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评价术前VLP阳性对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心肌梗塞(M1)病史组31例,无MI病史组9例。室壁瘤组7例,非室壁瘤组33例。观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及术后2周VLP的变化。结果 1.MI及室壁瘤患者术前FQRS显著高于,LAS显著低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P<0.05);VLP阳性率高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2.术后VLP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25),VLP转阴率为75%。3.术前VL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术前VLP阴性患者(P=0.03)。结论:1.M1及室壁榴患者VLP阳性率高提示其存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2.冠状动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术后VLP转阴提示外科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梗塞区域局部心肌的血供,而且切断了潜在的折近径路,从而减少了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术前VLP阳性是预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指标(敏感性71.43%,特异性78.79%,阳性准确率41.67%,阴性准确率92.86%),据此指导临床预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0例心肌梗塞(MI)病人的心室晚电位(VLP)检测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1)MI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是一种病理性的电活动;(2)不同部位MI的VLP阳性检出率下壁为38%、前壁为35%、前间壁为33%、前侧壁为20%,提示下壁MIVLP的阳性检出率较高。此外,根据对VLP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下壁、前间壁MI对反映传导和电压的指标均敏感。而前壁、前侧壁MI仅对反映传导的指标敏感,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3)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组都有形成VLP的可能,但前者检出率相对较高。由此提出应根据不同发生机制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止电不稳定的措施;(4)MI伴室性心律失常(VA)组与不伴VA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阳性者VA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VL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泰安市医疗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XG-7000VLP记录仪,x、y、z正交心电图双极导联,检测心肌梗死(MI)后3小时至1年不等患的心室晚电位。结果:80例MI患VLP阳性29例,阴性30例。AMI44例中VLP阳性15例(34.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6例中阳性14例(38.8%),前壁MI28例中阳性5例(17.8%),下壁MI 47例中阳性24例(51.0%)。结论:相比较而言,以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高。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MI)后合并室壁瘤(VA)是由于梗塞区心肌变薄,心室内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室壁瘤(VA)形成之后,常易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体循环栓塞等。而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因此对室壁瘤(VA)的早期诊断及正确识别有重要意义。对我校1991年至1996年发生心肌梗塞现存活24例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患者体表心室晚电位与心室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4例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体表VLP、LVEF和RVEF及Holter监测,结果发现LVEF与VLP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均可作为预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指标,RVEF与VLP无关。Hol-ter监测的室性心律失常与VLP的相关性差,因而认为Holter对心原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采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对于心源性猝死(SCD)、心肌梗塞(MI)后病人中,为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VF)所致。旨在对其阳性检出率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经常规心电图证实有室早或VT和MI病史共90例。将受检者分为:①无MI有室性心律失常(VAS)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泛应用心室晚电位(VLP)预测危重心律失常,若能将Holter信息与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相结合,在不同的体位、状态和时间检测发生心肌缺血时或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时的VLP,可能对高危VA的研究更有裨益。目前,动态心电图磁带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利用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系统进行了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并以9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①OMI患者VLP阳性率为22%(11/50例);②OMI患者在VLP检测时有非持续性室速者VLP阳性率为75.0%(3/4例),而无非持续性室速者VLP阳性率为17.4%(8/46例),二者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③VLP阳性与梗塞部位、室性早搏情况、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形成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VLP)与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共检查 VLP225例。记录导联为 X、Y、Z 三个相巨垂直的双极正交导联,然后将这三组心电信号进行矢量计算,即得到滤波后的 QRS 综合矢量。检测无心血管系疾病的健康人31名(男25名,女6名),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22.5±9.6岁)。常规 ECG 均正常,VLP 检测无一例阳性;检测病人194名,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56名,冠心病86名,心梗并室壁瘤7名,频发性室性早期收缩45名,VLP 阳性率分别为28.5%、4.6%、57.1%和1.8%,其中心梗并室壁瘤的 VLP 阳性率最高。我们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的放大器经过一定改进,配接价廉的小型计算机,自行编制叠加程序,即可完成 VLP的检测技术。其检测效果完全可以达到专用 VLP 检测仪的要求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MI)患心室晚电位(VLP)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AMI)作VLP及QTd检测,进行前瞻性分析。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28例VLP阳性与28例VLP阴性的QTd有显差异。结论 VLP与QTd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对AMI的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脏功能改变对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功能改变对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择经Holter证实为其室性心律失常(VA)为Lown氏Ⅱ级以下的患者12例(其中高血压病Ⅱ期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心病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瓣膜松弛综合征1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8~69岁,平均46.4  相似文献   

12.
短暂心肌缺血过程中心室晚电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8例心肌梗死恢复期的病人 ,应用数字化Holter记录仪 2 4h连续监测心室晚电位 (VLP) ,以判定心肌短暂缺血对VLP的影响。Holter中加强ST段分析软件经人为定标后 ,自动分析记录达到缺血标准的时间及程度 ,其中2 1例在Holter分析中检测出一过性心肌缺血 ,此时VLP参数总QRS波持续时间 (TQRS)、QRS波末期幅度低于 4 0uV信号持续时间 (LAS40 )明显延长 (分别为 10 7.6± 14 .3vs 98.8± 12 .7ms,36 .5± 10 .8vs2 8.4± 9.5ms;P均 <0 .0 0 1) ,QRS波末期最后 4 0ms的均方根电压 (RMS40 )幅值显著减少 (2 8.9± 17.9vs 4 3.5± 2 0 .2uV)。缺血期VLP阳性 14例 ,缺血恢复 2h后VLP阳性 7例。结论 :心肌短暂缺血发作有VLP一过性阳性改变 ,动态心电图技术可捕捉到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8年11月至1990年12月,80例心肌梗塞(MI)患者体表心室晚电位(VLP)的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4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36例;男性6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4(38~80)岁。前壁MI(包括前间壁)占35%(28/80),下壁MI(包括后侧壁与真后壁)占58.8%(47/80),前壁+下壁(或右室)MI占6.2%(5/80)。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者占33.8%(23/80),其中室性早搏Lown Ⅰ级11例,Ⅱ级13例,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各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发室壁瘤者占7.5%(6/80),但均不伴有VT。采用ART-1200EPX  相似文献   

14.
翟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2):72-74
用美国 ART 体表高分辨心电图(HR-ECG)记录分析系统(ART-S),对正常人120例和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98例,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和随访分析,发现 MI 患者的 VLP 阳性率为46.94%,VLP 与 MI 的部位、范围、室壁运动障碍以及恶性心律失常(MA)和心脏猝死有一定的关系,认为 VLP 对 MI 患者发生 MA 及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玮  瞿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3):147-149
用体表叠加平均心电图(SAECG)记录分析系统对115例正常人和116例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作SAECG 记录并进行心室晚电位(VLP)及频谱分析,发现 MI 患者 VLP 阳性率为37.30%;正常人 SAECG 频谱的高频成份(20—150Hz)明显低于 MI 患者(P<0.01),低频成份(0—20Hz)明显高于 MI 患者(P<0.01)。提示 MI 患者可能发生 VLP,其频率结构中高频成份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信息叠加技术检测冠心病204例、心肌炎26例、高心病18例、肺心病8例、风心病9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心肌病及预激症侯群各1例共269例的心室晚电位(VLP),观察不同类型心脏病晚电位检出率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和晚电位阳性标准。冠心病中陈旧性心梗(OMI)、心绞痛和无痛性心肌缺血 VLP 检出率分别为38.5%、15.5%和8.25%,其他类型心脏病 VLP 检出率为12.3%,其中肺心病20%、风心病14.3%、高心病5.6%、心肌炎11.5%。心肌梗塞伴室性心律失常 VLP 检出率55%,非心梗的室性心律失常为16.6%,简单室早为4.3%。木文 VLP 阳性36例,三项指标异常10例(27.7%),二项指标异常26例(72.3%)。  相似文献   

17.
心室晚电位(VLP)的检测对预示室速(VT)、室颤(VF)的发作,筛选有心源性猝死(SCD)风险的高危病人,预防SCD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QTc延长是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之一,1年内猝死率可达20%;QTc>440ms时的猝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壁瘤(LV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心肌变薄及纤维化,引起左心室重构,在心室压力作用下室壁局部向外膨出是室壁瘤形成的机制。室壁瘤的形成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间隔穿孔、心力衰竭、左室附壁血栓等并发症,病死率较无室壁瘤形成者高6倍以上。因此,室壁瘤的预防、逆转及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1月至1990年1月我院共测心室晚电位(VLP)670例。选择VLP阳性、Holter资料证实有窒性早搏(VPC)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塞(OMI)20例,先天性心脏病(CHD)5例,不明原因VPC 15例。男33例,女7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心肌梗死(MI)的幸存患者中,有50%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VA)。心源性猝死(SCD)患者中,65%~85%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使在血运重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置入等治疗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MI后SCD的防治,仍是当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认为,MI后恶性VA和SCD的发生与交感神经重构关系密切。1心脏神经分布特点1.1正常心脏自主神经分布心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