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星形细胞瘤的复发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及手术的关系。方法 对 2 6例小儿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两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幕下星形细胞瘤 14例 ,第一次手术时为良性和亚良性星形细胞瘤 ,复发时恶性程度均未增加 ,复发与手术时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幕上星形细胞瘤 12例 ,第一次手术时 ,恶性胶质瘤 2例 ,复发时恶性程度增加 6例 ,复发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手术时肿瘤切除程度有关。结论 幕下星形细胞瘤的复发主要决定于手术时肿瘤切除程度 ,幕上的肿瘤的复发与手术有关外 ,还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钱肇鄂 《腹部外科》1991,4(3):135-137
胃肠肿瘤居我国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其中胃癌最高,每年死亡人数约16万例,结直肠癌占第五位,每年约近4万人死于此病。十二指肠肿瘤和胰腺头部肿瘤密切相关,小肠肿瘤较少,处理比较容易,故从略。手术治疗是一重要环节,但术前的估计往往和手术中的发现不能一致,引起处理时的困难。本文重点讨论手术时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以供参考。手术时外科医师的操作不当有引起肿瘤细胞的扩散和种植。因此,肿瘤患者的手术野应视为感染的手术野,用盐水纱布垫保护创口周围和附近的脏器。开始探察时,应首先作全腹部彻底的检查后,再探查肿瘤部位,在检查肿瘤前,应将手术野  相似文献   

3.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术野导致感染。因此,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一是清洁手术时预防切口感染;二是污染手术时防止手术部位及全身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轻甲状腺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稳定生命体征.方法 将78例甲状腺日间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于预约手术时、术前3 d、术前1 d、手术日等待手术时进行4次心理与信息支持干预.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定患者预约手术时和手术日等待手...  相似文献   

5.
将手术时的失血同时进行抽吸,过滤和再输入的装置不仅可用于战时,甚至可用于和平时期。补给手术野内的自体血是安全、简便和比较节约的。本文叙述胸部大手术和心血管外科手术时打捞血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腹腔镜已在妇科、胃肠道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腹腔镜手术存在CO2气腹所致的腹腔内高压和CO2吸收入血所致高碳酸血症以及手术结束时腹内压骤降引发的类似缺血-再灌注损伤,另外,手术体位的变化也参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影响机体的内稳态。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时发生胆囊动脉出血较开腹手术时处理困难,是LC中转开腹手术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笔者在LC中预防和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骨凹陷性骨折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癫痫发生率。方法把样本按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分为2组,用χ2检验比较2组癫痫发生率。结果Ⅰ期手术组和Ⅱ期手术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临床遇到颅骨凹陷性骨折并发癫痫的病人时,应更多关注原发脑损伤,情况复杂时不必急于Ⅰ期手术解除压迫,待情况稳定从容不迫地进行Ⅱ期颅骨整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手术中延迟关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03例新生儿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2例、女51例,手术年龄0~28(17.68±8.62)d。将与延迟关胸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延迟关胸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有手术时年龄、早产儿、手术时体重/手术时低体重、RACHS-1(先心病手术难度分级方法)、术前机械通气、术前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延迟关胸有显著性相关的因素有:手术时体重/手术时低体重、深低温停循环、术前机械通气。结论手术时体重/手术时低体重、深低温停循环、术前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治疗延迟关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游离组织移植术在治疗肢体复杂的组织缺损和肢体缺失时,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分期实施。采用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时,能一次手术完成,受区也只需提供一组可供吻合的血管。即使受区缺乏可供吻合的血管,也可以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介绍桥式交叉吻合血管双侧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组合移植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前和手术期间丙泊酚对血清S100B的影响,以评价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和异氟醚(B)组,每组15例。另10例泌尿系统手术的非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作空白对照(C)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组及A、B组颅脑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B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结果A、B组患者手术前S100B显著高于C组(P〈0.01);Glasgow评分越低的患者术前S100B越高(r=-0.446,P〈0.05)。手术结束时A组S100B显著低于B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S100B均较术前有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时患者血清S100B升高,Glasgow评分越低,血清的S100B浓度也越高。提示临床剂量丙泊酚可以抑制血清S100B的升高,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与麻醉手术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内分泌系统中与应激反应最为密切的部分,当机体受到侵袭时,ACTH和皮质醇分泌均增加,以适应紧迫时的需要。本文主要讨论在常用麻醉药物和不同的麻醉方法下,手术时糠皮质激素的变化,以探索麻醉手术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人非心脏手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氧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非心脏手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D)时氧代谢的变化。方法对24例成人非心脏手术患者施行中度ANHD,观察术中ANHD开始时(T0)、ANHD进行中Hb浓度最低时(T1)及手术结束时(T2)氧代谢的指标。结果与T0比较,术中T1时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虽然T1时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浓度、混合静脉血氧浓度、单位组织供氧量明显下降(P<0.05),但动脉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动-静脉氧浓度差和单位组织耗氧量并无明显改变,且手术结束后各指标与ANHD之前比较均无差异。结论中度ANHD对组织氧合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成人非心脏手术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中降颅压的有效措施。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组术前采用降温毯及乙醇湿敷大血管处,使体温降至33~35℃时进行手术,保持此体温至手术结束;术中抬高手术床头部30°。对照组在常温下以传统手术体位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在开骨瓣、剪硬膜时、清除血肿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开颅手术时将患者头端抬高30°及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泰勒宁在吸脂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吸脂手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口服泰勒宁或葡萄糖酸钙,局麻下行负压吸脂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测手术开始、结束时受术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手术结束后统计受术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手术开始和结束时实验组(泰勒宁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葡萄糖酸钙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泰勒宁明显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泰勒宁用于吸脂受术者时,能其明显减轻手术疼痛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使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8例,排除凝血机制异常者,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方式不同分为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和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46例,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2例,其他操作两组相同,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75~140 min,平均95.9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54~105 min,平均65.2 min.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85~150 min,平均98.2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18~30 min,平均24.1 min.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132~640 ml,平均251.8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320~965 ml,平均570.5 ml,术中失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引流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60~1310 ml,平均630.3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70~1 190 ml,平均576.9 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371.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419.3 ml,两组比较总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74.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37.3 ml,隐形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发生肌肉疼痛4例,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未发生使用止血带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可减少术中失血,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但术后失血较多,尤其是隐形失血量较多,对总失血量无明显影响.止血带使用时机对手术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下胃癌手术时加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否对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两组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 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 min至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E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单纯应用全麻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病人术中和术后早期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8.
术前预保温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预保温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术前预保温组、术中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30例。术前预保温组患者在术前30min至手术结束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术中保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开始给予单层棉被,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保温;常规保温组患者从术前入室至手术结束给予常规单层棉被保温处理。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鼓膜温度。结果三组不同时间点鼓膜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三组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预保温模式有助于保持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时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998-2005年收治的54例行颈淋巴结清扫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9例不规范手术后的甲状腺残癌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15例根治后的患者(P<0.05).再手术时患者年龄<45岁、首次手术前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同侧癌灶残留或复发、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再手术时B超提示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等是再手术时同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对侧癌灶的出现,是再手术时对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次手术的个体化的规范根治和必要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避免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的关键.再手术时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对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改良性或选择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肝原位辅助肝移植术前与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暴发性肝衰竭患者辅助性原位肝移植术前与术中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术前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包括供体、手术环境、常规用品和特殊器械物品的准备。做好术中配合,包括供体供肝切取时的配合、受体病肝部分切除时的配合、供受体术中超声吸引刀使用时的配合、受体供肝植入的手术配合等。供受体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原位辅助性肝移植是一项操作过程极为复杂的手术,完善而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而准确的术中配合,可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