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抹棒(Dermabond)在甲状腺手术切口粘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多抹棒组(n=300例)(用多抹棒粘合甲状腺手术切口)以及皮钉组(n=300例)(皮钉闭合切口)。两组术后皮肤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住院天数予以观察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过敏、感染、切口裂开及严重疤痕反应等并发症。多抹棒组出现3例皮下积液,皮钉组出现1例皮下积液(P〉0.05)。多抹棒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皮钉组显著减少[(1.8±0.86)d vs(4.1±0.95)d,P〈0.05]。结论 多抹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皮肤粘合剂,切口愈合好,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伍小智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28-342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207例,其中112例采用阻断双侧子宫动脉(研究组),95例采用单纯套扎双侧子宫动脉(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7.4±16.3)mLl少于对照组[(86.5±11.8)mL],术后体温恢复时间[(2.9±0.7)d1短于对照组[(3.1±0.8)d],术后住院时间[(4.3±0.5)d]短于对照组[(4.6±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7、-1.919、-5.120,P〈0.05)。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方法安全、有效、出血量少,且能减少残留宫颈长度。  相似文献   

3.
邓万芳 《医药世界》2010,(8):828-828
目的探讨紫花烧伤膏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5-01-2009-12住院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裂开患者3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治愈情况,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3%、17%,对照组为80%、20%,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2±2.0)d、(18.0±5.6)d。结论紫花烧伤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裂开,能够促进和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程兰  何静 《安徽医药》2015,(7):1410-1411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器在食管癌术后胸部切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5例,对照组29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皮肤前切口留置硅胶负压引流器,比较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切口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0例(98.25%),二次缝合2例(0.70%),发生感染4例(1.40%);对照组甲级愈合257例(87.12%),二次缝合10例(3.4%),发生感染22例(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9±3.3)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4.0)d(P <0.05)。结论皮下留置负压引流器,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血气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25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中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9例为胸腔镜手术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16例为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留置胸引管天数等因素。结果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7±16.8)min,术后留置胸引管(5.6±5.6)d,术后住院(10.2.±5.4)d,有1例因术后持续漏气需要二次手术。小切口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68.4±13.6)min,术后留置胸引管(3.5±1.9)d,术后住院(7.8±2.5)d。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引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血气胸复发。结论对于自发性血气胸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渗糖胰岛素配合蝶形胶布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实验组(蝶形胶布组)37例,为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局部清创,切口周围注射高渗糖胰岛素,并用蝶形胶布闭合切口。对照组(清创缝合组)为同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者23例,采用常规清创换药和/或二次缝合术。结果蝶形胶布组伤口愈合率97.3%,1例(2.7%)未愈合,清创缝合组伤口愈合率91.3%,2例(8.7%)未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蝶形胶布组平均住院(10.4±1.2)d。清创缝合组平均住院(17.4±2.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蝶形胶布组处理伤口的费用平均(108.3±27.1)元,清创缝合组平均(607.9±57.4)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渗糖胰岛素配合蝶形胶布对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有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已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京燕 《中国药业》2009,18(11):84-84
目的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伤口分别采用常规包扎及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比较其伤口愈合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伤口愈合不良概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平均干燥时间(3.21±1.03)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8.34±2.05)d,体温术后1 d (36.88±0.24)℃、术后3 d(37.81±0.32)℃,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4.08%)、切口感染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平均引流量(157.17±28.43) ml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及引流,减少术后发热及不良愈合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裴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65-2966
目的:比较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切口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小切口组患者选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8.76±10.37) min]、术中出血量[(39.57±7.68) mL]、切口长度[(3.57±0.68)cm]、住院时间[(4.89±1.13)d]均少于对照组[(54.07±11.64)min、(64.16±7.98)mL、(6.88±0.65)cm、(5.47±1.32)d](t=2.13、3.12、3.96、2.14,P<0.05或P<0.01),小切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明显低于对照组(29.8%)(χ2=5.34,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腹部术后皮下置管负压引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腹部术后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中的作用。方法180例肥胖腹部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术后腹壁皮下放置输液管作为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引流,并做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x^2=13.23,P〈0.01);观察组切口非甲级愈合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X^2=15.13,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8.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6±1.2)d(t=35.55,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李英  林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54-225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6.7%),6周以内占(84.6%),部分病例(15.4%)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主要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治疗及预防,增进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方法对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晚期出血发生时间为术后2~6周,多发生在术后2~3周内;原因有子宫复旧不良、组织残留、子宫内膜炎、子宫切口缝线溶解或感染裂开。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多发时间术后2~3周,以子宫复旧不良为主要原因,而子宫切口缝线溶解或感染裂开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前后预防性应用奥硝唑3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奥硝唑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 14 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术前给药A组 (A1组 5 0例 ,单次给药 ;A2 4 2例 ,术前术后双次给药 )和术后连续给药B组 ( 5 2例 )。结果 A组术后平均体温低于B组 (P <0 .0 1) ,退热时间短于B组 (P <0 .0 5 ) ,人均抗菌药用量A组均少于B组 (P <0 .0 0 1)。结论 术前应用奥硝唑优于术后应用奥硝唑  相似文献   

14.
陈成萍 《淮海医药》2001,19(6):458-459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分析56例施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42例施传统的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较,观察总手术时间,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改良式剖宫产具有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术式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较传统式剖宫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择期进行剖宫产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3d血常规检测中WBC、N%、Hb三项指标及用药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奥硝唑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14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术前给药A组(A1组50例,单次给药;A242例,术前术后双次给药)和术后连续给药B组(52例)。结果 A组术后平均体温低于B组(P<0.01),退热时间短于B组(P<0.05),人均抗菌药用量A组均少于B组(P<0.001)。结论 术前应用奥硝唑优于术后应用奥硝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试验组)和术后用药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术后体温、术后感染、母乳喂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结果: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体温正常、药物无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少及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花费低,优于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将60例选择性剖宫产术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术前一次性应用头孢唑啉,B组30例,术后3d常规应用头孢唑啉,观察手术前后生殖道菌群变化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两组手术前后血白细胞平均计数,细菌培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人均抗生素用量A组2g,B组12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和抗生素会影响阴道菌群,剖宫产术应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病原因及发病特点,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24例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多在产后2~3周,部分病例超过4周;发病原因主要为切口感染、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胎盘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及蜕膜残留、子宫切口裂开.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并不完全局限在产褥期,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早诊断早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