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宁  高尔生  武俊青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71-5175
目的:了解城市家庭中生殖健康教育状况,探讨其对青少年生理知识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3个街道57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核心家庭,并就青春期生理知识及家庭生殖健康教育情况对核心家庭中的53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答父母曾主动与之谈及生殖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占51.31%,女孩(67.97%)多于男孩(36.07%);回答父亲主动谈的比例为19.48%,母亲主动谈的比例为44.03%。主动向父母询问生殖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占37.69%,主动向父亲询问者占11.19%,主动向母亲询问者占33.58%。青少年基本生理知识答对率较低,平均得分为42.30分。父母与之谈论过生殖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生理知识得分比父母未与之谈论相关问题者高近15分。结论:青少年基本生理知识缺乏,虽然家庭生殖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青少年的生理知识水平,但家庭中生殖健康教育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华东三地区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现状,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8—10月,在上海市嘉定区、杨浦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针对性选取6所普通高中,对614名在校高中生使用基于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和素养的结构化问卷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纳入研究的高中生男女比例为1∶1.25,年龄为(16.1±0.9)岁。在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中,妊娠及流产部分得分最低,3个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男性(P0.001)、位于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基地(P=0.008)、希望获得生殖健康教育(P=0.002)的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可接受度更高。高中生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青春期保健相关知识,并且对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服务有一定的需求。【结论】华东三地区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为开放,但对正确的避孕知识掌握较差,有关部门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寻找新形式的教育方式,有效提高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水平的认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状况,为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进行相关研究及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济南、广州三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 506名10~24岁未婚女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殖健康认知情况、自尊水平、应对能力、内外控制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平均62.2分;三地青少年性态度总分存在差异,且不同年龄组间在认知与态度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45.0%青少年认同"准备结婚的男女可以有婚前性行为",24.4%的青少年"对未婚同居"表示"赞成";已有性行为者占76.7%(1 155/1 506),而每次使用避孕措施者仅为13.3%;其中895人已发生妊娠,超过两次妊娠者达35.2%;青少年自尊、应对方式等心理社会能力评分呈中等水平,并与其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得分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存在关联(P<0.01).[结论]青少年在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尚不够完善,应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指导与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市务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水平及其生殖健康实际状况。方法:采用自编结构式匿名问卷对北京、广州、济南市4477名务工青少年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其10%(446人)进行体格和生殖道医学检查。结果:男女对象总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分别为42.8分、40.0分;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3.9%,28.8%;男性务工青少年性态度相对女性开放,务工青少年生殖健康的自我感知情况与实际状况差距悬殊。体检结果显示,女性检出问题主要为宫颈糜烂12.0%,阴道炎11.6%,早孕4.5%等;男性主要为包茎26.0%,生殖道感染11.0%等,发育畸形占3.8%。结论:务工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自我感知情况差,相关教育及服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核心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SRH)相关问题交流状况,并探讨其对青少年SRH知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两个街道57个居委会中抽取符合条件的536户核心家庭,并就核心家庭中的青少年与父母交流SRH相关问题的情况及其相关的知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答父母曾主动与之谈及SRH问题的青少年占51.31%,女孩(67.97%)多于男孩(36.07%)(P<0.05);回答父亲与之主动交流SRH问题的比例(19.48%)低于母亲主动交流的比例(44.03%)(P<0.05)。主动向父母询问SRH问题的青少年占37.69%,其中主动向父亲询问者(11.19%)低于向母亲询问者(33.58%)(P<0.05)。青少年基本生殖健康知识答对率较低(平均42.30分)。应用多因素线性模型分析,在调整父母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学历及其收入后可见,子女年龄越大,其SRH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越高;父母与子女谈论与交流过SRH问题,子女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高于未交流者近15分(P<0.05)。结论:上海市区核心家庭中父母与青少年子女SRH相关问题的交流沟通能明显提高其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但青少年的基本生殖健康知识仍缺乏,家长SRH知识以及与子女沟通交流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州市居民垃圾分类的知、信、行现状,为广州市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创建环境优美城市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广州市25个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知、信、行总分分别为15.18分和10分。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256份,回收有效问卷1 2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96%。广州市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平均得分(6.15±2.87)分,行为平均得分(4.25±1.67)分,均未超过总分的一半;态度平均得分(10.98±2.37)分,超过总分的一半。95.7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需经常接受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与教育。垃圾分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两两呈正相关(rs=0.485~0.754,P < 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垃圾分类经历、有垃圾分类培训经历是垃圾分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的影响因素;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是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高的影响因素(P < 0.01或0.05)。
结论 广州市居民乐意接受垃圾分类,但有关知识水平较低,垃圾分类行为尚不理想。管理部门应考虑实际情况,加强对居民有关知识的培训,改善其态度和行为,力争为广州市顺利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市本科生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参与状况,为提高大学本科生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对25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殖健康认知、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性态度、性行为和性卫生等。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45份(98.00%)。大学生对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占67.76%)和同学/朋友等(占67.11%);57.94%和54.16%的学生分别希望了解"性的生理知识"和"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64.71%)、父母(62.21%)以及社会机构(71.67%)应该提供更多的性教育;约1/4的学生表示有性经历,且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并未采取避孕措施。结论 大学本科生对于基本生殖健康知识了解较少,这与性态度、性行为比较开放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校与家庭应根据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性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淑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08-1210
目的探讨知信行干预对20岁以下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生殖知识掌握程度及行为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人工流产的158例青少年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知信行干预护理,通过医院专业人员自拟人工流产青少年性和相关生殖健康知识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生殖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行为情况,及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在调查的158例来诊流产的青年女性中,初次性行为人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增多,初次妊娠人数以16~岁年龄段最多;知信行干预后,患者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采取避孕措施率分别为91.46%和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知识知晓率68.42%和采取避孕措施率85.37%(P〈0.05);干预组知晓STD、HIV的占比分别为64.63%和71.95%,显著高于对照组15.79%和31.58%(P〈0.05);入院时两组的心理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知信行教育之后在术前1 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心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干预有助于大大提高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生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行为情况,医务人员、学校、家庭等应对青少年常进行知信行教育,以减少对青少年女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核心家庭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核心家庭中初中、高中孩子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家庭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核心家庭初中、高中孩子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不高,相关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低(〈70%)。知识得分仅为40.69±27.13分(满分100分)。同父母谈论生殖健康问题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OR值为2.466(95%CI:1.523—3.993)。多因素分析发现孩子的年龄以及同父母谈论生殖健康问题对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有影响。结论:上海市核心家庭初中和高中孩子的生殖健康知识总体较差,而同父母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提示家庭教育对孩子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7~14岁低龄青少年看护人及初中生本人有关青春早期性生殖健康素养现况水平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4个区1 603名中、小学生看护人和964名初中生本人分别进行青春早期性生殖健康素养问卷评价,同时询问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和学生成长相关信息。【结果】被调查看护人和初中生的青春早期性生殖健康素养总体得分均在70分左右;初中生本人得分和各维度得分也大多与其看护人得分呈正相关(均P0. 01)。初中生看护人的得分明显高于小学生看护人,分别为72分和70分(P0. 01);影响看护人得分的因素包括子女性别、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及核心家庭人均月收入。初中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68分和66分(P=0. 006);影响其健康素养得分的因素还包括父亲的文化程度。【结论】中、小学生看护人和学生本人对于青春早期性生殖健康素养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研究结果可为面向青少年和看护人的青春早期性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本底水平数据。  相似文献   

11.
了解广东省流动青少年的入世出世心理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入世出世量表对广东省3所中学共1 365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流动青少年427名,本地青少年938名。结果 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入世出世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流动青少年的平常心、低要求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在乎结果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在平常心与低要求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差异,均为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本地青少年,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流动青少年拼搏精神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在乎结果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平常心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负相关(P<0.05)。结论 流动青少年的家长应当采取健康温暖的方式教育抚养子女,满足子女基本的心理需求,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怀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流动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关注,增加对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积极引导,加大对流动青少年家庭的支持力度,各方一起努力,为流动青少年群体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与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为促进婴幼儿公共营养健康及开展临床、社区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母亲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在石河子市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样494名0~2岁婴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其中192名婴幼儿的25(OH) D值。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母亲营养知信行总分为(71. 74±7. 34)分,影响母亲知信行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和配偶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饮食行为得分与营养知识得分呈中度相关(r=0. 349),母亲营养知信行得分与婴幼儿25(OH) D值均呈正相关。结论 0~2岁婴幼儿母亲的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营养知识和态度状况尚可,饮食行为有待加强;提高母亲营养知信行的状况,有利于婴幼儿保持健康、稳定的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未婚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在健康促进知信行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调查6 299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相关态度和性相关行为,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再根据模型参数检验,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终模型.结果 青少年生殖避孕知识得分较低,及格率为28.6%.大约75%的男性和55%的女性接受婚前性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对性相关行为的直接作用为0.2,间接作用为0.1176,总作用为0.3176.开放的性相关态度对性相关行为起促进作用(0.28).结论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正规的、全面的性健康和生殖避孕教育,促使其性态度转变,降低性相关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女性乳腺癌预防与筛查的知信行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就诊的女性712例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乳腺癌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采用KruskalWallis或Mann-Whitney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12名天津市滨海新区女性乳腺癌知识中位得分为14.0 (12.0,16.0)分,及格率为59.4%(423/712);态度中位得分为7.0 (5.0,8.0)分,及格率为68.0%(484/712);乳腺保健行为中位得分为4.0 (3.0,5.0)分,及格率为82.7%(589/712);知信行中位得分为24.0(21.0,27.0)分,及格率为74.2%(528/712)。不同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女性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业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的女性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业状况、年龄、文化程度的女性乳腺保健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就业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的女性知信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例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乳腺保健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态度得分与乳腺保健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就业状况、年龄及文化程度是女性乳腺癌患者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天津市滨海新区女性对乳腺癌知识了解程度的及格率较低,整体知信行评分与职业、就业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理工科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探讨影响理工科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相关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武汉市9所高校950名理工科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地区理工科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45.60±12.97)分。影响生殖健康知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初潮年龄、母亲职业、独生子女、是否看过爱情或/和性描述资料、是否谈论过"性、怀孕及避孕"话题、是否了解过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否有与异性接吻拥抱爱抚行为、是否怀孕过10个因素对生殖健康知识有影响。结论理工科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其知晓状况受年级、初潮年龄、家庭环境、是否接触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以及性相关态度、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群体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性、行特征状况,为做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在全国6个省市开展定性访谈研究,通过现场沟通和交流,获取了120例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观点、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未婚流动青少年在性观念上具有多元性;主要从网络、书/杂志、同学/朋友处获取了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但水平普遍偏低;相当比例未婚流动青少年有性经历,但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当薄弱。结论:未婚流动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对其性知识、性行为与性道德观有深刻影响,也导致该群体中存在着普遍和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要做好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公共服务,社会应提供更便利的避孕工具获取渠道,加强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专门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群体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性、行特征状况,为做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在全国6个省市开展定性访谈研究,通过现场沟通和交流,获取了120例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观点、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未婚流动青少年在性观念上具有多元性;主要从网络、书/杂志、同学/朋友处获取了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但水平普遍偏低;相当比例未婚流动青少年有性经历,但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当薄弱。结论:未婚流动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对其性知识、性行为与性道德观有深刻影响,也导致该群体中存在着普遍和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要做好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公共服务,社会应提供更便利的避孕工具获取渠道,加强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专门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中学生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性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方法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对上海市某区11所中学3069名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总知识得分分别为33.85分和55.08分;对中学生谈恋爱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开放,4/5的高中生和超过半数的初中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或理解态度;约1/4的高中生和约6%的初中生谈过恋爱或与异性有过拥抱行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趋于开放。性相关行为的发生比例趋于升高。然而,他们却普遍缺乏生殖健康知识。针对中学生的生殖健康问题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和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其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IPIP-NE0简约版修改形成的成人个性量表及自行设计的结构化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和社会支持问卷,通过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3县3个乡镇的1398名已婚育龄妇女,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入户面访.共收集有效问卷1221份.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主要运用其中的描述性及线性相关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得分与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获得社会支持得分与外向性、协作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呈负相关.[结论]个性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和社会支持有重要影响,这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从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视角探讨当前面向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发展方向。中国流动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表现为:内容的广泛性、途径多样性和教育/咨询环境的私密性。当前的挑战主要包括:家庭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和知识传输基本功能缺失;农村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阵地沦陷;社会环境从“谈性色变”到“性开放”的强烈冲击。需从加大政策保障执行力度,在青少年学前和在学期间发挥家庭和父母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确保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综合化性教育,青年人的性与生殖健康促进要同就业、保健、教育及反暴力等干预相结合4个方面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