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随着疾病进展,可能经历乙肝携带、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几个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医证候也会呈现一定的特征性变化.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以及各相关指南的中医证候分布,提出证候的规范化和证候诊断的量化是中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对其辨证分型存在不同的观点。为了使中医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证候分布规律、证型分型规律及现代医学检查指标(如:骨密度、生化指标、基因蛋白组等)之间相关性的一些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更加客观化、规范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前关于OP的中医证候分类多数是流于一般的释病、立法及用药说理等,并涉及脏腑、气血、经络等,没有体现病理实质,常常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学者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证型分类法,导致中医辨证分型比较混乱有关;其次,中医辨证分型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等因素,均可导致硏究结果的不一致。所以,使用规范、统一,能充分反映疾病本质的中医证型分类法是研究中医"证"的关键所在,所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为热像图用于未病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并论证其在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3月至12月,收集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19~22岁,平均21岁;病程2~20周,平均13周。取C7水平线将所选区域分为颈部、肩部,颈部后正中线将所选区域分为左右侧。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患者安静状态下颈肩部区左右温度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肩部区温度趋势总体高于颈部区。②颈部和肩部左右两侧的最高温、平均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部区左右两侧的最低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对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能够早期发现颈肩部两侧异常的肌肉代谢失衡信号,为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CKD合并MS的证候特征,为CKD的个体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住院或门诊的CKD患者,其中CKD合并MS组121例,CKD非合并MS组123例,设计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两组病人临床脉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CKD合并MS组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大于CKD非合并MS组。两组病程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比较:CKD合并MS组腰围(W)、BMI、高血压发生率、FPG、TG、LDL-C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1)。HDL-C明显低于CKD非合并MS组(P<0.05)。(3)两组病人肾损害比较: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及肾衰竭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MS组UA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01)。(4)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的比较:虚证中合并MS组以脾肾气虚多见,非合并MS组以气阴两虚多见;实证中合并MS组以血瘀、痰湿、热盛多见,非合并MS组以湿热、血瘀为多见;合并MS组实证中两证以上相兼的现象较非合并MS组常见;合并MS组血瘀证和热盛证兼夹、血瘀和痰湿证兼夹、血瘀、痰湿和热盛证兼夹多见,非合并MS组以血瘀和湿热证兼夹、湿热和热盛证兼夹多见。两组总的证候均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结论:CKD合并MS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多证相兼为主要特征。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热盛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及症状分布规律。方法 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症状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析中医证候要素及症状分布情况,初步探索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症状分布规律。结果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的患者以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为主;Ⅲ期、Ⅳ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为主,四期的主要症状表现与证候要素具有相同性。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肝证郁脾虚证多见,Ⅳ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且随疾病进展,身体由简单证候向复杂证候转化,由一脏病及他脏的特点转变。 相似文献
7.
8.
467例慢性迁延期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索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999年4月-2006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且均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的慢性迁延期患者467例资料,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睥肾气虚证、睥肾阳虚证四型。结果:在467例慢性迁延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肝肾阴虚证居第二位,而睥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少。结论:IgA肾病慢性迁延期以气阴两虚证居多,益气滋肾法为IgA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候与病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女性约占 90 %。SLE患者约 35 %~ 90 %有累及肾脏的临床表现 ,约 90 %患者肾组织病理可出现异常 ,SLE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 (LN ) [1] 。中医诊治注重证候 ,西医诊断则重视病理 ,为探讨两者关系 ,本文对 1996年~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72例有肾活检资料的LN患者进行证候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于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72例均为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 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11项中 4项或以上[2 ] ,且临床表现及肾活检均提示有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各证型与临床指标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本病客观的中医分型标准,为提高中医诊断该病的准确性及对诊断标准进一步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及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找出该病种的常见中医证候,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209例IgA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中医临床症状、相关西医检查报告,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因素统计方法确定IgA肾病的中医分型,以及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临床指标在证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兼瘀型及肺脾气虚兼湿热型。在209例被调查患者中气阴两虚患者比例最大,占33%,其余三型比例分别为肺脾气虚兼湿热型30%,脾肾阳虚兼瘀型25%,肝肾阴虚型12%。在四种证型中,脾肾阳虚兼瘀型24h尿蛋白定量高于气阴两虚、肺脾气虚兼湿热两型(P〈0.01);脾肾阳虚兼瘀型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其他三型(P〈0.01),肺脾气虚兼湿热型肌酐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肺脾气虚兼湿热型血红蛋白值大于脾肾阳虚兼瘀型(P〈0.05);四种证型在不同CKD分期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证型在男女比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种证型与尿红细胞计数、年龄、病程、发病季节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N的中医证候按本研究方法可分为四型,即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兼瘀型及肺脾气虚兼湿热型。本病相关实验室指标在各证型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治该病及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痛患者的颈椎失稳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少年颈痛患者59例(颈痛组)及健康青少年17例(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和生活习惯,拍摄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析颈椎失稳特点及颈椎失稳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活习惯比较,颈痛组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多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每天运动时间多于颈痛组。颈椎失稳测量结果,颈痛组失稳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在过屈位时,颈痛组在C_3-C_4,C_4-C_5,C_5-C_6之间的椎体角位移大于对照组;颈痛组自身C_4-C_5段过屈位角位移大于过伸位,C_6-C_7段过伸位角位移大于过屈位。颈痛组生活习惯与颈椎失稳的相关分析,C_4-C_5角位移值在过伸位与使用手机时间呈正相关(r=0.275,P=0.035),过屈位与使用手机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01),与每天运动时间呈负相关(r=-0.279,P=0.032)。C_5-C_6角位移在过屈位与每天运动时间呈负相关(r=-0.292,P=0.025),在过伸位角位移与每天使用电脑时间呈负相关(r=-0.262,P=0.045)。结论:青少年颈痛患者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多于正常青少年,而运动时间少于正常青少年,且颈椎失稳出现率较高,以C_3-C_4,C_4-C_5,C_5-C_6节段为主。每天运动时间越长,C_4-C_5,C_5-C_6角位移测量值就越小;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长,C_4-C_5角位移测量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PS)或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将30例青少年患者分为Ⅲa型8例,Ⅲb型22例;按前列腺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I)进行分组治疗,规律性治疗1~3个月。全部患者均配合精神心理及物理疗法,部分患者服用清热解毒和(或)活血化瘀类中药。Ⅲa型患者以广谱抗生素及α1-受体阻滞剂治疗为主。Ⅲb型则分别给予α1-受体阻滞剂及镇静镇痛肌松治疗。结果治疗后SSI评分降低,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结论青少年CPPS不完全同于成人CPPS,综合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青少年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PS)或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将30例青少年患者分为Ⅲa型8例,Ⅲb型22例;按前列腺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I)进行分组治疗,规律性治疗1-3个月。全部患者均配合精神心理及物理疗法,部分患者服用清热解毒和(或)活血化瘀类中药。Ⅲa型患者以广谱抗生素及α1-受体阻滞剂治疗为主,Ⅲb型则分别给予α1-受体阻滞剂及镇静镇痛肌松治疗。结果:治疗后SSI评分降低,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结论:青少年CPPS不完全同于成人CPPS,综合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Pain and disability are interrelated,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disability is not straightforwar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ck pain (NP) intensity, NP duration, and disability based on the
population-based ‘Funen Neck and Chest Pain’ study. Pain intensity was measured using 11-box numerical rating scales, pain
dur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the Standardized Nordic Questionnaire, and disability was measured by the Copenhagen Neck Functional
Disability Scal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measure correlations
and strength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pain intensity, pain duration, and disability given domain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socioeconomic,
health and physical, comorbidity, and variables related to consequences of NP). Neck pain was very common, but mainly mild
and did not result in major disabilit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NP intensity and disability were moderate but strongly associated,
whereas weaker correlations and almost no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NP duration and disability. Pain duration is a poor
indicator of disability. Given these variations, pain intensity and disa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wo distinct dimensions
and measured separately.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Neck pain (NP) and back pain (BP) are common complaints in seniors yet specific information on these complaints is lacking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We present cross-sectional interview data from the 2003 data collec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Danish Twins dealing with the 1-month prevalence of NP and BP and the intensity of possible pain. Further, we present the 1-year prevalence of NP and BP, duration of pain, influence of NP and BP on daily activities and care seeking for NP and BP. 84.4% of invited twins aged 70–102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1-month prevalence of NP and BP was similar to previously reported results. 7% of men and 13% of women reported moderate or severe NP and 12% of men and 19% of women reported moderate or severe BP on a monthly basis. 10% of men and 12% of women reported more than 30 days of NP within the past year and 13% of men and 21% of women reported more than 30 days of BP within the past year. 5% of men and 8% of women had altered or diminished their physical activities due to NP and 9% of men and 16% of women had diminished their physical activities due to BP within the past year. 10% of men and 12% of women had had treatment for NP within the past year and 13% of men and 19% of women had had treatment for BP within the past year, most commonly from general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physical therapists. Altering or diminishing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care seek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both pain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pain. NP and BP of longer dur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physical performance scores when compared to no NP or BP during the past year. NP and BP in seniors a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difficulty but not inability to perform daily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7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69例,观察治疗缓解后6个月、12个月和48个月时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分别为0、4.4%和13.4%。对照组分别为10.8%、24.3%和37.8%。治疗组各期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的中医症候证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中医症侯、证型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并分析 2 2 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临床症候 ,辨证类型的变化。结果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 ,本证方面 ,在大剂量时 ,辨证属阴虚 (73% )比使用激素前 (12 % )明显增多 ,属阳虚 (9% )和阴阳两虚 (19% )比使用激素前 (5 8%和 30 % )明显减少 ;小剂量时 ,辨证属阴虚 (5 0 % ) ,虽减少却也占 1/ 2 ,属阳虚(10 % )与大剂量时 (9% )相近 ,而阴阳两虚 (40 % )明显增加 ;在维持量时 ,阴虚证明显减少 (16 % ) ,阳虚和阴阳两虚证有所增加 (2 6 %和 4 6 % )。标证方面 ,在大、小剂量时 ,属热毒 (6 1%和 35 % )、湿热 (49%和 4 5 % ) ,比使用激素前 (15 %和 13% )明显增多 ,在整个激素使用期间 ,属水湿比用药前明显减低 ,而血瘀、气滞均比用药前增加。结论 :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后 ,中医症候、证型有明显变化 ,其变化有一定的特点 ,本证的变化规律由阳虚或阴阳两虚→阴虚→阴阳两虚或阳虚转化 ;标证发病率由高至低为水湿、湿热、热毒→热毒、湿热、血瘀、气滞→血瘀、气滞转化 ,这种变化与用药剂量有关 ,正确辨证论治 ,有助于提高激素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20.
手法是治疗颈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短期缓解颈痛症状上有一定优势。近年来,运用不同类型的力学传感器及影像学设备配合计算机软件,研究人员发现了颈痛患者与正常人在颈椎活动方面的区别,分析了手法作用于颈椎的运动学、力量大小及相关结构应力应变等力学参数。对于这些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揭示了颈痛所导致的活动功能异常,反映了颈椎调整手法的安全性,并解释了患者颈椎的异常应力以及手法的调整作用。相对而言,这些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度较低,而对组织内部应力应变的分析也较为有限,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认识颈痛、规范化手法治疗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