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ZTC1+1天然澄清剂在清开灵口服液中的澄清效果。方法:以清开灵口服液中含氮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找出理想的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工艺,并研究澄清剂在口服液中的残留量。结果:ZTC1+1天然澄清剂既能保留清开灵口服液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并与澄清剂的加入次序、反应温度两个因素有关。在清开灵口服液中无ZTC1+1天然澄清剂残留。结论:ZTC1+1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代替清开灵口服液的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黄芪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优化淫羊藿黄芪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均匀设计法设计提取工艺,以黄酮,多糖及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筛选,并以此作指标,对冷沉法、醇沉法、ZTC1+1◇型澄清剂法、壳聚糖法的澄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提取的优化条件为:50%乙醇溶液、9倍于药材的溶剂量、提取二次(4h、2h);两种澄清剂及冷沉法对多糖、黄酮及淫羊苷无明显影响,效果优于醇沉法。结论:均匀设计的结果与实际效果相吻合。为一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3.
ZTC 1 1天然澄清剂是一种新型药品添加剂 ,由AB两组分组成。第一组分加入后 ,在不同的可溶性大分子间“架桥”连接 ,使分子迅速增大 ,第二组分在第一组分所形成复合物基础上再“架桥” ,使絮状物在原有基础上 ,加快形成 ,且第二组分的加入量为第一组分的一半 ,可以保证第  相似文献   

4.
吕建伟 《海峡药学》2010,22(6):26-27
目的探讨选择ZTC1+1天然澄清剂用于宫缩一号合剂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了澄清剂的加入量、加入药液的温度、沉淀时间3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以水苏碱含量和水浸膏得率作为指标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按总量的5%加入配制的澄清剂、药液温度为60℃、沉淀时间12 h。结论优选的最佳工艺方案可行,所制备的宫缩合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水提液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实验通过ZTC1+1-Ⅱ澄清剂A、B两组分的加入顺序、用量、药液浓度、温度、搅拌等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澄清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1:7,温度:60℃,搅拌速度:150r·min^-1,先加ZTCA组分0.3mL·g^-1,后加B组分0.15mL·g^-1。结论ZTC1+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除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在仙鹤复方总糖精制中的效果.方法:以脱蛋白率和总糖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找出理想的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纯化总糖工艺.结果:实验表明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提高该复方总糖的纯化效果,并与药液的浓度和澄清剂加入量有关.结论:Ⅱ型ZTC1 1天然澄清剂纯化仙鹤复方总糖的最佳工艺为A1B3C1D2.  相似文献   

7.
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的纯化分离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程远  张浩  张承平  孟莉 《医药导报》2003,22(10):707-709
目的:寻找有效纯化分离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的方法.方法:生地黄水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梓醇为其环烯醚萜苷类的测定指标,比较101 果汁澄清剂和科阳1+1天然澄清剂的纯化效果,以及乙醇和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效果.结果:生地黄水提物以科阳1+1天然澄清剂纯化,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可使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有效分离出来.结论:在工业生产中可用科阳1+1天然澄清剂与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联合应用来纯化分离生地黄中的环烯醚萜苷类.  相似文献   

8.
ZTC澄清剂用于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法与ZTC 1+1天然澄清剂法,进行喉咽灵口服液除杂的比较研究;采用连续倍比稀法,测定了喉咽灵对5种常用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ZTC1+1天然澄清剂法除杂能获得澄清的液体,且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所得的喉咽灵口服液对咽喉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与对照药清开灵的差异不大。结论:证明ZTC1+1天然澄清剂法可以代替乙醇法除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天然澄清剂壳聚糖絮凝法制备艾可合剂。方法比较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澄清的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壳聚糖可达到与乙醇同样澄清效果,且对芍药苷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天然澄清剂壳聚糖可作澄清剂制备艾可合剂。  相似文献   

10.
万富贵  程丽娟  周燕 《中国药师》2010,13(2):295-296
目的:比较ZTC1+1-Ⅱ澄清剂与醇沉法制备芪仁回春合剂的方法。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比较ZTC1+1-Ⅱ澄清荆与醇沉法两种工艺的差异。结果:ZTC1+1-Ⅱ澄清剂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ZTC1+1-Ⅱ澄清剂既能更有效地保留多糖等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稳定且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1.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黄精多糖纯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湘乡  李兰林 《中南药学》2012,10(9):666-668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黄精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方法以固形物去除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方法优化。结果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纯化多糖,并与澄清剂的加入量显著相关。结论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在药液浓度为1:10的情况下,加入配制好的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B组分使其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2%,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再加入A组分使其占总体积的1%,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静置12 h,过滤,即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ZTC1+1-Ⅱ型澄清剂应用于莲子心提取液除杂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固形物去除率、甲基莲心碱保留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药液浓度、澄清剂加入的顺序、澄清剂的用量、加入澄清剂时的温度、搅拌时间及水浴保温时间对除杂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除杂工艺条件。结果在药液浓度为1∶6,ZTC1+1-Ⅱ型澄清剂2组分加入顺序为先B后A,ZTC1+1-Ⅱ2组分(浓度为1%)用量分别为0.8 mL.g-1(B)及0.4 mL.g-1(A),作用温度为80℃,分别搅拌10 min后保温30 min的工艺条件下,固形物去除率为22.81%、甲基莲心碱含量保留率为89.42%。结论 ZTC1+1-Ⅱ型澄清剂可用于莲子心提取液的除杂工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对白芍提取液澄清工艺进行优选。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药液浓度、澄清剂用量、温度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澄清条件。结果以吸光度和芍药苷保留率作为指标,确定白芍提取液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药液浓度比为1∶10,ZTC两组分用量分别为B组分0.6 mL/g、A组分0.3 mL/g,作用温度B组分为60℃、A组分为40℃时,澄清效果最好。结论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可用于白芍提取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黄精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固形物去除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方法优化.结果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纯化多糖,并与澄清剂的加入量显著相关.结论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在药液浓度为1∶10的情况下,加入配制好的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B组分使其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2%,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再加入A组分使其占总体积的1%,搅拌10 min,60℃水浴保温50 min;静置12h,过滤,即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天然澄清剂ZTC1+1精制法替代水提醇沉法,提高复方板蓝根颗粒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方法通过澄清剂用量试验,选择澄清剂最佳用量比例,以干浸膏收得率和含氮量评价澄清剂ZTC1+1的澄清精制效果。结果制备复方板蓝根颗粒选用ZTC1+1澄清剂量以A剂0.15%、B剂0.30%的加入比为最佳,使用ZTC1+1澄清剂精制法干浸膏相对收得率为163.39%,相对含氮量174.41%。结论使用ZTC1+1澄清剂精制法明显优于水提醇沉再水沉法,且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源及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16.
甲壳质在中药口服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壳质吸收附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以总可溶性固体物重复、总多糖含量、澄清效果为指标,比较甲壳民乙醇作澄清剂的效果,结果表明甲壳质与乙醇作澄清剂制备的口服液澄清效果相同,总可溶性固体物,总多糖含量相差显著,甲壳质可替代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  相似文献   

17.
ZTC1+1澄清剂法制备精黄芝口服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黄芝口服液具有扶正固体、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强身作用.该产品的精制一直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得多糖沉淀物,消耗大量乙醇,天然澄清剂对多糖类成分不产生沉淀,可达到精制作用.现应用澄清剂沉淀法制备精黄芝口服液.  相似文献   

18.
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复方煎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澄清剂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清试验,证明能除去大量杂质,达到澄清的效果,与传统水提醇沉工艺比较,经薄层层析(TLC)证明,可保留的有效成分基本一致。特别是单用壳聚糖作澄清剂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01澄清剂在中草药制剂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101澄清剂在中草药制剂——虎杖涂液制备工艺中的应用,缩短了中草药制剂传统提取工艺的流程。方法简便,费用低,不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为中草药提取工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及ZTC1+1-Ⅱ澄清剂对大青叶提取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宁  谢印芝  樊飞跃 《中国药房》2008,19(21):1625-1628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处理大青叶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糖保留率、靛玉红保留率、药液澄清情况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50℃,按8%澄清剂用量加入;ZTC1+1-Ⅱ取浓缩至1:10的提取液,加热至70℃,按5%澄清剂用量,先B后A的次序加入。结论:壳聚糖及ZTC1+1-Ⅱ天然澄清剂均可用于大青叶提取液的除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