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芝英 《广西医学》2006,28(10):1662-1663
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可提供一个静止、无血和无障碍的手术野,便于在婴幼儿心腔内进行复杂畸形的修复[1].我科自2004年4月以来应用DHCA对新生儿、婴儿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9例,由于患儿自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种代偿机能低下,术后病情变化快且凶险,因而对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们的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方法 在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的方法。结果 16例患儿治愈,2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及婴儿的心内直视手术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12例新生儿及婴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27例婴幼儿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管理。 方法 选用单一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辅以异氟醚吸入的方法及特殊的体外循环(CPB)降温、升温方法。 结果 麻醉方法平稳,CPB运转良好,DHCA均在安全时限内,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结论 提示此麻醉的关键在于稳定循环、有效的心肌保护及脑保护、平稳彻底的升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5.
6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二种心肌保护法。A组(25例)用4:1血液晶体停跳液(Samuel法),B组(40例)用微量晶体停跳液(Menasche法)。体外循环不降温,阻断主动脉期间冠状循环用8 ̄10℃氧合机血(红细胞压积25%左右)持续灌注。阻断主动脉后两组心脏均迅速停跳,停跳期间心脏均呈鲜红色,柔软滑润;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迅速恢复活动,在2min内除各有2例经电除颤复跳外,均自动恢复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9月~2004年5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45例,其中急诊手术11例。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2例,中度低温15例,浅低温8例。心肌保护应用4℃冷晶体停搏液一次灌注(34/45)或10℃氧合冷血20min间断灌注(11/45)。增加预充液胶体成份,调节预充液pH及维持正常离子浓度。转流中平衡超滤(BUF) 改良超滤(MUF)结合,使用药物进行血液保护。深低温停循环者降温期用pH稳态(pH-STAT)管理。重视保温。结果 术后1例死于低氧血症,5例死于低心排并发肾功能衰竭。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综合性措施是取得新生儿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中的脑保护效果和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4例复杂CHD患儿在DHCA下实施了心脏畸形矫治术,年龄8-150(67.54±46.65)天,体重1.13-5(3.87±1.17)kg。停循环过程中维持鼻咽温18℃-20℃,肛温18℃-21℃,DHCA时间5-60(30.5±12.2)m in。结果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总死亡率18.2%;2例(4.5%)因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其余病例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1-12(7.7±6.5)h,呼吸机辅助时间9-123(61.1±9.3)h,ICU时间41-260(83.5±36.4)h,住院天数13-66(27.3±12.6)天;术后腹膜透析10例(22.7%),出院时复查肾功均正常;术后前三天引流25.9-85.7(58.9±24.4)m l/kg,围术期红细胞用量0-1.2(0.64±0.40)U/kg。结论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心脏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仍然是有效和实用的脑保护措施。随着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将会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开展越来越广泛,心肌保护已被人们高度重视。良好的心肌保护对于减少心肌细胞的损害,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治愈率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对5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进行了综合性心肌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措施及分析1.1术前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能量贮备心肌细胞在术中主动脉阻断时耐受缺血的能力受到体外循环前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患者术前的心肌状态关系密切,我们应尽可能改善心肌功能,保证有充分的能量贮备。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肌肥厚、劳损和心肌病及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主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6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2月~2011年1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28 d,平均(22.07±6.76)d;体重2.0~5.0 kg,平均(3.60±0.47)kg。其中常温2例,浅低温14例,中低温11例,深低温低流量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5例。深低温患儿应用pH稳态、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CPB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尿量、鼻咽温、肛温和中心静脉压。全组心肌保护采用高钾晶体液停跳液。术中和停CPB后应用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全组患儿CPB转流时间40~158 min,平均(80.19±35.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85 min,平均(45.02±22.03)min;所有病例均自动复跳,5例发生并发症,1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4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45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行心内畸形矫治和瓣膜替换手术,术中温度控制在31~35℃,不阻断主动脉,心脏始终有氧合血供应下进行代谢,并能准确发现和有效矫治心内畸形,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心脏手术方式。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我院胸心外科对14例心脏病人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低温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A组)和浅低温不停跳组(B组)各30例。各组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 min、120 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 h、手术后24 h抽取动脉血检测肌酸磷酸肌酶(CK)、心肌型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c)、心肌肌钙蛋白T(cTnT)指标,并取左室心肌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 min、120 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 h、24 h各时点A组和B组的CK、CKMB、LDH、Lac、cTnT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电镜扫描发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仅在体外循环120 min后心肌细胞轻度受损。结论中低温诱导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深低温停循环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是治疗复杂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DHCA于1959年首次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现已被许多医疗中心应用于复杂先心病矫治、成人大血管手术、复杂颅内动脉瘤夹闭及器官移植手术中。随DHCA应用的日趋广泛,有关DHCA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亦渐增多,目前已成为医技人员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DHCA中脑保护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自停搏液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以来 ,其发展已经过了不同的阶段 ,当初的冷晶体停搏液已逐渐被温血停搏液所代替 ,临床心肌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与此同时 ,国内外部分学者在主动脉不阻断或主动脉阻断而通过压力和容量控制的持续冠状动脉或静脉窦血液灌注行心内直视手术亦取得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1] 。对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停搏或空搏 ,何种方法心肌保护效果优越 ,目前国内外学者存在较大的争论 ,为此本文拟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国外研究状况   1975年以前 ,许多国外学者对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脏分别处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肺部温度的变化规律,为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肺保护提供参考。方法4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麻完成后,经右侧颈外静脉穿刺置入Swan-Ganz导管,导管气囊漂入肺动脉,测试可以测定肺毛细血管嵌压后,气囊充气,远端温度探头可以测定手术过程中肺深部温度,同时监测鼻咽温度和直肠温度。结果4例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患者的肺部温度可降低到16.6℃,接近鼻咽温度16.4℃,在降温过程中比鼻咽温略低,在复温过程中比鼻咽温略高。结论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肺部温度可达到深低温要求。  相似文献   

17.
1986年5月 ̄1993年8月在低温体外徨下心内直视手术126例,其中先心病118例,后心病8例。死亡7例(5.6%)。认为:诊断方面,UCG具有无创伤、无痉、重复性强等优点。强调重视心脏听诊及全身检查,同时对心肌保护、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告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和室颤技术行心内直视手术25例,其中房缺修补术8例,室缺修补术7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和二尖瓣置换术8例,术后病人全部存活,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心肌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术中应注意心内排气和避免心室膨胀,防止气栓和心肌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 993年至 2 0 0 2年 1 1月 1 0 9例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种分类、术前心功能、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全组体外转流时间 1 2~ 1 30 m in,平均 37min,多巴胺用量 0~ 5 μg/ kg· h- 1 ,术后辅助呼吸 4~ 2 4 h,平均 1 2 .8h,发生并发症 1 5例次 ,死亡 1例 ,住院手术病死率为 0 .91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术中心肌始终有氧合血灌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无血及再灌注损害 ,浅低温状态有利于降低全身代谢耗氧 ,进一步完善了术中心肌保护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致命并发症发生 ;同时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及不需漫长的降升温过程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 ,操作简单易行 ,有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总结 4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患者 ,在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 ,术中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或不完全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跳液 ,鼻温维持在 ( 3 4± 1)℃ ,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体外循环时间短 ,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低 ( 1例 ,2 13 %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 ,能及时发现较小的室性间隔缺损及残余漏 ,避免传导阻滞的发生 ,无 1例空气栓塞发生 ,全组无死亡。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简化了操作程序 ,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心肌保护好 ,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避免再灌注损伤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