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黎新平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3):149-149,173
目的了解肝组织损伤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乙肝病例的肝活检及血清学指标资料,按病理分级分期分为4组,比较肝组织损伤程度与血清学的关系.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肝功能中的ALT和AST相关(r=0.666和r=0.655),与Alb无相关(r=0.273).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和Ⅳ-C相关(r=0.528、r=0.458和r=0.387),与LN无相关(r=0.206).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V DNA含量无相关(r=0.220).结论肝组织损伤与血清学ALT、AST、HA、PC-Ⅲ和Ⅳ-C相关,与HBV DNA含量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322例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22例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1且纤维化分期(S)>1者314例,G≥3者44例,S≥3者40例。G与S呈明显正相关 (r=0.594,P<0.05)。 肝组织HBsAg、HBcAg不同表达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eAg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及其肝脏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ALT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322,P<0.05),而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67,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其炎症分级与血清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及层黏蛋白(LNC)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与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及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3项指标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呈正相关。尤其在慢性重度肝炎时处于最高水平(P<0.01)。结论血清HA、LN、ⅣC水平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可做为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与肝组织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术的241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116名正常人体检资料。根据肝组织炎性反应活动度将其分为G0级(n=18)、G1级(n=41)、G2级(n=95)、G3级(n=77)及G4级(n=0);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期(n=48)、S1期(n=41)、S2期(n=47)、S3期(n=58)及S4期(n=47)。分析各组患者的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和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HA)的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BA、ADA、PCⅢ和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和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生化CHE、PA、TBA、ADA、PCⅢ、HA指标与肝组织炎性反应活动度分级间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343、–0.340、0.379、0.330、0.361、0.406,P<0.05);CHE、PA、TBA、ADA、PCⅢ、HA在肝组织炎性反应G0、G1、G2级分别与G3、G4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炎性反应G3、G4级H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化CHE、PA、TBA、ADA、PCⅢ、HA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间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369、–0.421、0.351、0.271、0.349、0.458,Px<0.05);CHE、PA、TBA、ADA、PCⅢ、HA在肝纤维化S1期分别与S3、S4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TBA在肝纤维化S3、S4期PCⅢ、HA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生化指标CHE、PA、TBA、ADA、PCⅢ、HA与CHB患者肝组织炎性反应状态及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能是CHB患者病情评估、监测和干预治疗有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21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后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比较分析各项检测项目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与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等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等血清学检测项目的联合检测,可有效地辅助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并预测肝纤维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常不能确诊 ,为此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 ,现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文 1 5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 2 0 0 0~ 2 0 0 2年住院病人 ,男 1 3 6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45岁 ,平均2 8 4岁 ,临床诊断参照 2 0 0 0年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1) 。1 5 4例患者均行经皮肝穿刺 ,取肝组织 1 .5~2 5cm ,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腊包埋 ,常规作HE染色及Masson 3色染色 ,病理诊断参照 2 0 0 0年全国修订标准( 1) ,将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别分为 1~ 4…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0.001);血清PCⅢ、Ⅳ-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P〉0.05);血清HA、Ⅳ-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在G4时最高,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而升高 ,在S4 期最高 ,与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 (r =0 377,P=0 0 0 1) ;血清PCⅢ、Ⅳ 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 (P >0 0 5 ) ;血清HA、Ⅳ 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 ,在G4 时最高 ,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各级血清PCⅢ水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血清H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较好 ,可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 ,而血清PCⅢ、Ⅳ C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 ,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120例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资料,对病人血液常规、生化指标、HBV DNA定量、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等级相关、等级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氨酰转肽酶(GGT)、甲胎蛋白(AF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炎症程度相关;PLT、ALB、PT、GGT水平显著影响炎症分级,预测准确率60%;AFP、PT、GGT、PLT、ALB、TB、AST与肝纤维化相关,其中PLT、ALB、AST及GGT显著影响肝纤维化分期,预测准确率62.0%。PLT、GGT参与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敏感度27%,特异度96.7%,准确率83.2%,阳性预告值66.7%,阴性预告值84.6%;PLT100×10^9/L单一指标诊断代偿性肝硬化ROC下面积0.793,特异度98.4%,敏感度23.1%,准确率85.6%,阳性预告值75%、阴性预告值86.2%。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GGT、AFP、AST、PT、ALB、PLT、TB与肝脏炎症、纤维化有相关性,PLT、ALB、AST及GGT显著影响肝纤维化分期,PLT、GGT预测肝硬化准确率8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引起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肝活组织检查的61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HBV-DNA及血清HBeAg阳性率表达差异。结果61例患者中,肝脏炎症分级以G2为主,占40例(66%),与G1组相比,G2与G3组年龄逐渐上升,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V-DNA水平随着炎症分级增加而下降,且G2组与G1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化分期以s1为主,占32例(52%),仍有7例(11%)患者达s2,3例(5%)达s3;年龄分布以s3的年龄最大,与s0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1及s2组血清HBV-DNA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eAg的表达S0、S1期以阳性为主,s2、s3期以阴性为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仍有66%的患者炎症活动度达G2,有16%的患者纤维化程度达s2甚至s3。因此,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仍应考虑行肝脏活检,以免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56例入选CHB患者采用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INNO-LiPA)检测HBV基因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48周。比较治疗前后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载量的变化。结果:56例入选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30例为B型,26例为C型。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两组基因型感染者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载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的抗HBV疗效与感染HBV基因型B型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前S1蛋白(Pre-S1)和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A组(HBsAg^+HBeAg^+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98.63%、86.30%;B组(HBsAg^+抗HBe+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48.37%、22.22%;C组(其它模式)HBV-DNA、Pre-S1阳性率为4.96%、0.83%。HBV-DNA定量结果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pre S1与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 S1和乙肝两对半,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观察不同模式中pre S1的表达水平和HBV DNA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受检者血清标本2 180例,在1 971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中pre S1和HBV DNA的检出率均较高,且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大三阳、小三阳和HBsAg/抗-HBc(+)三种模式中pre S1的阳性率分别为94.3%、59.1%和78.9%;pre S1在HBeAg阳性组和HBV DNA阳性组中的阳性率为94.3%和84.9%,明显高于在HBeAg阴性组和HBV DNA阴性组中的62.1%和56.3%(P<0.01);且大三阳组的HBV DNA含量也远高于其他组(多数高于105copies/ml),尤其是pre S1也是阳性的同时,HBV DNA拷贝数多高于107 copies/ml,呈高拷贝复制;而正常人群(血清学标志物全阴性)pre S1检出阴性。结论:pre S1能较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存在与复制情况,联合检测pre S1和乙肝两对半,结合HBV DNA定量检测,可早期发现低水平的病毒感染,是判读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较好参考指标,尤其在检验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对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判读和疗效观察都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敏洁  陈维顺 《医学综述》2012,(19):3181-318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病因,HBV感染诱导的宿主基因组甲基化及病毒自身DNA甲基化改变可能是病毒感染慢性化及慢性肝病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HBV基因组及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甲基化在调控病毒复制和蛋白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HBV DNA甲基化对于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指导HBV感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244例患者中符合病毒携带者53例(21.7%);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43例(58.6%),中度34例(13.9%),重度14例(5.7%),肝硬化7例(2.9%).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纤维化分期S≥2者54例(22.1%).HBeAg阴性组患者中如HBV DNA高水平复制,其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0.05).HBV DNA高载量和低载量(以105拷贝/毫升为界限)肝组织炎症分级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纤维化分期则差异明显.结论 多数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病变损害,血清HBeAg及HBV DNA均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情况,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判定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的病情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5例HDV(+)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内HBV DNA的状态和血清中HBVM的检测结果,并与13例HDV(-)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血清HBsAg在HDV(+)组有8例滴度≤1:4,其中5例短暂(-),1例住院2天内始终(-),HDV(-)组未见类似现象。HDV(+)和(-)组血清和肝内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7/15例(46.7%)与3/12例(25.0%)和7/15(46.7%)与8/13例(61.5%),两者无差异。但HDV(+)组肝内HBV DNA在肝细胞胞浆内分布3例呈稀疏形式,2例着色浅淡,表明HBV复制受限,HDV对HBV可能有抑制现象。本文也具有部份HDV(+)患者肝内HBV DNA复制活跃,3例肝和血清HBV DNA同时阳性,这种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HDV感染处于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病理与血清HBV DNA及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穿病理分期、分级与乙肝病毒(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肝功能及肝穿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总胆汁酸(TBA)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对肝脏炎症程度的评估有意义(P<0.05),HBV病毒载量和肝细胞炎症相关(P<0.05)。结论TBA、ALT是评价肝脏炎症的有用指标;TBA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价值。病毒载量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前S1(Pre S1)抗原检测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Pre S1抗原和HBV DNA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537例乙肝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Pre S1抗原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进行HBV DNA检测,并对检测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总阳性率为52.70%;前S1抗原总阳性率为49.35%,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而且Pre S1抗原和HBV DNA检测的符合率为93.62%。在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 S1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9.05%,HBeAg检测阳性率为37.4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9,P〈0.01)。结论 Pre S1抗原与HBV 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能够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Pre S1抗原可作为血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补充,更适合在无条件进行HBV 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The appearance of HBV DNA in the liver and serum of 15 patients with hepatitisB conifected with HDV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13 HDV-negative cases.Itwas found that HBsAg titer was lower than or equal to 1:4 in 8 HDV-positive patients,inwhom it was temporally negative in 5,and negative during the,two-day hospitalization in 1.No similar result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HDV-negative cases.The detection rate of HBVDNA in both the HDV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was 20.0% (3/15) and 25% (3.12) in se-rum,and 46.7% (7/15) and 61.5% (8/13) in the liver rc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The HBV DNA grains detected with in situ hybridization,with biotinylated HBV DNAprobe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sparse type of distribution in 3 cases and lightly stained in 2.Itis believed that HBV DNA replication activity might be suppressed by HDV.However activeHRV DNA replication was also present in some HDV-positive patients and HBV DNA was posi-tive in both the liver and serum in 3 such patients.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HBV DNA in HDV-positivepatient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HD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