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染毒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子代成年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对妊娠第12天的SD大鼠采用灌胃方式染毒不同剂量PFOS(5、10mg/kg)。每天1次,连续8d。出生后第65(PDN56)天,检测子代成年雄性大鼠体质量及睾丸重量。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睾丸间质细胞(adult Leydig cell,ALC)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mg/kg剂量染毒组子体质量显著性降低(P〈0.001),睾丸系数下降(P〈0.05);睾丸组织中StA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妊娠期染毒PFOS可通过抑制ALC合成睾酮途径中StAR mRNA的表达水平,对子代成年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糖尿病时睾丸的主要病理变化及对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睾酮合成、17β—HSD、和3β—HS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糖尿病(DM)组9只。DM组予高脂饮食加小剂量(25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处死。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睾丸的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法检测睾丸组织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型(17β-HSD3)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Ⅰ型(3β—HSD1)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睾酮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光镜下主要表现为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数量减少及生精阻滞,Leydig细胞缩小,细胞核皱缩;透射电镜下主要见到Leydig细胞萎缩,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空泡样变及扩张,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聚集;睾丸组织的17β—HSD3和3β—HSD1-mRNA含量和血清中睾酮含量糖尿病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可使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变性,睾酮合成降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17β—HSD,和3β—HSD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氟他胺对胚胎期SD大鼠睾丸发育整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雄激素物质氟他胺(Flu)对胚胎期SD大鼠睾丸发育整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F0亲代母鼠在孕12~17d时每日皮下注射Flu(6.25mg/kg),于胚胎期20d解剖孕鼠,取出实验组与对照组雄性胎鼠睾丸,提取mRNA,分别用cy5和cy3探针逆转录标记,与Rat 12K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荧光扫描分析;同时迅速取出雄性仔鼠右侧睾丸,做免疫组化检测;另将出生后第2d的雄性子代断颈取血清,用睾酮试剂盒测定激素水平。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实验组差异表达基因共31条,其中下调基因14条,已知功能基因9条;上调基因17条,已知功能基因7条;一共16条差异表达基因与睾丸组织功能及发育密切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合成睾酮两种关键酶蛋白表达降低;且检测睾酮激素水平下降。结论所有证据表明F0亲代母鼠孕期染毒氟他胺能够影响胚胎期雄性SD大鼠的生殖发育,导致出生后雄性子代性分化和性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鼠交通性污染物暴露对其雄性子代生殖系统和睾丸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孕鼠置于重庆市主城区某主要交通枢纽的隧道,从受孕第4天(d4)至d14每天染毒8 h,子代分娩后饲养 至性成熟。在孕鼠染毒的d4、d8、d12、d14+对交通要道进行交通性污染物的采集和检测。暴露组和对照组各取3只子代雄鼠睾 丸进行RRBS甲基化测序并用q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Aldh7a1和Rpe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交通要道的交通性污染 物TSP、PM2.5、PM10、NOx的浓度和噪声分贝都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子代雄鼠睾 丸细胞基因组有23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升高,35个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降低(P<0.05),这些基因几乎涉及主要生精过程。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Aldh7a1和Rpe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交通性污染物使子代雄性睾丸发生DNA甲基化的改变,可 能是导致现代社会男性生殖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I)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成年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Leydig细胞中睾酮的合成、分泌与葡萄糖代谢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Klinefelter方法从成年大鼠睾丸中分离获得Leydig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IGF I和hCG对原代培养的Leydig细胞中GLUT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分离得到纯度为98%的大鼠Leydig细胞,并与对照组比较,hCG可显著增加Leydig细胞中GLUT8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01),且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与时效性。当在试验组细胞中单独加入IGF I或IGF I和hCG作用于细胞后,发现IGF I(100ng mL)可显著增加Leydig细胞中GLUT8基因mRNA的表达(P<0.01),也可与hCG协同作用显著提高GLUT8基因的mRNA表达,该结果与IGF I(100ng mL)和hCG(10ng mL)能协同作用极显著增加睾酮合成水平(P<0.001)的结果是相吻合的。在大鼠Leydig细胞中,无论10ng mL或100ng mL还是两者同时作用于细胞,都不能影响GLUT1和GLUT3基因的mRNA水平。结论:在成年大鼠Leydig细胞中,IGF I和hCG对细胞中的GLUT8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特异性,其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细胞中GLUT8基因mRNA水平,增强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给细胞提供更多的代谢能源,最终增加Leydig细胞睾酮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谷隆对SD大鼠体外培养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体系,利谷隆染毒剂量为0、50、100、200μmol/L。放射免疫法测定睾酮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Leydig细胞的细胞色素 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固醇脱氢酶(3β‐Hsd)的 mRNA表达, ELISA检测利谷隆染毒24 h后Leydig细胞P450scc、3β‐Hs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利谷隆染毒各组睾酮水平下降,其中100、20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剂量依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利谷隆染毒各组 P450scc和3β‐Hsd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剂量依赖趋势。利谷隆染毒各组3β‐Hsd的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450scc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利谷隆染毒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谷隆可导致大鼠Leydig细胞睾酮分泌量下降,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450scc和3β‐Hsd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睾酮合成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时睾丸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睾酮合成功能的改变。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后一组给以高脂饮食加小剂量(25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处死。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睾丸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逆转录-PCR法检测睾丸组织类固醇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及17a-羟基化酶/17,20-裂解酶(P450c17)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睾酮和黄体生成素(leutelnizing hormone,LH)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光镜下主要表现为Leydig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透射电镜下主要见到Leydig细胞萎缩:睾丸组织的StAR mRNA和P450scc mRNA含量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450c17含量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睾酮和LH含量降低(P〈0.05)。结论:成年期2型糖尿病可以引起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功能降低,形态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化锰长期低剂量染毒对子代大鼠睾丸中氧化应激状态及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 大鼠32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 只。锰染毒组分别腹腔注射2、4 和8 mg/kg MnCl2·4H2O,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1 次/d,5 d/ 周,共8 周。与正常雄性SD 大鼠交配受孕后,雌 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继续染毒。每组随机取8 只12 周龄子代雄性大鼠断头处死后取材,HE 染色观察睾丸生精小 管结构;q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叉头蛋白转录因子O 3a(FoxO3a)、与Bcl-2 相互作 用的细胞死亡调节子(Bim)、半胱天冬酶9(Caspase-9)mRNA 和蛋白的表达;TUNEL 技术检测生精细胞凋 亡。结果 ① HE 染色可见各锰染毒组睾丸生精小管呈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随着锰染毒剂量的增加,生精 细胞层数逐渐减少,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或缺如,管腔内成熟的精子数目减少;②中、高剂量组 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降低,而精子畸形率上升(P <0.05);③各锰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随锰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 <0.05); 而睾丸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随锰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P <0.05);④在 mRNA 和蛋白水平,FoxO3a 的表达随锰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上升(P <0.05);低剂量组Bim mRNA 表达量 未见变化,但在中、高剂量组则降低,而细胞死亡调节因子表达量则随锰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加(P <0.05); ⑤ Caspase-9 mRNA 和蛋白表达量在各锰染毒组均升高,且随锰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加(P <0.05);⑥各 锰染毒组大鼠均可见生精细胞凋亡,其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且随锰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 <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锰染毒可抑制子代大鼠睾丸内抗氧化酶活性或(和)增加MDA 含量,提高睾丸组织ROS 水平,促 进FoxO3a 和Bim 表达,启动Caspase-9 信号通路,最终导致子代大鼠生精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大鼠未成年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及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蛋白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予出生后第21天起分别给予不同剂量[(2.4μg/(kg.d)、1mg/(kg.d)、200mg/(kg.d)]的双酚A灌胃至出生后第35天。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玉米油灌胃。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测量大鼠体重、睾丸重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睾丸Leydig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睾酮浓度,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睾丸Leydig细胞GR、11β-HSD及StAR的蛋白表达。结果高剂量组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下降(P<0.05)。低剂量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G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11β-HSD蛋白及StA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双酚A可以干扰大鼠未成年Leydig细胞的睾酮合成,GR、11β-HSD及StAR的蛋白表达改变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雄激素干扰物氟他胺睾丸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F0亲代母鼠于孕12~17 d皮下注射染毒,于胚胎期20 d解剖孕鼠,取出实验组与对照组雄性胎鼠睾丸,提取mRNA,分别用Cy5和Cy3探针逆转录标记,与Rat 12K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荧光扫描分析;另将出生第2天的雄性子代断颈取血清,用睾酮试剂盒测定激素水平.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实验组差异表达基因共31条,其中下调基因14条,已知功能基因9条;上调基因17条,已知功能基因7条;一共16条差异表达基因与睾丸组织功能及发育密切相关;且检测睾酮激素水平下降.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能够为我们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氟他胺对胚胎期雄性大鼠睾丸毒性损伤机制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