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2.
伤寒与温病的名称都来源于《内经》,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和温病在唐宋以前基本上是一致的。温病就包括在伤寒之中,如《难经》所说的伤寒有五,就包括了多种外感热病。《伤寒论》是温病学发展的基础,伤寒和温病的分科,只不过是时间有先有后,叙述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证治的专书。《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有关湿热证治,《伤寒论》中内容虽较简略,但其有关论述,对湿热的辨证与治疗却很有指导意义,现归纳六法,分析如下。宣畅上焦法湿热为患,随其病变部位之异,而有治法之别,治者必审病于何经何脏何腑,采取相应  相似文献   

4.
一、伤寒二字定义如何?我们以怎样的眼光去钻研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里面所讨论的伤寒,含有广狭二义。内经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说:“伤寒有几?曰: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之中,复有伤寒,足见广义的伤寒,包括一切热性病在内;狭义的伤寒,则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分析,探讨了伤寒概念内涵及其与疫病的关系,解析了温病概念之滥觞,辨析了热病、伤寒与温病概念.指出热病并非必“伤于寒”,而是有外感、内伤两种起因,外感方面,六淫皆能致热;伤寒与热病概念有部分重合,广义伤寒与外感热病概念常混用;温病概念与外感热病接近.三者都包括部分疫病.《内经》使用热病概念较多,《伤寒论》主要使用广义和狭义伤寒概念,温病概念在这一时期运用较少.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外感病中医分阶段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外感病是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 ,属广义伤寒之范畴。如《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也指出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病 ,其所命名不同 ,”由此可见 ,外感热病 (伤寒 )是指感受六淫 ,疫疬等外邪 ,引起的一切发热性疾病的总称。外感热病的证候分类方法繁多 ,有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病因辨证不同 ,且伤寒与温病之间存在着寒温对立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之别 ,又异化有药用辛温及辛凉之分 ,前者用辛温之剂 ,后者用辛凉…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有许多病名、证名、症名,与目前临床中现代医学的病名相同,但其含义则截然不同,学习时必须搞清楚,以免混淆。一、伤寒“伤寒”这一名称,在古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之总称,即《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著《伤寒来苏集》一书,为研究《伤寒论》的优秀作品,历来认为可与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及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并称。其中的“地面”说更是独具一格,对进一步理解伤寒六经的实质,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现分述如下: 一、柯氏的“地面”说柯氏认为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非经络之经。这一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中,但其他各篇也有所反映。他还认为仲景学说的学术渊源主要在《素问·皮部论》,而非素问之热论;内经热病是温病的病名,是六经专主经脉为病;而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赅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  相似文献   

9.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素同·热论》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广义的.《难经·五十八难》说的“伤寒有五”的伤寒是广义的,而“有中风,有伤寒”的伤寒是狭义的.《伤寒论》全书说的伤寒是广义的,而在太阳病篇中把太阳病分中风、  相似文献   

10.
热病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热病,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与疫疠之邪而引起的热性疾病,又称外感热病.祖国医学研究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有三部专论,是极为重要的,它们是《素问·热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叶天士的《温热论》.这三部专论,都是划时代的代表作,它们标志着外感热病理论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三大里程碑.一、《素问·热论》开创了热病辨证理论的先河.《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指出热病是属于伤寒的范畴,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伤于寒"所致.显然这里的"伤  相似文献   

11.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病,病区俗称“快当病”、“吐黄水病”、“攻心翻”等。因为首见黑龙江省克山县,故称“克山病”。其发病有急慢之分,近似祖国医学的“阴毒伤寒”,如《伤寒论纲目·伤寒所属诸证·阴毒》引朱肱曰:“手足厥冷,脐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素问·热论》、《伤寒论》和《温热论》是外感热病史上的三大里程碑。那么,从《伤寒论》到《温热论》,即温病学由伤寒学分化过程中经过哪些变革呢?我们认为,首先是《伤寒例》所播下的星星之火。 1.冬温、温毒等概念为“伤寒补亡”埋下伏笔。《伤寒论》之后,晋唐时期的外感  相似文献   

13.
温病一词,马王堆出土之帛书《导引图》已有“引温病”的记载。《内经》有《热论篇》,仲景根据《内经·素问》,“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而名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从此千百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以《伤寒论》为宗师,自金元以降,有“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说,义有古方不能治  相似文献   

14.
古典医籍四、试就伤寒病传变学说比较《内经》与《伤寒论》二书中的异同。 [解]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包括中风、伤寒、湿温、温病、热病等。本题“伤寒病”系指广义伤寒。伤寒病传变学说始于《内经》,成于《伤寒论》。所谓“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医外感热病中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此即《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日“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这就明确指出了广义与狭义伤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一、初创热病理论的《素问·热论》《素问·热论》认为,“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处“伤寒”,指广义的伤寒,包括不同季节发生的温病和暑病,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认为热病之形成是因为“人之伤于寒”。寒性收引,人体感寒则腠理闭固,阳气不得散发,“则为病热”。然四时之邪侵及人体,皆可导致病热,故此  相似文献   

17.
《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论》是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证治的专著,其中有关湿热的内容虽较简略,但对其辨治很有指导意义,现归纳六法,探讨如下.一、宣畅上焦法湿热为患,随其病变部位之异,而有治法之别,治者必审病于何经、何脏、何腑,采取相应治法.外感湿热之初,病侵肌表,症见头痛,身体困重,恶寒,(?)热,面色淡黄,胸闷不饥,舌白不渴,脉浮而濡.因肺主皮  相似文献   

18.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9.
(一)对素问热(?)热病的认识素问热论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又说:“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可以推知“热病”是属于急性发热的病证。关于热病(以及温病)等与伤寒之间的关系,在伤寒论中提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从这里不难看出,“热病”这个概念是被包括在广义的“伤寒”概念之中。如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者所谓“伤寒”是广义的伤寒,后者与热病(温病)并列的“伤寒”,是狭义的伤寒。广义的伤寒包括多种热性病,狭义的伤寒则指一般触冒风寒邪气而言。根据同理推论,伤寒(狭义的)是古人根据病因而定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祖国医学发展的长河中,清代名医叶天士,被誉为温病学派的“宗师”而载入史册。温病,也叫温热病,属于传染性发热性疾病的范围。多由于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关于这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但《内经》多将温病归之于广义伤寒之中,《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东汉张仲景根据《内经》的说法,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把热病作了系统归纳,制定了以“六经”为纲领的辨证施治办法。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后世医家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