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分子量肝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大庆龙南医院儿科收治的DIC患儿,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各项临床指标的恢复较普通肝素组有明显差异,低分子量肝素明显优于普通肝素。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的应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量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低分子量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60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 ,按不同顺序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 (LMWH)和普通肝素 (UFH)各 4次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 ,观察透析器凝血 ,监测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 ,穿剌点压迫时间 ,低分子量肝素钙临床副作用。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钙 (LMWH)与普通肝素 (UFH)相比 ,前者明显减少透析器管路凝血、穿剌部位压迫时间缩短。CT、APTT峰值明显降低 ,且PT与PLT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尤其是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疗效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与小剂量普通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抗凝剂。方法将12例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及小剂量普通肝素进行血液透析24次,观察抗凝效果及病人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体外循环凝血显著少于小剂量普通肝素组;两组透后虽应用鱼精蛋白中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穿刺点压迫时间明显延长,透析后病人出血情况较严重,且不易止血,与较小剂量普通肝素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一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较好,但透析后病人出血情况较明显,具体应用应结合病人情况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82-186
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血药物,现已发现肝素的生物活性主要来源于其与数百种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因此,肝素除了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抗贫血等药理特性。随着对肝素的深入研究,低分子量肝素被发现,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少发生出血、过敏反应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本文就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许树兰  赵玫 《中原医刊》2003,30(22):38-38
目的 :观察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血塞通。方法 :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为治疗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血塞通为对照组 ,治疗组普通肝素 12 5 0 0 u 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0 0 0ml持续 2 4~ 48小时静脉点滴 ,改为低分子量肝素 (克赛 ) 60mg腹部皮下注射 12小时 1次 ,7~ 1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 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42 1%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血塞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的观察,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结果: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很小。结论: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行血液透析的患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抗凝。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比普通肝素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出因危险性小,对APTT的影响小(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肾综合征在血热血液透析中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强的松、洛汀新;低分子量肝素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40m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结果治疗3周后,低分子量肝素组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其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明显降低,D-二聚体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肾功能和血脂治疗前后和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2例出现皮下微小出血点.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减少尿蛋白,有利于肾病综合征的早期缓解,且出血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是肾病综合征的理想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量肝素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2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量肝素组32例和普通肝素组30例;低分子量肝素组植入支架42枚,于拔除动脉鞘管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隔12h注射1次,维持3天。普通肝素组植入支架40枚,于拔除动脉鞘管后开始静脉滴注普通肝素600~800IU/h,维持3天。两组术前和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维持3个月以上。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心肌梗塞、心衰、死亡病例。低分子量肝素组1例因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而普通肝素组2例重建;普通肝素组发生脏器出血并发症5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而低分子量肝素组无脏器出血并发症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够减少冠脉介入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的观察,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药胶后的疗效。结果: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很小,结论: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经大鼠胃肠道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低分子肝素(LMWH)溶液及乳剂在麻醉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情况以及磷脂对LMWH的促吸收作用.方法在体大鼠胃中给药、小肠及小肠各肠段循环液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及循环液中药量的变化,以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LMWH在体小肠和十二指肠循环溶液及乳剂循环一定时间后,药量显著减少,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结论LMWH在胃中无明显吸收,部分被破坏;在小肠中吸收,十二指肠吸收最好.磷脂乳剂对LMWH有一定的保护和促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量肝素对血凝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标准肝素(SH)为原料经亚硝酸裂解制备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给予同等抗Xa单位剂量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较SH小,在治疗量下(100anti-XaIU/kg)不增加出血倾向;体外实验表明,LMWH能有效地抑制chandler模型的血栓形成;体内实验表明,LMWH在100~200antiXaIU/kg范围内能有效地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大鼠颈动脉电流损伤(iv,sc)和家兔颈静脉血栓模型的血栓形成,与参照品Fragmin及SH的作用相似,LMWH在上述模型中的ED50分别为:159,185(iv),193(sc),91anti-XaIU/kg;研究还发现,scLMWH吸收完全,给药后3h的抗血栓作用与iv后10min相似,而SH的作用弱。提示LMWH保留了SH的抗血栓作用,降低了SH的出血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质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延海  郭晋祥 《河北医学》2003,9(10):920-92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治疗组。结果:低分子肝素疗效优于普通肝素,且并发症少。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作为常规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1例 ,均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 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 5 0 0 0IU ,Q12h皮下注射 ,连用 5天 ;合用辛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口服 ,连用 14天。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或死亡 ,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 ,有效率 92 .5 %。对照组 2例进展为AMI ,有效率 78% ,二组比较差异性显著。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并改善心肌缺血 ,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质量肝素钙治疗肝硬化性黄疸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肝硬化性黄疸的疗效;规范护理程序,提高肝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难治性肝硬化性黄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质量肝素治疗3周,定期复查肝功能,记录皮下出血、疼痛数值;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体会,提炼出肝硬化性黄疸的护理要点。结果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方面,两种肝素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选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方法,较低分子肝素钠显著降低了皮下出血及疼痛。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国产低分子质量肝素钙退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病人痛苦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抗凝时,高岭土-血栓弹力图R时间目标值.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LMWH抗凝时血液aPTT和R时间,检测94例(131例次)LMWH抗凝患者的高岭土-血栓弹力图R时间和肝素酶-血栓弹力图△R%,比较R时间和△R%判断抗凝效果是否一致.结果 aPTT和R时间均与LMWH浓度(在0~2.0抗Xa u/ml范围)呈正直线相关(P<0.01).aPTT为正常值2倍时,LMWH浓度为0.55 ~1.32抗Xa u/ml.抗Xa活性在此范围内的R时间为10.2~16.8 min.131例次LMWH抗凝患者R时间为8.14±5.97min,肝素酶-血栓弹力图△R%为9.06 ±25.26%;R时间和肝素酶△R%判断LMWH抗凝效果符合率为87.8%,两种方法判断效果基本一致(Kappa=0.61,P<0.001).结论 LMWH治疗血栓性疾病时,高岭土-血栓弹力图R时间目标值为10.2~ 16.8 min(正常值5~ 10 min).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病人 5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2 6 )与对照组 (n =2 6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 2h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疗程 7d。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 (基本治愈 +显著进步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神经功能平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并且无并发深静脉血栓 (DVT)者 ,未发现自发性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能预防再梗死 ,显著减少梗死病人DVT的发病率。改善病人预后且安全可靠、简便易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近期心脏事件、心肌供血、出血风险、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自1977年1月至2000年4月167例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LMWH组(84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LMWH组术前术后在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的基础上,加用LMWH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10天.观察两组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而LMWH组没有发生(P>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LMWH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应用LMWH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缺血,且出血并发症少,应用较为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滋肾活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复发性流产小鼠流产率及蜕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VEGF/VEGFR-2/p-ER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8只未孕CBA/J雌鼠,26只DBA/2雄鼠,8只BALB/c雄鼠,按雌:雄=2:1,建立CBA/J×DBA/2习惯性流产小鼠模型50只,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蒸馏水)、LMWH组(1000U/kg)、滋肾活血方低剂量(3.9g/kg)+LMWH(1000U/kg)组、滋肾活血方中剂量(11.7g/kg)+LMWH(1000U/kg)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35.1g/kg)+LMWH(1000U/kg)组,每组10只;建立CBA/J×BALB/c正常妊娠小鼠模型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按照人鼠体表面积换算每日滋肾活血方灌胃药量和LMWH注射量,给药干预2周。计算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蜕膜中VEGF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蜕膜中VEGF、VEGFR-2、p-ERK、ERK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胚胎丢失率上升(38.38%比7.29%,P<0.05),该组免疫组化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0.22±0.07)比(0.23±0.01),P<0.01],该组WB结果显示VEGF、VEGFR-2蛋白表达下降[VEGF:(2.01±0.08)比(2.90±0.06);VEGFR-2:(2.62±0.01)比(3.15±0.08),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LMWH组、滋肾活血方低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中剂量+LMWH组和滋肾活血方高剂量+LMWH组胚胎丢失率下降(23.76%、16.83%、12.75%、10.10%比38.38%,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上述4组的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上升[(0.24±0.04)、(0.29±0.02)、(0.32±0.06)、(0.33±0.10)比(0.22±0.07),P均<0.05],WB结果显示上述4组的VEGF、VEGFR-2、p-ERK、ERK蛋白表达上升[VEGF:(3.13±0.09)、(2.93±0.73)、(3.31±0.18)、(3.38±0.15)比(2.01±0.08);VEGFR-2:(3.19±0.02)、(3.53±0.10)、(3.77±0.12)、(3.83±0.09)比(2.62±0.01);p-ERK:(1.57±0.35)、(1.79±0.06)、(1.73±0.07)、(1.75±0.06)比(1.39±0.04);ERK:(3.82±0.08)、(4.22±0.09)、(4.24±0.04)、(4.19±0.27)比(3.42±0.14),P均<0.05]。与LMWH组比较,滋肾活血方低剂量+LMWH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滋肾活血方中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LMWH组胚胎丢失率降低更显著(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在滋肾活血方低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中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LMWH组上升(P均<0.05);WB结果显示上述3组的VEGFR-2、p-ERK、ERK蛋白表达上升(P均<0.05),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滋肾活血法联合LMWH能够改善复发性流产小鼠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激活VEGF/VEGFR-2/p-ERK/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于洋  孔荣  夏睿  马锐祥 《安徽医学》2010,31(5):457-46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使用时机。方法单侧初次关节置换164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replacement,THR)103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32例,术中开始使用28例,术后4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replacement,TKR)61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23例,术中开始使用16例,术后开始使用22例。比较DVT的发生率,并引入隐性失血量,计算总失血量,评价安全性。结果①THR患者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总失血量平均为1626ml,术中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857ml,术后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366ml;TKR患者术前开始使用组失血量平均为1530ml,术中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780ml,术后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258ml。比较THR和TKR术前开始使用与术中、术后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三者的总失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前使用组DVT的发生率为20.0%,术中使用组DVT发生率为18.2%,术后使用组DVT发生率为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和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有效,但出血量明显增多;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失血量少,且DVT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