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苯那普利合用氯沙坦为治疗组,单用苯那普利为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和钾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屁著性(P〈0.05),血清钾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酐、尿酸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十咳,治疗组未见干咳。结论苯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要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氯沙坦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 ,2 0例接受氯沙坦 (Los)治疗 ,2 0例接受苯那普利 (Ben)治疗 ,对照观察 4周。治疗前后测血压、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2 4h尿蛋白定量。结果 Los与Ben组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 95 %、90 %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氯沙坦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与治疗前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苯那普利不影响血清尿酸。两组治疗后 2 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 (P <0 .0 5 )。氯沙坦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慢性肾功能代偿与失代偿期有效 ,且副作用小 ,与利尿剂合用其降压效果可增强 ;氯沙坦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 4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经过 1周安慰剂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 :福辛普利组及氨氯地平组 ,疗程 1 2周 ,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 1 )治疗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两组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P <0 0 1 ) ,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在福辛普利组明显增高 (与治疗前比P <0 0 5 ) ,而氨氯地平组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与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均有保护作用 ,福辛普利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 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 9例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及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左旋氨氯地平组2 4例 ,苯那普利组 2 3例 ,联合治疗组 2 2例 ;3组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 2 .5 mg、苯那普利 10 m g及苯那普利 10 m g和左旋氨氯地平 2 .5 m g,每日 1次 ,疗程 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 两药单独治疗及两药联合应用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P<0 .0 1) ,减少 2 4 h尿白蛋白排出 (P<0 .0 5 ) ,联合治疗降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优于单独治疗 (P<0 .0 1)。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且能减少 2 4 h尿蛋白的排泄 ,两药联合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伴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伴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联用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维持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及血清肌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及血清肌酐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24 h尿蛋白及血清肌酐下降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沙坦联用贝那普利较单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蛋白尿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6.
雷华芝 《广西医学》2006,28(5):666-66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肾功能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mg每日1次,n=33)及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n=32),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尿酸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24 h尿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尿酸氯沙坦组显著降低(P<0.01),培哚普利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在有效降低高血压同时,具有减少血尿酸和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苯那普利(benazepril)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30例)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下降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1±3.2)周(大量蛋白尿组)和(2.7±2.1)周(小量蛋白尿组),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苯那普利可部分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及降尿酸作用。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和苯那普利10mg/d,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血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作用相似;氯沙坦除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降低血尿酸;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氯沙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 9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组 (A组 ) ,苯那普利组 (B组 )和氯沙坦加苯那普利组 (C组 ) ,治疗 12周。分别观察第 4、8、12周血压变化 ,第 12周肌酐清除率 (Ccr) ,尿蛋白量 (pro) ,卧位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及副作用。 结果 治疗 12周A、B两组Ccr无明显下降 ,C组有所增加。三组尿 pro均有所减少 ,C组较A、B组更明显 (P <0 .0 1或 0 .0 5 )。三组均有降压作用 ,C组控制更理想。结论 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应用对肾脏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7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 2组。每日服氯沙坦 5 0mg (31例 )或苯那普利 10mg (46例 )治疗 4周。 1周后舒张压≥ 90mmHg者每日加服吲哒帕胺 2 .5mg。结果 :两组各有 1例因头昏、眩晕 ,苯那普利组有 5例因咳嗽 ,治疗未满 1周而停止观察。第 1、2周末氯沙坦疗效不及苯那普利 (P <0 .0 5 )。 4周后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P <0 .0 5 ) ,降压有效率分别为 90 .0 %和 92 .5 % (P >0 .0 5 )。结论 :与苯那普利比较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更易于耐受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沙坦合用小剂量双克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的降尿酸作用。方法 :4 6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随机分为氯沙坦组 (n =19)、氯沙坦 +双克组 (n =15 )、对照组 (n =12 ) ,分别予氯沙坦 5 0mgqd、氯沙坦 5 0mg +双克 12 .5mgqd ,洛汀新 10mgqd、观察两周 ,其间三组均不使用其他影响尿酸的药物 ,并观察血尿酸变化。结果 :氯沙坦和氯沙坦 +双克组均有明显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作用 (p <0 .0 0 1) ,两组间降血尿酸效果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无明显差异。结论 :氯沙坦 +双克后仍有良好的降血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波依定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 mg/d,波依定10 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每天2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t=17.26、11.29,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2,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t=9.81、6.47,P<0.01、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t=2.46,P<0.01);治疗组治疗后Cr、BUN明显降低(t=2.69、2.41,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0.17、1.65,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t=2.47、2.05,P<0.01)。结论氯沙坦与波依定在降压的同时对慢性肾衰竭并高血压病人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氯沙坦组(A组):氯沙坦50mg,每日晨1次口服;氯沙坦联用通心络组(B组):氯沙坦50mg,每日晨1次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A组和B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P<0.01),B组降压作用较A组显著(P<0.01);(2)尿蛋白排泄量:Alb(mg/24h)分别由106±10、107±10降至88±9、70±9(P<0.01);24h尿蛋白(g/L)分别由0.250±0.063、0.250±0.083降至0.213±0.043、0.170±0.025(P<0.01);2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B组较A组更具显著意义(P<0.01)。(3)BUN、Cr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2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通心络具有明显降血压、稳定血糖的作用;明显降低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苯那普利、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苯那普利组(30例,10mg,1次/d),非洛地平组(30例,5mg,1次/d),硝苯地平组(30例,10mg,3次/d),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苯那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治疗后,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及血、尿β_2微球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偶测血压和白天平均血压明显下降(P<0.01),夜间平均血压及24h平均血压下降幅度小,与苯那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改善肾功能,而硝苯地平不能平稳降压,无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纤复元胶囊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衰进展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肾纤复元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纤复元胶囊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前三组以5/6肾切除方法建立肾衰模型。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检测各组鼠血尿生化指标、残肾组织α-SMA、Ⅰ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4、8、12周血BUN、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肾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其α-SMA及Ⅰ型胶原染色阳性面积亦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残肾组织CTGF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纤复元胶囊”通过下调CTGF在残肾组织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和细胞转分化,防止肾纤维化,对5/6肾切除后的大鼠残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和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对照组(30例)予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一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酐方面,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联合用药,除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外,在肾脏保护方面强于应用ACEI+CCB.  相似文献   

17.
韩荣旗  朱春烁  单福军 《医学综述》2014,(23):4379-438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贝尼地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0例口服贝尼地平4 mg,B组30例口服贝那普利10 mg,C组30例口服贝尼地平4 mg和贝那普利10 mg。疗程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和肾功能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清电解质(K+)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贝尼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和减少尿蛋白,两者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可增加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贝那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缬沙坦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各5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氧疗、利尿(螺内酯)、强心等治疗,贝那普利组患者加用贝那普利片2.55.0mg,1次//d;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片205.0mg,1次//d;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片2040 mg,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92.9%)高于缬沙坦组(71.4%)(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FEV_1%、FEV_1/FVC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AT评分均降低,且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血压偏低、心率偏快(P均<0.05);贝那普利组咳嗽(6例,10.7%)多于缬沙坦组(2例,3.6%),低血压((4例,7.1%)少于缬沙坦组(10例,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使用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