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治疗及随访结果。2例行乳突扩大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颞肌修复术,1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深叶部分去除术+颞肌修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2~8年,随访5年以上者5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不易及时确诊,肿瘤生长缓慢,容易复发和发生肺部转移。手术治疗结合术后辅以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是治疗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例 1   男 ,46岁。因左耳间断性疼痛 1 0年 ,左耳前肿物 3年入院。左耳屏处可触及一约 5 cm× 3cm× 3 cm大小的肿物 ,质地硬 ,触痛明显。乳突 X线片及乳突 CT均示无骨质破坏。 1 989年 5月行左外耳道肿物切除及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 1年患者因左耳道前壁肿物及左颈肿大淋巴结再次手术 ,术后配合60 Co放疗。 2年后病灶再次复发 ,检查发现左耳前及腮腺区结节样肿物约 3 cm大小 ,胸片提示双肺弥散性片状影 ,痰检发现癌细胞 ,考虑肺转移。半年后死亡。例 2   女 ,5 5岁。因右耳疼痛 1 1年伴肿物 6年入院。右耳道前壁有…  相似文献   

3.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1年收治的8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行局部肿瘤切除2例;行外耳道袖状切除加腮腺浅叶切除2例;行肿瘤切除加扩大乳突根治3例(1例手术5次,最后1次行颞骨次全切除术);行耳廓全切除加颞骨次全切除术1例。后4例术后辅以放疗。随访5~15年,2例健在,2例6年后肺转移带瘤生存,2例8年后死于肺转移,2例失访。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早期确诊和彻底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肿瘤易发生肺转移,远期预后不佳,提倡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头颈部范围腺样囊性癌占全肿瘤的不足l%,多发生于大小涎腺,通常发育缓慢,恶性度较低,也有早期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的病例。1971年1月~1996年7月,收治腺样囊性癌54例,男19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7岁。原发部位口腔13例,口唇1例,鼻腔11例,鼻窦3例,颌下腺8例,腮腺5例,上咽部、中咽部、外耳道各3例,其它4例。除6例发病时期不明外,48例患病1天~13年4个月,平均1年5个月。手术治疗53例,不能手术行放疗和化疗1例,术后配合放疗15例。结果生存32例,死亡22例,其中死于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行喉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根据UICC 2002年TNM分期标准,喉腺样囊性癌T1N0M0 1例,T2N0M0 1例,T3N0M0 3例;根据Bhattacharwa分期,气管腺样囊性癌T1N0M0 1例,T2N0M0 3例,T3N0M0 1例。10例患者临床上以喉痛、声嘶、咳嗽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喘鸣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采取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的治疗模式。喉腺样囊性癌以喉全切除术和喉部分切除术为主,气管腺样囊性癌以气管袖状切除加端端吻合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方式,总剂量 60~70Gy。结果 10例患者术后愈合好,无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个月~7年不等,所有病例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喉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喘鸣、咳嗽及声嘶为主,纤维喉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该病颈淋巴转移率低,预后较好。根治性切除加术后辅助放疗是治疗喉气管腺样囊性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综合法治疗鼻腔腺样囊性癌1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鼻腔腺样囊性癌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腺样囊性癌患者行手术和术前诱导性化疗加放疗,即综合治疗。结果:随访5年、8年及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21.1%及31.6%。结论:腺样囊化癌局部浸润性强,鼻腔的解剖部位特殊,手术难以广泛彻底切除,术前化疗加放疗可杀灭隐性癌灶,抑制原发灶,对降低局部复发率和癌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2007年经治的24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24例患者中,行局限性外耳道肿物切除术3例,行部分骨性外耳道和软骨切除加乳突根治术11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9例,颞骨全切除术1例。4例晚期患者腮腺因受侵而切除。23例患者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全组总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71-4%.10年累计生存率为38.1%;临床误诊的患者与未被误诊患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9%和59-3%(P=0.012)。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但长期效果差,对肿瘤的扩大切除可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其中5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含外耳道全切除),1例行外耳道后下壁广泛切除及鼓室成形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21个月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可长期带瘤生存,但远期预后不佳,首次治疗应该采用扩大根治性手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5岁,因鼻堵1年来诊.5年前曾行鼻中隔腺样囊性癌切除术.术时采取鼻侧切开径路,切除鼻中隔肿瘤,保留筛骨垂直板及左侧黏骨膜,保留方形软骨及黏软骨膜.术后患者未按时复查.查体于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右侧鼻颊沟见手术疤痕,右侧鼻腔见粉红色肿物,质稍韧,将鼻中隔方形软骨挤向左侧,鼻中隔与左侧鼻腔外侧壁相贴,于右侧鼻腔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  相似文献   

10.
外耳道囊性腺样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8至1995年收治的外耳道囊性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耵聍腺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2~8年复发,分别行2~4次手术(乳突根治、下颌骨切除、颞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癌,术后随访2~8年,1例死亡。6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腺样癌,其中2例行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加腮腺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术,随访2~10年,2例死亡。2例术前未行病理检查,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3年后复发再行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早期就诊和彻底手术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具有较高远地转移倾向的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病程较长,因此关于腺样囊性癌血行转移时间、类型与临床病程有关的报道不多。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36~1986年医院收治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除外外院首次治疗后复发及本院首次治疗仪为姑息切除的患者还剩207例,再除外11例(3例为术后死亡,3例为术后.5年内死亡,5例资料不全),最后对196例随访至少10年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9'3例,女103例,年龄20~83岁(平均47岁);小涎腺起源的139例(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放疗后诱发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术后4年放疗诱发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于2015年1月行鼻侧切开上颌骨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检结果提示为左侧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规律行放化疗,2018年12月患者考虑肿瘤复发,行鼻侧切开左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及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UPS。结论 UPS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实体肿瘤,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其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1988--2004年收治的19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Pittsburgh外耳道癌分类法,T1期5例,T2期2例,T3期6例,T4期6例.T1和,12期病例行局部切除,T3和T4期病例行乳突根治术或颞骨切除术.术后予以足量放疗.复发病例伴远处转移单灶者行手术治疗,远处多灶转移者行放疗.结果 19例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9年,随访时间中位数44个月,随访5年以上者8例.12例复发,7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初次切缘肿瘤细胞阳性的4例患者足量放疗后全部复发.复发患者有9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治疗,8例进行了3次以上手术治疗,4例进行了4次手术治疗.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起病隐匿,易复发,可长期带瘤生存.首次手术应扩大切除范围,确保切缘肿瘤细胞阴性.术后辅以足量放疗.复发病例可多次手术治疗,延长生存期.多次局部复发后易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方法:对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54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失访16例,在随访到的38例患者中,因肿瘤复发死亡4例,其中2例鼻腔腺样囊性癌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喉肌上皮癌术后3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鼻窦黏液表皮样癌术后1年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2例鼻窦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无瘤生存;1例鼻腔腺样囊性癌术后11个月复发,行伽玛刀治疗及中药治疗带瘤生存;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小涎腺肿瘤分布广泛,病理类型繁多,本组病例以恶性肿瘤多见,占81.4%。不同部位的肿瘤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对良性肿瘤多采用肿瘤摘除术。而对恶性肿瘤治疗,手术结合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成功的关键是完整地切除肿瘤和有足够的切缘。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75年1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88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单纯放疗与放疗结合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的疗效.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就诊时56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为Ⅲ、Ⅳ期病变,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全组患者的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0.640、0.341、0.190;Ⅲ期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0.833、0.221;Ⅳ期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0.323、0.145.手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单纯放疗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0.761、0.415,0.750、0.367,0.286、0.143.结论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下颌骨和上颌骨异位涎腺组织的中央型腺样囊性癌在病理上与普通的大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同。该文报道 1例复发性中央型腺样囊性癌。患者 5 4岁 ,黑人男性 ,主诉下颌骨联合区旁无痛性肿块缓慢增大 3个月。 6年前有下颌牙龈的病灶切除手术史。体检见下颌骨联合区右侧有 8cm× 10 cm大小肿块 ,固定 ,质硬。粘膜下病灶扩展至口底 ,紧贴下颌骨的舌面 ,同侧颈部 L evel 区可触及 1.5 cm× 1.5 cm淋巴结。牙齿脱落。腺样囊性癌的典型表现为缓慢增大的肿块 ,因为呈惰性生长 ,肿块可以很大。通常不痛 ,只累及骨或向周围神经扩散可引起疼痛或感…  相似文献   

17.
报告8例腺样囊性癌,从病理学、临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第1次手术行扩大性根治、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上颌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84年1月—2002年1月36例原发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单纯放疗与放疗结合手术等治疗方式的疗效。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初次治疗结束后,全组有19例(19/36,52.8%)带瘤生存。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8、3%,其中Ⅲ期患者为75.0%,Ⅳ期患者为42.9%。手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单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71.4%和12.5%。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和初次治疗后是否有肿瘤残留是影响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47、0.035和0.024)。结论上颌窦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初次治疗后是否有肿瘤残留以及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喉小涎腺癌     
作者回顾了1944年初~1982年底经治的18例喉小涎腺癌病例。18例中,腺样囊性癌8例,低分化腺癌 10例。男14例,女4例。平素有吸烟嗜好者11例。腺样囊性癌平均年龄61.5岁。腺癌60岁。18例中,声门上癌14例,声门下癌4例,无单纯声门癌。肉眼观察,均为粘膜下肿块。声门上癌主要表现为声嘶,咽下困难,咽痛。声门下癌则多数表现为呼吸道受累症状。18例的症状持续时间各异,但以晚期病例居多。腺癌中7例有明显颈部结节病变,腺样囊性癌中3例有颈部结节。11例接受手术治疗,多数为全喉切除术加改良或根治性颈廓清术,2例为部分喉切除术。2例单用放疗,5例手术加术前或术后放疗。初次复发后腺样囊性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8.4月,腺癌12.1月。仅腺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切除术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收治的8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5.6岁。耳痛7例,外耳道肿块、耳溢液、听力下降各6例,面瘫1例;从最初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为2.75年,5例曾被误诊,3例曾被误治手术;6例行颞骨次全切除+腮腺浅叶切除术,2例行颞骨次全切除+全腮腺切除术。结果 围手术期内1例患者出现局部切口感染,1例出现脑脊液漏。全部患者平均随访4.34年;6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复发患者于我院二次手术后3年再次出现局部复发伴肺转移,接受放射治疗,目前带瘤生存;1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确诊后应实施颞骨次全切除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目的,术中应同时处理腮腺;术后放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