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为样本,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发现杰出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一致性关系;被SCI收录论文数高峰年龄平均51.00岁,SCI收录论文被引频次高峰年龄平均47.71岁,SCI收录论文的JCR期刊影响因子高峰年龄平均48.62岁,三者之间互呈正相关关系;科学论文质量高峰较数量高峰早2.39—3.29年。提示科学论文数量与质量关系因科学家共同体的分层而异,二者之问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杰出科学家的数量与质量最终取决于其科学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又决定着所在国家科学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归一化影响因子(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FWCI)视角对医院SCI论文收录情况进行评价,并探讨不同学科SCI论文的质量差异,以期为医院科研评价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2011-2020年SCI论文收录的相关信息,对论文概况与趋势进行总体描述。对论文的引用评分(CiteScore,CS)、CS百分位、被引次数、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分布情况及其篇均FWCI进行具体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探讨CS、CS百分位、被引次数、JIF与FWCI之间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CS、CS百分位、被引次数、JIF在FWCI<1和FWCI≥1两组间的差异。对不同学科的科研评价情况作代表性案例分析,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学科间比较。结果:随着CS、被引次数与JIF的逐渐增大,对应的篇均FWCI也逐渐增大;FWCI与CS(r=0.368)、被引次数(r=0.798)、JIF(r=0.336)均正相关,且FWCI≥1组的CS、被引次数、JIF均显著优于FWCI<1组(P < 0.001)。代表性案例分析显示,不同学科间的SCI论文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FWCI更适用于跨学科领域的科研评价且能够指导学科建设与发展。结论:2011-2020年期间,该医院SCI论文收录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论文质量和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高。FWCI克服了由于时间积累效应和学科差异导致的偏差,能够为医院科研评价与学科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华西医院2001-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文献计量的高度揭示华西医院科研总体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为医院今后科研工作导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1-2005年间单位以华西医院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作为全国医疗机构排名依据的SCI收录论文为统计源,从发表论文数量、发文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研究类型、投稿途径等多个角度分析华西医院"十五"期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的数量、质量和变化趋势.结果 共检索235篇.其中,article 217篇,letter 3篇,review 13篇,editorial materia 12篇.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34.4%.期刊影响因子2.000以下的论文139篇,占总数的60.2%;在2.000~5.000之间的论文74篇,占31%;5.000以上的论文18篇,占7.8%.平均影响因子2.010,最高影响因子17.720.235篇论文中单篇被引5次及以上的论文43篇;其中有30篇论文已发表两年以上,未被引用过;平均单篇被引2.97次,平均单篇年被引频次1.21次.结论 华西医院"十五"期间发表的被SCI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呈上升趋势,"科技兴院"导向科研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评价论文被引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选取2003年SCI数据库收录的眼科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符合标准的36种期刊的2年被引率、3年被引率、5年被引率、8年被引率和10年被引率进行计算,对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应用前期对8525个眼科医生所做的眼科学期刊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与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和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因子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影响因子优于5年影响因子;2年和3年论文被引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是合理的,且2年论文被引率优于3年论文被引率。5年以上论文被引率完全丧失了期刊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10-2014年中国新被SCI收录科技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预估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统计H指数、零被引率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研究IF和零被引率、大陆地区发文和大陆施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我国新被SCI收录期刊发展势头良好。【结论】当前应从减少零被引率、提高国际论文比、组约高质量研究性论文、优先资助填补我国学科空白的英文期刊等方面促进我国SCI期刊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SCI收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1999--2004年发表论文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与被引用的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其揭示北大医院的学术科研水平和科研发展方向方法统计1999--2004年以北大医院为第一著者单位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被引用以及论文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1999--2004年SCIE收录以北大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共计289篇,其中,科研论著199篇,占68.86%;会议摘要77篇,占25.95%;其他综述和通信13篇,占5.19%。6年间SCIE收录论文从1999年的26篇上升到2004年的91篇,收录增加了3.5倍,但是医院各个科室论文发表发展很不平衡。论文来源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2.543,最高为21.455。论文总被引频次459次,篇平均被引1.59次,其中有52%的论文从未被引用过。结论北大医院1999--2004年被SCIE收录论文数逐年上升,来源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科研水平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工作者需要在临床医疗、科研、教育、预防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术影响力是评定全面发展医师学术水准的重要内容。过去常采用SCI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主要的定量指标,此外SCI期刊收录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和篇平均被引用次数也被使用。2005年美国Hirsch提出h指数这一指标,用于评估科学家本人的学术成就,其不仅可以弥补重论文数、不重视被引次数的不足,而且可以兼顾科学家的产出能力和研究质量。现在h指数已被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本文对h指数的计算方法、适用性、局限性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2007年国内医疗机构论文发表排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2007年被SCI、MEDLINE收录论文较多的前20名医疗机构及发表国内论文数较多的前100名医疗机构及其论文被引用情况,旨在为各医疗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7年SCI、MEDLINE收录国内医疗机构论文数量及其国内论文数量及论文被引情况,并与2006年的发文数量和被引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排名前20名的医疗机构SCI、MEDLINE收录论文数量分别增长45.98%和19.15%,排名前100名医疗机构国内论文平均发文数量和被引论文数量比2006年分别增长34.98和364.96篇。结论前20名医疗机构SCI发表论文数量增长势头较为强劲,MEDLINE发表论文数量趋于减弱。前100名医疗机构国内论文增长速度变缓慢。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的数据,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的论文在2001~2003年被CJFD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作简要的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所载918篇论文被引用了2787次,篇均被引次数为3.04,单篇被引最高次数33次。3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152、1.103和1.097。该期刊已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期刊出版事业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Vaccine》2015,33(32):3970-3975
BackgroundVaccination uptak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can be asses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being up-to-date (UTD), measures of UTD that consider dose timing, like age-appropriate vaccination, and risk reduction from individual doses. This analysis compared methods of operationalizing vaccination uptake and corresponding risk of pertussis infection.MethodsCity-wide case-control study of children in Philadelphia aged 3 months through 6 years, between 2001 and 2013.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each measure of vaccination uptake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ve odds of pertussis.ResultsBeing UTD on vaccinations was associated with a 52% reduction in risk of pertussis (OR 0.48, 95% CI: 0.34, 0.69). Evaluation of delayed receipt of vaccine versus on-time UTD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risk of pertussis for each additional dose received with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pertussis infection observed from the first (OR 0.48, 95% CI: 0.28, 0.83) and second dose (OR 0.17, 95% CI: 0.08, 0.34). Additional doses conferred minimal additional protection in this age group.ConclusionExamining vaccination status by individual doses may offer improved predictive capacity for identifying children at risk for pertussis infec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UTD measure.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tages of change of smoking, in terms of psychosocial, structural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mong inhabitants of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survey on health related behaviour. Subjects were 2009 current and former smokers, aged 20-46, living in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in Rotterdam,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the Netherlands. Three groups of smokers were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stages of change-definitions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precontemplator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contemplators/preparators) and former smokers (actors/maintainer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and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were compared regarding psychosocial factors (attitude, social norm, self-efficacy), structural factors (neighbourhood problems, material deprivation, financial problems, employment status)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ge, gender, marital status, cultur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level). Former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regarding structural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correlates of stages of change. RESULT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prevalence = 19%) reporte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stronger social norms and higher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in quitting smoking than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prevalence = 57%).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less often were Dutch-born, more often had attende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ing or university and more often reported experiencing two or more neighbourhood problems compared to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Former smokers (prevalence = 24%) were older, more often Dutch-born, married, employed and higher educated, compared to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Furthermore, former smokers less often reported material deprivation and financial problems than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CONCLUSION: Among people living in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different factors correlate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change of smoking.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李红 《中国校医》2014,(10):725-726
目的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癔症发病情况,以利于做好癔症发作的预防。方法对徐州医学院14例癔症病人发作诱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具备"癔症性格特征"的女大学生易受精神刺激出现心理障碍而发病,且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符,有复发倾向,暗示治疗有效。结论癔症的起病与精神因素和暗示密切相关,在治疗中暗示疗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预防癔症发作。  相似文献   

16.
10例肺吸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防治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收治的10例肺吸虫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肺吸虫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发。人体感染肺吸虫后,可表现为胸肺型、胸腹混合型、皮肤型、脑型,但因虫体寄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肺吸虫病人白细胞和嗜酸细胞计数升高。肺吸虫病最易误诊的疾病为结核病。结论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不一致,主要与疾病临床分型有关。临床医生应熟悉肺吸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对肺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不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61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剔除肌瘤个数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最多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两组随访B超均未发现明显肌瘤结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验研究shRNA能否抑制宿主细胞Hele细胞中NEF基因的表达.方法 给HIV病毒宿主细胞Hele细胞加入预先设计好的4对shRNA,同时设置对照组,提取细胞总RNA和细胞总蛋白,设计NEF和GAPDH的引物,利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EF的基因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EF的蛋白水平.结果 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显示,NEF-miRNA-1、NEF-miRNA-2、NEF-miRNA-3、NEF-miRNA-4干扰质粒对靶基因mRNA表达都有抑制作用,其中NEF-miRNA-3干扰质粒抑制作用最显,抑制率达87%.结论 可以通过设计shRNA去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尘肺病患者145例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汉中市尘肺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原因,以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45例尘肺病患者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平均发病年龄、死亡年龄及患尘肺病后的存活年限。结果矽肺的平均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均早于煤工尘肺和石棉肺,尘肺病的主要死因为患肺部疾患,患尘肺病后的平均存活年限为12a。结论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对尘肺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常的性腺分化可分为3个过程:原始性腺形成、性别决定和卵巢/睾丸发育。在任一环节中,基因表达或调控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性发育异常疾病的发生。性发育异常是指染色体、性腺和解剖性别不典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发现新的基因或信号通路参与性腺分化和发育,如SRY、SF1、WT1、Sox9等基因与睾丸发育密切相关,Wnt/Rspo1/B连环蛋白通路、Dax1、Foxl2等基因在卵巢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非编码RNA和转化生长因子也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且睾丸和卵巢发育均为主动过程,即使在出生后因某些基因的改变两者间也可出现横向分化。这些为揭示性分化异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