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知识现状,探讨提高教师健康素养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和评价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10县(市)区对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每县(市)区最终抽取中小学10所,对学校中的全部在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27.9%。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水平分别是72.7%、52.8%、31.5%。教师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83.6%、安全与急救71.9%、传染病预防54.6%、慢性病预防50.1%、健康信息获取48.2%、基本医疗17.2%。城区教师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与乡镇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教师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与女性教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但城乡教师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获取、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知识宣传教育仍需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小学教师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的现状,探讨提高教师健康素养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和评价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7县(市)区对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中小学教师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83.6%)、安全与急救(71.9%)、传染病防治(54.6%)、慢性病防治(50.1%)、健康信息(48.2%)和基本医疗(17.2%)。城区教师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与乡镇教师以及男性教师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与女性教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在基本医疗、健康信息、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的知识宣传教育,树立并提高教师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4个区3个县的街道/乡镇抽取15~69岁居民共1 053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是23.2%、19.2%、50.4%;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52.7%、基本医疗52.6%、科学健康观50.9%、传染病预防49.4%、慢性病预防10.6%。具备健康素养比例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P0.01);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同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合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宣传教育,提高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健康素养维度角度,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影响其健康素养的因素。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个不同的功能分区。结果 本次共调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1340人,男性265人(19.82%),女性1072人(80.18%),平均年龄为(38.7±8.8)岁。北京市2020年教师健康素养水平为63.28%,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技能素养以及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分别为67.39%、60.9%和55.37%。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最高(80.37%),而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最低(26.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OR=1.67,95%CI:1.26~2.23);相对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OR=0.73,95%CI:0.53~0.99)和城市发展新区(OR=0.62,95%CI:0.47~0.84)教师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结论 北京市教师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北京市居民平均健康素养水平。6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重点关注慢性病防治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5个区4个县的街道及乡镇抽取15岁~69岁居民共1,354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10.6%,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水平分别是34.3%、26.1%和20.3%。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66.0%)、安全与急救(45.4%)、传染病预防(32.9%)、健康信息获取(31.2%)、慢性病预防(21.6%)、基本医疗(11.8%)。城市居民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与农村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和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的知识宣传,提高基本医疗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太仓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和KISH表法,抽取全市2 866名居民,采用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2012年太仓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5%,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0.5%,15.4%,26.9%。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间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类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知识(68.0%)、科学健康观(57.2%)、传染病预防知识(23.3%)、慢性病预防知识(16.0%)、基本医疗(15.0%)。结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主要部分,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干预工作,提高弱势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为制定大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按照学科类别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642名,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6.2%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6.2%、11.4%和68.2%。具备5类健康问题相关素养的比例分别为科学健康观52.5%、安全与急救素养43.6%、传染病预防素养32.9%、基本医疗素养28.5%、慢性病预防素养2.6%,不同学科类别和年级健康素养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及慢性病预防素养偏低。应当采取以利用网络媒体构建畅通信息渠道为核心的综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高校新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高校692名新生,应用原卫生部编制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利用Lime survey进行网络健康素养状况的现况调查。结果河南省某高校新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3.31%,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1.85%、11.25%和55.15%,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依次为科学健康观(45.17%)、安全与急救素养(44.69%)、基本医疗素养(24.56%)、慢性病预防素养(19.81%)和传染病预防素养(11.25%)。结论新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传染病预防素养和慢性病预防素养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同时,也可作为大学新生健康管理内容来提升河南省某高校卫生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健康素养对慢性病患病的影响,为西城区慢性病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城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学基本信息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素养水平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西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2.6%,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19.3%)、糖尿病(8.5%)、椎间盘疾病(6.6%)、心脏病(4.7%)和脑血管病(3.6%)。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9.2%,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2.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1.6%,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3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基本技能素养是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8、0.78,P0.01)。结论西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使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健康政策和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个县(市、区)的15~69岁城乡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46%,其中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水平;男性高于女性;35~44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65~69岁最低;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高,为17.58%,其次为基本技能,为17.3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最低,为8.91%。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43.42%)、安全与急救(38.60%)、健康信息(15.82%)、慢性病防治(11.04%)、传染病防治(10.80%)、基本医疗(5.08%)。结论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低,应继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全省9市各抽取1个县(市)作为调查点,分别调查15岁~69岁的常住农村人口。结果山东省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2.18%。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人口比例分别是8.34%、2.09%和14.65%。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农村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科学健康观22.65%、安全与急救8.97%、传染病预防1.07%、基本医疗10.10%和慢性病预防4.03%。结论山东省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现阶段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6个市(县)15~69岁常住人口,共3012人。结果安徽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8.79%,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20.72%、11.16%和15.31%。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35.29%)、安全与急救素养(22.14%)、传染病预防素养(18.96%)、基本医疗素养(8.07%)、慢性病预防素养(6.77%)。结论受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8个区(县)共计1627名15~69岁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疆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8.9%。在3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中,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13.6%、11.0%和16.5%,在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47.5%、科学健康观33.8%、传染病防治19.3%、健康信息18.5%、基本医疗10.0%、慢性病防治7.4%。结论新疆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维吾尔族、回族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素养水平较低。需要针对健康素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高新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科学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5~69岁农村居民1501人,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7%,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26%、2.53%和7.73%,男性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调查对象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较低,仅为0.73%。结论安徽省农村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慢性病预防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农村地区共抽取630名18~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广州市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8.2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为33.17%、7.64%和45.53%。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比例分别为63.09%、31.06%、26.83%、40.65%和13.98%。结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医疗素养比例低,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应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素养策略,全面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初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探讨提高初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和评价初中学生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每县区随机抽取1所初中,在抽选的初中再随机抽取初二年级一个班的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合肥市初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3.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水平的分别为32.1%、26.8%、6.9%。初中生的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52.9%)、科学健康观(47.8%)、健康信息(24.8%)、慢性病防治(21.2%)、传染病防治(19.0%)、基本医疗(2.2%)。城区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与乡镇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与女性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提高初中生整体健康素养和基本技能水平,加强对初中学生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的健康素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初中学生看病就医、防治疾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不同特征人群中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5个城区和2个乡镇居民1 780人,使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 1 780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占11.0%,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者占17.3%,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者占11.0%,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者占17.3%,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者占11.0%,具备健康技能的比例占12.9%;具备科学健康观的比例占36.3%;具备传染病预防的比例占11.6%;具备慢性病预防的比例占12.7%,具备安全与急救的比例占43.5%,具备基本医疗的比例是12.3%,具备信息获取的比例是18.2%。结论沈阳市接受调查的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较低水平,6类健康素养中,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简阳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6%,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素养具备率为45.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素养具备率为12.2%,健康技能方面素养具备率为17.0%;科学健康观素养3.0%,传染病预防素养27.4%,慢性病预防素养29.6%,安全与急救素养61.2%,基本医疗素养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简阳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不高,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具备率、科学健康观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09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391份。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49%,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具备率为13.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8.70%,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11.42%;科学健康观素养31.84%,传染病防治素养15.20%,慢性病防治素养6.54%,安全与急救素养40.88%,基本医疗素养9.39%,健康信息素养15.78%。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P0.001)。结论该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49%,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城乡差别和人群差别,健康素养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健康素养3方面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具备率最低,在6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养成,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重点关注农村、男性、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的居民。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居民健康素养现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解天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2009名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设计的《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正确回答80%及以上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结果天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35.84%;具备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是64.61%、39.77%和40.37%;具备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分别是68.74%、67.75%、56.30%、46.04%、36.98%。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差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天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慢性病预防素养和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