察评分.治疗组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1.6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检测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MMSE及ADL评分改善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并设立对照组60例.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M MSE和HDS-R积分值均有显著增加(P&lt;0.05-0.01),但组差异不显著,治疗组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63.33%.组间疗效无差异(P&gt;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步长脑心通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前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月和2月模型对照组及给药组(步长脑心通),另设1月和2月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评定不同时期大鼠认知功能; 通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表明,1月和2月给药组大鼠游迷宫平均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E染色观 察发现,1月和2月给药组大鼠锥体细胞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缺血性改变较模型对照组改变轻,2月较1月给药组缺血改变明显;TUNEL染色观察发现,1月和2月给药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给药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灰度平均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明显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用于治疗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并设立对照组60例。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和HDS-R积分值均有显著增加(P<0.05-0.01),但组差异不显著,治疗组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63.33%,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常见痴呆类型。血管性痴呆由多因素参与,其中脑梗死是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试验证实,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笔者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斌  何君萍  叶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78-2380
目的:探讨脑心通在治疗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别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或肠溶阿司匹林合并脑心通(研究组)治疗,通过评定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结果:合并脑心通治疗的研究组在经过8周治疗后,SCAG、MMSE和ADL评分均见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SCAG和ADL评分下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对于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协助使其精神症状在早期获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和丁苯酞联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2粒/次,3次/d,加丁苯酞0.2 g,3次/d,2组在给药前后采用简易智能表(MMSE)、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ADL)评价患者的智能及生活能力。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MMSE和ADL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丁苯酞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逐年升高,中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确优势,其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9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血管性痴呆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结果观察组老年血管性痴呆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轻痴呆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齐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25-125,144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人智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男性患者数量可能多于女性患者.报道显示,65岁或以上老年人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者约占5%.5年随访发现,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中46%的患者进展为痴呆,而某些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症状可自动改善,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并非必定进展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是可以预防的且可逆[1].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依然是该病治疗的主流.现将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建忠 《当代医学》2012,18(22):100-101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67例,用瑞文测验联合型(CRT)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认知障碍程度,评定分析其与同期未应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后CRT及CM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心能组46例患者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丹参组46例患者给予丹参治疗,采用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脑心通组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丹参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略有改善,脑心通组改善情况略好于丹参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临床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李金艳  李响 《海南医学》2008,19(12):12-13
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34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脑心通 喜得镇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喜得镇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的评分改善及P300潜伏期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评分改善及P300潜伏期变化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与喜得镇联合可有效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喜得镇。  相似文献   

17.
江敏  吴松鹰 《医学综述》2009,15(15):2275-2277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y、NSE及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海马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从海马线粒体功能异常,包括线粒体细胞自噬、凋亡途径异常、氧化损伤、生物合成功能异常、动力学失衡、钙稳态失衡、呼吸功能异常7个方面,分别探讨其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内在机制。通过分析文献,提示海马线粒体功能异常是造成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今后临床预防与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宋智 《当代医学》2014,(30):137-138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收治的VD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2组(n=46)。分别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和都可喜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可改善V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提高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