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和整合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哥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镇区医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和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750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结果 2年期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0.3%(227/750),以儿科最多,占26.9%(61/227),其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67.8%(154/227);按年份分组比较分析,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由31.7%(120/379) 降到28.8%(107/371);其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增强,对庆大霉素、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降低.结论 该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社区感染,并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部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呈多重耐药表型特征,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社区感染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临床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该院临床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共194株,应用ATB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产ESBLs菌株的鉴定采用复合纸片表型确证法。结果 19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以外的28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7.9%,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加强产ESBLs菌株检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产ESBLs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状况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剂.方法 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药敏采用K-B法.结果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离肺炎克雷伯菌519株,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菌剂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哌... 相似文献
14.
整合子介导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整合子参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测定61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整合酶基因扩增法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并测序。结果 73.8%(45/61)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株大肠埃希菌Ⅱ类整合子阳性,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88.9%(40/45)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从150—2800bp不等,有1株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大小为2200bp;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aadA2、aadA5、aadB、aacA4、aae6’-Ib)、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dfr2d、dfrⅤ、dfrⅦ、dfr17)、编码对氯霉素耐药的基因(cat、catB8、cmlA1-variant)、编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blaoxa10)和编码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结论 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广泛存在,参与了这两种菌多重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aac(6')-Ib-c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aac(6')-Ib-cr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从临床分离的337株非重复的肺炎克雷伯菌.挑选64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任何一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aac(6')-Ib-cr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检测aac(6')-Ib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ll),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aac(6')-Ib-cr.抗生素MIC值测定采用琼脂稀释法.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通过接合试验检测质粒是否可以发生转移.结果 3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9.0%(64/337)、8.3%(28/337)和16.3%(55/337).共有24株细菌经PCR证实aac(6')-Ib基因阳性,经测序证实全部为aac(6')-Ib-cr基因,阳性率为37.5%(24/64).24株aac(6')-Ib-cr基因阳性株中,有13株对环丙沙星耐药(MIC≥2 mg/L)和11株环丙沙星敏感(MIC≤0.25~1.0 mg/L).aac(6')-Ib-cr基因在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和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4.2%(13/24)和27.5%(11/40),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56,P<0.01).24株aac(6')-Ib-cr基因阳性株中,ESBLs和intl1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9.2%(19/24)和91.7%(22/24).13株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的质粒成功转移至受体菌,以受体菌质粒DNA为模板进行aac(6')-Ib-cr检测,13株受体菌质粒全部为aac(6')-Ib-cr基因和intl基因阳性,全部为ESBLs阳性株.结论 aac(6')-Ib-cr基因广泛存在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aac(6')-Ib-cr可能通过Ⅰ类整合子和ESBL基因同时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AmpC酶基因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质粒型AmpC酶株的比率、酶的基因型及其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本院、福建省立医院两家医院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的67株耐头孢西丁不重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抽提高产AmpC酶株质粒,用PCR及产物序列分析确定质粒AmpC酶和13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ERIC-PCR指纹图确定产酶株间的同源关系。结果福州两家医院耐头孢西丁菌中产质粒型AmpC酶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6.7%和10.5%,肺炎克雷伯菌则分别为8.0%和0。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DHA-1型、4株大肠埃希菌产CMY-2型、1株大肠埃希菌产CMY-22型质粒AmpC酶;5株产CMY型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还分别同时产CTX—M-14、CTX—M-27、TEM-144和TEM-1型13内酰胺酶。7株菌中,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株大肠埃希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转移给受体菌。7株产酶菌ERIC—PCR指纹图显示,2株肺炎克雷伯菌来自相同克隆,其余菌株来自不同克隆。结论福州地区发现产DHA-1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和产CMY-2型及CMY-22型AmpC酶大肠埃希菌。CMY-22型AmpC酶和TEM-144型13内酰胺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GenBank登录号为DQ256079和DQ2560S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同时产超广谱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AMS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AmpC酶用三维试验法检测.结果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31株,检出率为38-3%,检出产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76株,检出率为22.2%,尿液与脓液中产ESBLs+AmpC酶菌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最高;在分科调查中,ICU病房产ESBLs菌株、产ESBLs+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在年龄调查中,71—80岁组产ESBLs、ESBLs+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与年龄大致呈正相关。耐药性方面,单产ESBLs+AmpC酶菌株较产ESBLs菌株呈现更复杂的多重耐药。结论:产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在临床上已广泛存在,多重耐药明显,临床应及时了解其耐药特点及变化趋势,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对比医院2004—200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物试验,同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在2004、2005、2006年分别为20.5%、34.1%、41.9%,新生儿科连续3年产ESBLs检出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产ESBLs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有极高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医生应慎重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减少产ESBLs菌株的产生,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监测并分析该医院2004年1~12月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4年1~12月从该院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与Vitek-AMS的GNS卡Mic法相结合进行药敏试验,并严格按照CLSI/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标准方法检测ESBLs菌株。结果 分离的49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有196株,占39.4%;31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有91株,占29.3%。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ESBLs菌株(P〈0.05),但对亚胺培南都显示高度敏感性。结论 产ESBLs菌株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临床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标,特别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防止ESBLs菌株的增长、扩散与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碳氢霉烯类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中获得性碳氢霉烯酶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20株,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NS-142检测菌株的MIC值,PFGE技术分析耐药菌株间的同源性,改良的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亚胺培南-EDTA,美罗培南-EDTA及头孢他啶-EDTA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PCR扩增常见获得性碳氢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细菌耐药的传播方式和Southern杂交定位耐药基因.结果 PFGE共检出4种细菌基因型,包括A型5株(A1型3株、A2型2株)、B型2株、C型12株、D型1株.A型及C型为主要克隆株.8株细菌同时携带KPC-2及IMP-4两种碳氢霉烯酶基因,10株只携带IMP-4基因,2株只携带KPC-2基因.未检出NDM-1、GIM、SPM、SIM、OXA-23、VIM型碳氧霉烯酶基因.所有20株菌株均携带Intl基因,Southern 杂交提示Intl及IMP-4基因均定位于染色体.结论 IMP-4及KPC-2基因是武汉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最主要的获得性碳氢霉烯酶基因,Intl介导IMP-4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及C型耐药克隆株在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多个科室间的传播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性传播的主要方式.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acquired carbapenemases in carbapenemresistant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xplore its role in 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8 to March 2009, twenty clinical isolates of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collected from children hospitalized in Wuhan children's hospital. MICs of antibiotics were tested by DNA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Modified Hodge test was used to screen strains producing carbapenemases,combined imipenem(IPM)-EDTA , meropenem(MEM)- EDTA and ceftazidime(CAZ) - EDTA double-disk synergy test (DDST) were used to detect metallo-β-lactamase-producing.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carbapenemase and integrase genes, and sequencing were performed. Plasmid conjugation transfer experiments and Southern hybridization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mode of drug resistance transmission. Results Four type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detected by PFGE, type A consisted of 5 strains, including 3 strains of type Al and 2 strains of type A2), type B (2 strains), type C (12strains) and type D (1 strain). Type A and C were the main drug resistant clones. Eight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ried both KPC-2 and IMP-4 genes, 10 strains carried IMP-4 gene, 2 strains carried KPC-2 gene. None of NDM-1 ,GIM, SPM, SIM, OXA-23, and VIM carbapenemase genes was detected in 20 isolates. All of 20 isolates carried lntl which were found to be located on bacterial chromosome by Southern blot. Conclusions KPC-2and IMP-4 genes are the major carbapenemase genes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d in Wuhan.Transmission of drug resistance is mainly 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type C resistant clone and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Intl on bacteria chromosom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