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英慧  徐力 《河北医药》2016,(7):1029-103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5例,测定其血脂水平,根据公式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观察组间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比较,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TC、TG、LDL-C,non-HDL-C及non-HDL-C/HDL-C 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non-HDL-C及non-HDL-C/HDL-C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539、0.516、0.218,0.271、0.264、0.352, P <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β=0.592, P =0.039)。结论 non-HDL-C/HDL-C比值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A)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IS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脉压、HCY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IMT。结果观察组脉压、HCY水平、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ISA患者的脉压与HCY水平、IMT呈正相关( r=0.165、0.142,P<0.05)。结论老年ISA患者的脉压与HCY水平、IMT呈正相关,老年ISA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脉压增大、HCY水平升高和IMT增加相关;脉压和HCY水平升高是老年IS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4例中老年人颈总动脉平均IMT、同时行血尿酸检查,按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胆固醇、HDL-C及Apo-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胆固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但HDL-C及Apo-a明显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胆固醇水平有意义地增高,相反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对比,药物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用稳态模型计算出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221例患者分为5组,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血脂及胰岛素水平,B型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各组的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随着HOMA-IR值升高,糖耐量低战、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IMT值升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胆固醇、HDL、LDL、Ln(HOMA-IR)与IMT独立相关,是IMT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健康体检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在20岁85之间,平均(50.6±11.5)岁。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LDL-C、HDL-C含量;采用日本东芝SSA-520A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LDL-C、HDL-C和IM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与AS呈负相关、HDL-C、IMT与AS呈正相关。结论 LDL-C、HDL-C和IMT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的34例BPPV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到健康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无BPPV病史的34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7个CVRFs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2个颈动脉超声诊断指标[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斑块]。结果 两组的CVRFs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的颈动脉IMT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RFs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并非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颈动脉IMT可作为老年性BPPV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范青云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13,17(9):1504-150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104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罗格列酮干预3个月能显著降低TG水平(P<0.05),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DL-C水平升高(P<0.05).罗格列酮干预6个月颈动脉IMT减少、管腔内径增大、AS斑块的数量减少和类型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改善合并颈动脉硬化的T2DM患者的血脂谱,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AS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0.
刘雯  刘轩  岳松 《天津医药》2015,43(3):315-318
目的 分析天津市警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 (MS) 的关系,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体检警察人群中筛选出 50 例 MS 患者为 MS 组及 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家族史、 既往史、 现病史、 生活习惯、 职业紧张因素等); 检测相关血液指标(空腹血糖、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等); 应用彩超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 比较 2 组的相关指标, 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MS 组的双侧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中膜增厚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高血压家族史、 应激事件、 现吸烟、 糖尿病家族史、 高脂饮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饮用奶制品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原因具多样性,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减缓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波  李天德  智光  王劲松  徐勇 《天津医药》2005,33(4):201-203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耐量异常(IG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筛查,按照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DM)组、IGT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抽血检查血脂及胰岛素水平,B型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IGT组的IMT值和内膜连续性比NGT组差;DM组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比NGT组高;以上指标IGT组与DM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CH、TG、HDL、LDL水平与IGT相关。结论:与NGT组相比,IGT组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程度与糖尿病患者接近。IGT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582例,根据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MAU),将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患者127例、非肾病组患者455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早期肾病组患者其FBG、LDL-C、TG、T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而早期肾病组HDL-C显著低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MAU与TG、TC、LDL-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HDL-C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测定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38例、IMT增厚组⑴(0.9mm〈IMT〈1.3mm)44例和IMT增厚组⑵(IMT≥1.3mm)45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主要与年龄、病程、FIns和HOMA-IR有关。IMT增厚组⑵FIns和HOMA-IR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并高于IMT增厚组⑴,并且胰岛素抵抗程度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程度与IMT的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彦 《中国药业》2010,19(15):76-7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用高频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测量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分叉部向下1.5~2cm前壁、后壁、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内中膜最厚处,取其平均值,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的IMT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斑块发生率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建凤  白伟  贾丽娟  于欣  边芳 《河北医药》2010,32(7):827-828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超重肥胖组115例,体重正常(对照组)64例,测量2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简易估测指数;超声测定颈总动脉IMT,以此判断被测者动脉病变的情况。ELESA方法测定SAA。结果超重肥胖儿童SA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升高程度与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颈总动脉IMT以及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9、0.202、0.237、0.222,P〈0.05)。结论SAA与超重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硬化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赵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66-1767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在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检测40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以及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35例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颈总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直观显示颈总动脉的病变程度以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栓塞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夏枯草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FBG、HbA1c、TG、LDL-C、ET-1、I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NO、FMD、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前后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在降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基础上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方法30例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剂,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之后TC、TG、IMT、LDL-C数值均明显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数值却比治疗前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消除脂质斑块。并且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社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叶酸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IMT)、复发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明显改善,hs-CRP、Hcy以及IMT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社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和Hcy水平,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患者动脉粥样斑块,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TC—HDL-C)/HDL-C、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治疗后为(0.68±0.18)mm,与治疗前(1.26±0.02)mm比较,P〈0.05,降低TC、LDL-C、TG、(TC—HDL-C)/HDL-C、Lp(a)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