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雌二醇和白细胞介素-6等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女性腰椎骨折患者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者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者3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30例为对照组。对120名妇女雌二醇、骨密度、白细胞介素-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钙肌酐比值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碱性磷酸酶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骨钙素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及尿钙肌酐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雌二醇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雌二醇、白细胞介素-6等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这充分说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参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E2和IL-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6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180名妇女雌二醇(E2)、骨密度(BMD)、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Hoc/Cr)、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BGP及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ALP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HOP/Cr及尿Ca/Cr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尿HOP/Cr及尿Ca/Cr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 本研究证明E2、IL-6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是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国际上将OP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迅速减少,骨吸收大于形成,骨量丢失加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单位体积骨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强度降低。OP会使老年人骨结构遭到破坏,骨折风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造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和麻木,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O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其中运动作为OP的一种康复干预手段,因其能改善骨生物力学及有效减少骨量继续流失的特性,准确适度的运动处方已作为一种相对经济、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在OP的临床治疗用中备受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在此我们将不同运动疗法对老年人及绝经 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对今后老年人群OP的预防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绝经后妇女不同骨密度条件下MMP-19、TIMP-1浓度的变化,探讨两者在骨质疏松症(OP)中的作用,为临床OP诊断与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80例.采用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L4)侧位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骨密度(BMD).分为正常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21例)、低骨量组(20例)、骨质疏松组(23例)和严重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骨折组,16例),对各组进行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MMP-9和TIMP-1的浓度.结果 绝经后女性血清MMP-9水平随骨密度的降低呈现升高趋势.以骨质疏松骨折组为著;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TIM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MMP-9与TIMP-1的比率依次升高,致使MMP-9与TIMP-1的比率失调.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清MMP-9水平升高及MMP-9与,TIMP-1的比率失调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进行分析,以探讨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昆明市区的50~79岁、绝经1年以上的社区女性208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CT法测量其腰1至腰5的骨密度(BMD)。结果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BMD均值均进入骨质疏松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BMD均值逐渐降低,且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各年龄段的BMD均值均较北方同年龄段人稍低,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其中50~59岁年龄段上升速度较快,60岁以后上升速度明显趋缓。结论 QCT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均值稍低于北方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的程度稍重一些,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年龄段主要在55~59岁。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黄力  李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112-117,129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生率逐渐增加。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25.0%~51.2%。本文主要就近5年来中西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 ,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 ,该病的发生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骨量的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 ,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的痛苦 ,降低医疗费用 ,从而减轻社会负担。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测定。近 10年来 ,随着BMD测定技术的发展 ,其方法越来越多 ,越来越精密、准确 ,且更加方便。常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 绝经后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的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的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 妇女绝经后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区蒙古族绝经后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的多态性位点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门诊及住院(确诊为骨质疏松)蒙古族绝经后妇女为观察组,对照组来自门诊按年龄配比的骨含量正常的蒙古族绝经后妇女145例,均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以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2.5≤T≤-1.0为骨含量减少,T值-1.0为骨含量正常,并进行MTHFR 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骨质疏松组MTHFR基因受体C677T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29.3%、44.0%和27.7%,对照组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42.8%、44.8%和1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骨质疏松症组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48.7%,显著高于对照组(34.8%,P=0.005),提示T等位基因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7,95%CI=1.18~2.64,P=0.001)。与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增加至3.15倍(95%CI=1.45~6.86,P=0.004),该作用在年龄≥60岁及体重指数偏高的女性中表现更明显。而MTHFR A1298C的多态性位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P=0.513)。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变异与蒙古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明显相关,MTHFR A1298C的多态性位点与蒙古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绝经前后妇女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 1(IL - 1)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水平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尺桡骨中远端 1 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 (BMD) ,小于 0 6 0 1g cm2 ( x - 2s)则诊为骨质疏松 (OP) ,据此将 5 5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 (NOP1) ,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 (NOP2 ) ,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 (OP) 3组 ,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TNFα、IL - 1、IL - 6水平及血清中其他代谢指标。结果 O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NOP1及NOP2组 (P <0 0 5 ) ,NOP2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8) ;IL - 1、IL - 6在绝经后水平升高 (P <0 0 5 ) ,骨质疏松组升高更明显(P <0 0 1)。IL - 1、IL - 6、TNFα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BMD、E2 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与Ca Cr、Hyp Cr密切正相关 (P <0 0 5 )。血清PTH在OP组明显高于NOP1组 (P <0 0 5 )及NOP2组 (P <0 0 1) ,NOP1,NOP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年龄的增长 ,是启动细胞因子IL - 1、IL - 6、TNFα生成的主要因素 ,增加的细胞因子促进骨吸收增多 ,随时间的延长导致骨质疏松形  相似文献   

11.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作用机制之一,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会抑制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骨的新陈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甲基化的状态是可以逆转的,通过干预基因甲基化,可以影响骨形成和骨重吸收的过程,进而为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会影响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水平,绝经后妇女平均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提示血清Hcy浓度可以作为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的指标之一;葛根素达到合适浓度后可抑制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增强细胞ERαmRNA表达,进而促使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通过分析阐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可以早期筛选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更简便快捷地诊断骨质疏松,为临床进行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可以选择性地开发调节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药物,从而使治疗骨质疏松的靶向性更强,为骨质疏松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杭州健康女性定量骨超声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杭州健康女性骨超声速度(SOS)值随增龄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建立杭州地区女性骨超声速度值参考数据库。方法 定量超声法测定1208例杭州地区健康女性桡骨远端(RAD),第3指骨近节(PLX),第V跖骨(MTR)和胫骨中段(TIB)的超声速度值。结果 RAD、PLX、MTR和TIBSOS峰值(Peak of SOS)均出现在40-45岁,TJB的SOS峰值出现在35—40岁,此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绝经后妇女在绝经后早期和晚期各有1个SOS快速减少期,前见于桡骨近端,平均年减少率为2.4%,后见于胫骨中段,平均年减少率为1.8%。各部位骨SOS累积减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85岁4部位累积减少为13%-18%。60岁以后骨质疏松性症(OP)检出率为45%-70%,OP检出率以桡骨远端最高,60-70岁平均为67%,第3指骨近端次之约50%,胫骨中段最低为36%;75岁以后分别为70%,65%和45%。结论 全身各部位骨超声速度值到达峰值的年龄不同,峰值也各有差异。绝经后妇女骨超声速度值随年龄增加减少较快,应予激素和补钙治疗,桡骨远端为本地区SOS检测和OP检出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体重指数、体脂和雌激素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 上海市区 5 0~ 70岁社区绝经后女性健康志愿者共 4 5 7例 ,进行身高体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测定、腰椎和髋部脂肪成分的检测 ,以及随机选取 118例志愿者进行血清雌激素的测定。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骨质疏松 (Non OP)组中体重指数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 5 3和 0 . 5 4 ,骨质疏松 (OP)组分别为 0 .33和 0 . 33;Non OP组中体重指数与腰椎和髋部体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1和 0 . 0 92 ,OP组分别为 0 . 72和 0 .2 7;Non OP组的血清雌激素浓度与体脂呈弱相关 ,OP组血清雌激素浓度与体脂无关。Non- OP组中体重指数大于OP组 ,体脂低于OP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经体重指数校正后 ,体脂 (即体脂 /体重指数 ,亦即体脂在体重中所占的比重 ) ,OP组体脂明显大于Non -OP组 (P <0 . 0 5 )。结论 体重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体脂在体重中的比重增加会降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 ,这种体脂的增加与雌激素可能无关。绝经后妇女应在不增加体脂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体重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15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_(1-4))和股骨颈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判断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OP检出率分别为28.5%、25.2%。OSTA各级风险中高风险指数在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中最高,均为61%。OSTA中风险指数在腰椎和股骨颈OP检出率中较低,在骨量减少检出率中较高,分别是49.2%、50.8%。选取腰椎、股骨颈作为诊断的检测部位,OSTA指数预测OP的最佳截点分别是-2.9、-3.3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0)。结论 OSTA能较好的筛查出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可用于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单位诊断骨质疏松症,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2.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随机选取的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和50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结果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27%;TC,51%;CC,22%,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OPG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各基因型的骨密度,绝经后妇女三种基因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关系不密切,可能不能作为绝经后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加岁以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但不超过5年的健康妇女,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根据骨密度值T-score低于-2.0为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非骨质疏松症组(NO),依就诊次序按1:2比率序贯进入尼尔雌醇组(n)和龟丝补骨片组(g)。单盲观察尼尔雌醇和龟丝补骨片的治疗作用6个月。成功随访率达93.65%。治疗前和后第3、6个月分别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清BGP和尿Dpd/Cr,治疗结束时复查BMD。结果 采用龟丝补骨片治疗后,第6个月无论NO组还是0P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升高;尿Dpd/Cr比值更早、更显著地降低,在OP组治疗第3、6个月时降低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OP-g组尿Ca^2 /Cr排出明显下降。干预治疗第6个月,龟丝补骨片和尼尔雌醇都有增加骨量的作用,各组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发现对治疗的反应性似乎骨质疏松者比非骨质疏松者好,腰椎较股骨好,其中椎体部分最好,股骨颈最差。结论 龟丝补骨片具有保护绝经早期妇女的骨丢失作用,我们认为,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肃省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前和绝经后骨强度变化。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109例年龄40~52岁绝经前和100例年龄53~60岁绝经后藏族妇女与55例年龄40~52岁绝经前和72例年龄53~60岁绝经后汉族妇女进行骨强度对比分析。测量右脚跟骨的骨强度、骨质情况,通过计算T值和Z值,评估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前和绝经后骨强度变化和骨折风险。结果 1.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前骨强度指数明显均高于绝经后藏族和汉族妇女;藏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两者之间对比无差别(t=7.408,P=0.000;t=4.903,P=0.000)。2.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后骨质少孔和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绝经前藏族和汉族妇女;藏族和汉族妇女两者之间对比无差别(χ2=7.928,P=0.000;χ2=7.723,P=0.021)。结论 1.绝经后藏族和汉族妇女骨质流失较严重,应及时补充雌激素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2.由于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居住在一起,生活和饮食习惯逐渐相近及地理环境相同,使得绝经前和绝经后藏族妇女与绝经前和绝经后汉族妇女骨强度变化、骨质少孔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144例中老年妇女掌骨皮质厚度测量与有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测量左手第二掌骨双侧骨皮质厚度,了解绝经前后妇女骨矿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年龄、绝经、尿羟脯氨酸、尿钙排出量的关采。结果表明,掌骨CCT较好地反映出中老年妇女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的规律,CCT与绝经年限、尿Ca、尿Hop排出量呈负相关,增龄和绝经引起的骨量丢失和骨吸收增加是中老年妇女CCT降低的重要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相吻合。用CCT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指标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骨质疏松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绝经后骨丢失主要原因是骨重建单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由肝和骨骼合成的生长因子,它参与骨重建,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BMD低于0.601g/cm2(x-2s)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据此将76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NOP1)、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NOP2)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OP)三组,测定受试者IGF-1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随着增龄和绝经年限延长,IGF-1是维持骨质的重要因子,绝经后妇女增龄,雌激素缺乏,E2、PTH升高可引起血清IGF-1水平下降,OP组低于NOP1、NOP2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Age)、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率骨质疏松,IGF-1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引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表明IGF-1合理用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03例绝经后乳腺癌妇女进行腰椎正位(L1-L4)、左侧股骨颈以及左侧全髋的BMD测定,其中103例患者接受了AIs治疗,对照组为100例同年龄段未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结果接受AIs治疗患者的腰椎、左股骨颈和左侧全髋三个部位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有67例(65.0%)被诊断为骨量减少,24例(23.3%)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对照组中有60例(60.0%)被诊断为骨量减少,19例(19.0%)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病例组患者中骨质疏松加骨量减少的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具有负面影响,对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当定期监测其骨密度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